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关于墓主的族属及相关墓志

由上录志文可知,志主为炽俟思敬,卒于唐玄宗开元三年(715),惜未署明具体享年。

炽俟氏为葛逻禄的一支。《新唐书·葛逻禄传》记载:

葛逻禄本突厥诸族,在北庭西北、金山之西,跨仆固振水,包多怛岭,与车鼻部接,有三族,一谋落,或为谋剌;二炽俟,或为婆匐;三踏实力……三族当东、西突厥间……后稍南徙,自号三姓叶护。

葛逻禄由三族组成,故而被称为三姓葛逻禄,在史书又作葛罗禄、歌逻禄、割禄、割鹿或哥逻禄。《通典》亦言:“西北到折罗漫山一百四十六里,其山北有大川连大碛,入金山哥逻禄住处。” 根据这些记载,张云认为葛逻禄的发祥地与主要活动地点在阿尔泰山以西、准噶尔盆地北部地区,这一带正是西突厥汗国的领地,而葛逻禄部最初也是作为西突厥的一部出现的。 艾色迪(Ildikó Ecsedy)则认为葛逻禄的活动范围主要在阿尔泰山、大戈壁和阴山一带。 内田吟风认为,贞观二十年(646),葛逻禄的原居地在金山以西,直到开元、天宝年间,葛逻禄的居地一直在庭州以北、金山西麓的额尔吉斯河畔。 这些说法虽有异,但大体可以信从。此外还有不同的说法,如沙畹(É. Chavannes),先采取《新唐书·葛逻禄传》的记载,认为:“葛逻禄的原居地西至塔尔巴哈台,东抵阿尔泰山,处于额尔齐斯河至乌伦古湖之间。”接着又说:“咽面州都督府以三姓咽面部落置,其地应在巴尔喀什湖和阿拉湖之间。” 蒋其祥、周锡娟则根据波斯文史籍《世界境域志》的记载,与汉文史籍《西域图志》等结合,认为其原居地应在阿尔泰山以西,即东起乌伦古河,西至阿拉湖以东以北一带,后来,势力扩及中亚地区。 沙畹与蒋其祥之说明显受到《西域图志》卷 3《唐代西域地图》的误导。此图将仆固振水视同额尔齐斯河,置谋落部于斋桑湖与乌伦古湖之间,炽俟部被置于乌伦古湖之西,踏实力部则居塔尔巴哈台。 岑仲勉不以为然,指其“纯属以意安排,毫无信证”

关于葛逻禄部族的历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等史籍都有记载,在蒙古高原发现的突厥卢尼文文献中,一般写作qarluq(葛逻禄), 《默延啜碑》南面第 1 行则写作üč qarluq(三姓葛逻禄) 。2004 年,在吐鲁番巴达木墓地发现粟特语文书残片 2 件 ,编号分别为 2004TBM247:8 和2004TBM107:3-2,后者第 2 行出现有xr’r’wγ一词,即Qarluq之粟特语写法 。宋人王延德《西州使程记》云:“(高昌)所统有南突厥、北突厥、大众熨、小众熨、样磨、割禄、黠戛司、末蛮、格哆族、预龙族之名甚众。” 吐鲁番汉文写本所见之哥逻禄与粟特文所见之xr’r’wγ(Qarluq),庶几可证王延德关于高昌回鹘境内“割禄”记载之不虚。

葛逻禄活动范围广泛,“在突厥、回鹘、蒙古的兴亡过程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 ,影响较大,故而受到学术界重视,涌现出相当多的研究成果,除前引荣新江、沙畹、张云、蒋其祥、周锡娟、艾色迪、内田吟风之研究成果外,其余重要者尚有霍夫曼(H. Hoffmann)《藏文文献中的葛逻禄》 、黄盛璋《炽俟考》 、薛宗正《葛逻禄的崛起及其西迁》 、葛承雍《西安出土西突厥三姓葛逻禄炽俟弘福墓志释证》 、李树辉《葛逻禄新论》 、王小甫《炽俟为Chigil考》 、高永久《关于葛逻禄与回鹘的关系问题》 等,马晓娟曾对国内外葛逻禄的研究做过综述,可以参见。 这些论著对唐代葛逻禄部族的发展、内迁等诸多问题都有涉及。然而新出墓志为我们了解葛逻禄,尤其是炽俟氏的内迁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材料。蒙元时代,葛逻禄被称作哈剌鲁,依然非常活跃,活动范围更是从西域延伸至中原地区。 由于与本文所探讨的墓志关联不大,故略而不论。

