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曾几信州生活研究

张 梅

曾几是南北宋之交重要的文人,他祖籍赣南,后迁徙洛阳。因兄恩入仕,北宋大观元年(1107),经吏部试,凭自己出色的才华,列为优等,特赐进士。曾几仕宦之始及致仕之前,两度为官京师。这中间,又三仕广西,两仕台州,也曾提举淮东茶监、提举湖北茶盐、江西提刑、浙西提刑等。曾几仕宦经历丰富,但曾几仍有一段远离官场的特殊人生经历,那就是上饶信州近十年的闲居生活。

一、曾几来信州的时间

由于兄长曾开反对秦桧,曾几受到牵连,因而寓居上饶信州。常见的材料通常认为曾几在上饶生活了七年。白晓萍在其《曾几年谱》中考证:曾几两度寓居上饶,约九年时间。验之以曾几的诗歌作品,白所言不假。

曾几有《发宜兴》诗,诗言:“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无一钱。”玉溪,在信州境内的玉山县,曾几的上饶信州诗,往往用“玉溪”和“饶阳”代指上饶。结合曾几《壬戌岁除明朝六十岁矣》一诗可知,绍兴十二年(1142),曾几五十九岁,离开宜兴,前往上饶信州。

耐人寻味的是,曾几的上饶之行,为何是“归去”?就字面看,曾几似与上饶有前缘,可惜没有足够的材料。

初到上饶,曾几曾住在“孔雀僧院东庑小室,榜曰‘横碧轩’”。有《横碧轩》《东轩小室》五首等诗即事。

绍兴十四年(1144),因“客情厌楚而思吴”“匹马四方男子事,饶阳况不是吾庐”(《信衢道中溪流不通全家遵路》),曾几离开信州,前往湖州、吴兴。

绍兴十九年(1149),曾几广西第三次任上秩满,出岭,“十口今持旧壁归”(《出岭》),来归上饶。到上饶后,曾几有诗《初还信州呈寓居诸公》《自广西归上饶阅所藏书》,两诗标题的“还”与“归”很能说明:曾几是再度居饶。试看《自广西归上饶阅所藏书》:

久矣山人去,怀哉屋壁藏。侵陵阅梅雨,调护乏芸香。次第翻经集,呼儿理在亡。乞归全为此,何爱橐中装。

首句、尾句交代出曾几“归去来兮”的经历。

再次寓居上饶,曾几所住已非原先的“横碧轩”,而是上饶茶山的广教僧寺东轩,其时生活清苦而清贫。其《寓广教僧寺》诗写道:“残僧六七辈,败屋两三间。野外无供给,城中断往还。”

靖康初,曾几提举淮南东路茶盐,利用“太府钞”为国库得缗钱六十万。建炎中,曾几提举湖北茶盐时,曾利用“封椿盐”与邻近的少数民族易货贸易,得钱数万为朝廷及军需提供了一定的费用。在广南西路转运任上,曾几亲自经管经济大权,杜绝贪污腐败,保证了官府的正常财政收入。

这样的理财高手,经手着不菲的钱财,却始终两袖清风,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母亲去世,他食素十四年,几乎不吃肉食。他常住寺庙,以至陆游七十岁时在《新辟小园》诗中感叹“清贫尚愧茶山在,送老湖边有把茅”(原诗注:曾文清至殁常寓僧舍)。广西为官三年,却是身无一文、青鞋布袜来到上饶茶山寺。最艰难的时候是“我贫无一钱,不敢学农圃,空余数卷书,肠腹自撑拄”(《次陈少卿见赠韵》)。国家与个人,财富与清贫,两相对照,曾几的人品跃然纸上,令人敬仰,无怪陆游终身服膺、师事于之。

曾几再次寓居上饶信州,长达七年之久,直至绍兴二十五年始离开信州。自此,再不曾踏上信州的土地。但此后的生活依然与信州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绍兴三十年(1160)曾几在苏州有诗《寄信守徐樨山侍郎》,诗言“已卜春前春后日,重寻水北水南人。使君为我新茅栋,数有书来意甚真”,对徐樨山修缮信州旧居表示感谢,对“水北水南”的信州表达了思念。