“炽俟”为Čigil的译音,据王静如考证,应是《隋书·铁勒传》中的“职乙” 。此说得到日本学界内田吟风的进一步论证 ,成为学界共识。但王先生又将之与《新唐书·西突厥传》中的“处月”勘同,认为“Čigil转为炽俟者莫若以沙陀部之处月一名更宜” 。 将Čigil与处月勘同,最早由伯希和提出 ,在学界影响甚大。岑仲勉不认同此说,指处月之语原对应于葛逻禄之炽俟部 。黄盛璋接受岑说,进一步言“职乙和处月两音相差甚远,一望可知其不合” 。王小甫也撰文指Čigil和处月差异甚大,无法勘同。 也有学者指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中的“西业”即“炽俟”之音转 。揆诸敦煌写本第 3532 页,原卷写作“从兹已北,西业者多,市店之间,极多屠杀。” “西业”一词,若理解为“炽俟”之音转,则上下文不通,更进一步的原因是,慧超所述之地在犍陀罗国,与炽俟所在之“北庭(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之西北,金山(阿尔泰山)之西”地望相去甚远。去学界多考订“西”为“恶”之讹, 形近而讹。屠杀为佛教所谓的“十恶业”之一。意通,可从。

在突厥、波斯、阿拉伯文献中,关于Čigil的记载甚多,一般都勘同为“炽俟”。而在汉文史料中,炽俟仅为葛逻禄之一部,后来葛逻禄尽管有一部分迁徙至中亚,但另一部分仍分布在新疆一带。不特如此,在唐代,葛逻禄被九姓回纥征服后,成为其部落联盟的一部分 。《新唐书·回鹘传》言:

九姓者,曰药罗葛,曰胡咄葛,曰啒罗勿,曰貊歌息讫,曰阿勿嘀,曰葛萨,曰斛嗢素,曰药勿葛,曰奚牙勿。药罗葛,回纥姓也,与仆骨、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六种相等夷,不列于数,后破有拔悉蜜、葛逻禄,总十一姓,并置都督,号十一部落。

在这种情况下,炽俟一个部落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势力和那么广的分布?端的令人生疑。李树辉提出一种假想,即炽俟当有广狭二义,狭义指分布于天山南北者,广义则指包括葛逻禄、样磨、拔悉密等众多部族在内的“所有印欧人群落” 。这一说法尽管证据不足,但合乎情理,或可遵从。还有一种可能,在波斯、阿拉伯文献中,炽俟一词会不会在某些情况下指的是整个葛逻禄部族?炽俟毕竟是葛逻禄诸部中最为强大者。这一问题甚为复杂,超出了本文的范围,此略。

关于葛逻禄炽俟氏的墓志,目前为止可知有三方,其中,炽俟弘福墓志志石现藏西安市博物院,炽俟辿墓志志石收藏在西安市长安博物馆,而本文研究的炽俟思敬墓志志石则收藏在洛阳龙门博物馆。现知的三方葛逻禄墓志佥属炽俟家族,这一现象值得探究。此前内地所见与葛逻禄部族相关的资料只有乾陵石人像衔名,其中右二碑第八身有题铭,元人李好文录作:“右金吾卫大将军兼泃本都督五姓呐麪叶护昆职。” 经陈国灿考订,“泃本”为“大漠”之误,“五姓”为“三姓”之误,其文当录作“右金吾卫大将军兼大漠都督三姓咽麺叶护昆职” 。可以信从。“三姓咽麺”,为突厥别部,常依附于葛逻禄,王延德《西州使程记》写作“样磨” ,敦煌写本S.6551 讲经文写作“药摩” ,相当于波斯文文献《世界境域志》中的Yamāgh 。另据陈国灿研究,乾陵前的“六十一番臣”绝大部分生前曾供职于唐中央政府 。炽俟氏三方墓志的出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葛逻禄部族入居长安的的信息。

炽俟思敬墓志尽管涉及内容有限,然而作为目前已知的第三方葛逻禄的墓志,对于我们了解唐与葛逻禄的关系,至关重要。 VFezqaXi8UIdMp5gcptWMAhrTAFqRFEAy5yQ5mwM7XcDJq6ep6Iwy3faGxPOlhB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