二、曾几信州生活内容

某种程度上说,曾几寓居信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其兄曾开反对秦桧,因为株连迫害,曾几被迫离开仕途。曾几闲居之所为何选择信州,目前尚未有权威观点,但曾几的信州生活倒是真的远离官场,幽居闲适,大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读书论诗的书斋生活

绍兴元年(1131)曾几在桂林邂逅吕本中,向吕讨教诗法,在随后的岁月中,曾几也在不断探索诗歌创作之法。曾几信州诗中经常提到“黄卷”,可知读书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著述丰富,有《经说》二十卷。《易释象》五卷,文集三十卷等,可见其涉猎之广。信州《东轩小室即事》其四中,谈到他读诗,对此有详尽叙说:

烹茗破睡境,炷香玩诗编。

问诗谁所作,其人久沈泉。

工部百世祖,涪翁一灯传。

闲无用心处,参此如参禅。

诗中可见曾几对江西诗派诗法的研究与探讨,诗歌指出江西诗派从杜甫到黄庭坚一脉相承的渊源。最后以参禅作比,强调对诗歌的“悟”。“参”与“悟”是曾几对吕本中诗歌“活法”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曾几诗歌创作的重要特点。

2.品茗赏花的自然生活

书斋生活只是曾几信州生活的一部分,在信州,曾几总是喜欢到自然中寻找美景,享受生活。信州有不少寻春、赏花的作品。由于生活态度与方式的影响,曾几此类作品基本跳出江西诗派生硬之法,代之以清新自然,作品倏然可喜,颇有闲趣。如《寻春次曾宏甫》:

春山数峰青,春水一溪绿。

幽寻山水间,物物可寓目。

花香若三薰,柳色若新沐。

吾侪幸闲放,晴昼颇连属。

诗歌写景一气而下,流转自如,将山、水、花、柳的春姿与自己闲放的心情浑然一体。再如《自越上还信步寻梅》写梅花:

江梅若有待,欲谢花犹存。

向人一笑粲,冷蕊生春温。

绕树三匝已,投空雪飞翻。

归来理梦事,淡月笼黄昏。

诗歌用拟人写法,写出了江梅的温婉,结尾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与林逋《山园小梅》的诗句,写出自己赏梅之情。

闲情幽趣不仅是游赏自然,也体现在细细品茗的享受中。在信州,曾几有不少诗歌写到亲友馈赠茗茶之事,如:《尹少稷寄顾渚茶》《吕郎治先以职事至常山县不敢越境以书至两郡酒日铸茶》《郑宏甫饷溪山堂南坡胯新茶》《谢人送壑源绝品云九重所赐》等,曾几对茶的喜爱可见一斑。品茗也就成为曾几生活与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清樾轩》说“禅房花木深,此语信佳绝。何以落其成,炉烹荐茗雪”,这就是品茗的境界。

3.诗酒唱和的交游生活

现存曾几《茶山集》有诗五百余首,可确认为信州诗的有百首左右,可见信州诗是曾几创作的一个小高峰。这些诗中,不少是曾几与友人的唱和。这种唱和是曾几与朋友对重要事件的交流,如曾几横碧轩新居落成作诗《横碧轩》,吕本中有《曾吉甫横碧轩》、刘子翚《读曾吉甫横碧斋诗》。或是朋友赴任送别,如周仲固寺丞提举湖北茶盐、曾宏甫守光州,曾几与王洋就同时有作。或是游赏中唱酬,如曾几与王洋游徐兢弋阳园,曾几题《莲榭》,王洋则赋《真意堂》诗。

值得一提的是,曾几在信州,郑望之、郑深之兄弟常邀诸公赏园中瑞香花开,曾几有《郑侍郎招赏瑞香》《郑顾道招赏瑞香》《郑侍郎家瑞香花盛开而未赏戏赠》等诗记载赏花情事。《在郑侍郎招赏瑞香感旧有作》中追忆了往昔赏花时景况,表达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可以说,与朋友的唱和贯穿了曾几整个的信州生活。

4.妻孥友人的情感生活

在信州,曾几有不少小诗,写自己和家人的温馨生活,或种竹,或收笋,或与子女赋诗,或同妻子酿酒。因为住在茶山,曾几诗中常常自称“山人”,称妻子为“山妻”,这样的称谓颇有老杜之风,凸显了夫妻相濡以沫之情。如《甕酒》写到好酒酿造时,幽默语道:“欣然一笑谓山妻,慎勿轻传殆天授。”夫妻相亲相爱之场景宛在目前。

在信州,曾几不但享受着天伦之乐,也收获了真挚的友情,他在《次程伯禹尚书见寄韵》诗中写道:“往时玉溪二三老,生死贵贱论交情。”程伯禹当时为信州守臣,曾几与吕本中、郑深道兄弟、晁恭道、曾宏甫等相得甚欢。后有分别,也有重逢的喜悦,王洋《喜二曾一郑归》,表达了与曾几、曾宏甫、郑望之相逢的喜悦。但随之而来的是七年中程伯禹、王洋、吕本中等人的相继去世,《挽程伯禹尚书》三首、《挽王元勃舍人》二首、《挽向伯恭侍郎》三首、《挽晁恭道侍郎》二首……每首诗都是一份捶心的痛楚。

三、曾几信州生活的文化意义

曾几的信州生活没有功利的追求,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自足与自适。尤为可贵的是其中的文化品位,对当时信州的地方文化有着不小的影响。这从曾几的交游中可见一斑。

从曾几的信州诗看,曾几信州交往最多的是:吕本中、韩驹、王洋、郑深道、郑顾道、程伯禹、曾宏甫、刘子翚等好友。曾几《初还信州呈寓居诸公》中的寓居诸公大体就是上述好友。他们或互赠物品,或流连光景,或诗酒风流。他们的集会活动往往影响着当时当地的文化生活。如:绍兴十四年(1144),信州郡守吴说作游丝书,诸公观赏,纷纷题咏,成一时盛会。这可谓一场文化盛宴,既可饱赏吴说的游丝书法,又可欣赏诸公佳作(当时题咏以刘子翚擅名一时)。

绍兴二十二年(1152)五月六日的丛珍之集,也是信州的一件盛事,《嘉靖广信府志》卷十八“游寓”有记载。集会在王洋的寓所南池进行,先是王洋赋诗,曾几和诗,“丛珍之集、酬唱之盛,甲于一时”。想来,“丛珍之集”不仅仅是诗歌唱和,也是诸公藏品的展示。读曾几诗,能见他对石头的痴迷,他在《吴甥遗灵璧石以诗还之》中说,“闲居百封书,总为一片石”,他曾向昆山里宰觅石,友人何德器曾赠他太湖石。这次信州丛珍之集,能“甲于一方”,从曾几的收藏即可遥想而知,实在是令人向往。

除去文化盛事,曾几及其交往的友人不少都是文坛权重人物,如吕本中、韩驹等可谓江西诗派后期代表性诗人,他们对当地的文化推动作用不仅仅是通过文化盛事,有时还表现为对当地学子的指导教育。韩驹《南涧甲乙稿》卷十六《跋曾吉甫贴后》就记载了信州永丰周日章、周日新兄弟从曾几学习之事。应该说,曾几、吕本中、韩驹、王洋他们的寓居,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时信州的文化发展,上饶深厚的文化底蕴受益于当年这批文人的文化生活,这是我们今天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曾几《茶山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

[2]马亚中,涂小马校注《渭南文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

[3]邱明皋《陆游师从曾几新论》,《文学遗产》,2002年第2期。

[4]罗彦民《曾几交游考略》,赣南师院学报,2010年第4期。

[5]《宋史·曾几传》,文渊阁四库全书。

[6]《江西通志》

[7]《嘉靖广信府志》

[8](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1988年。

[9]王兆鹏《两宋词人年谱》,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10]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

[11]白晓萍《南渡初期诗人群体研究》,浙大2006年博士毕业论文。

[12]代慧婷《曾几家族与曾几诗歌研究》,赣南师院硕士论文,2014年。

(作者简介:张梅,文学博士,上饶师范学院教授) Io4EvIyQBUMysE4rCfz+mYteJCSYlmZ8KBdh/9vicydeGfuJVOwLg9w4UlK8RiV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