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医养健康在国内发展的历程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失能、失智和患慢病老年人照护需求与医疗护理资源供给不匹配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医养健康逐渐走入国内学者们的视线,近几年其相关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增加,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医养健康养老模式的类型、服务内容、存在问题、优化建议等方面的探讨。

一、医养健康养老模式的类型

关于医养健康养老模式类型的研究,张立平、黄佳豪、成秋娴、龚勋 等均指出医养健康养老模式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与医疗结构合作。王素英、张作森等(2013) 则认为医养健康养老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整合照料”模式、“联合运行”模式和“支撑辐射”模式,从而实现老龄化社会的“三位一体”。其中,“整合照料”模式是指由单一机构提供医养健康服务,包括具备医疗功能的养老院和具备养老功能的医疗机构;“联合运行”模式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以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支撑辐射”模式是指由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合作,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可细分为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主办这两种类型。刘清发、孙瑞玲 基于嵌入性理论的关系性和结构性嵌入,将医养健康养老模式分为医养健康科层组织模式、医养健康契约模式和医养健康网络模式。医养健康科层组织模式是指一些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在对自身医养资源和医养健康要求评估后,通过横向或纵向一体化的发展,在机构内部建立养老科室或是医疗科室,实现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内部化,提供医疗、护理、托老、康复、保健等全方位老年人服务;医养健康契约模式是指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借助社会关系的纽带作用,通过市场契约或者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优化利用彼此拥有的医疗和社会服务资源,整合医疗和养老服务,共同满足老年人医疗养老服务要求;医养健康网络模式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结合自身在社会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和拥有的差异性资源,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协同关系,或签订契约,或设立医疗科室(养老科室),实现医疗和养老资源区域联合与合理配置。

二、医养健康模式的服务内容

关于医养健康养老模式服务内容的研究,田珍都、丁露露 认为应当根据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状况等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等级提供针对性的服务。黄佳豪、吕鹏飞等 指出“医养健康”服务除了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社会参与外,更为重要的是提供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方面的医疗护理服务。倪语初、王长青等 则认为“医”应包括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断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等;“养”应包括日常生活照料、精神关怀、文化活动等。

三、医养健康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医养健康养老模式在我国发展势头良好,能够较好地满足老年人与时俱进的养老新需求,但该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晚,在探索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难免遇到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管理归口混乱。黄佳豪、吕鹏飞、倪语初、陈庆和 等指出由于医养健康涉及医疗、养老、医保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医养健康养老机构同时受卫生行政部门、民政部门、医保部门等多个部门的监管,各监管部门之间难免存在职责交叉的状况,容易出现部分事务重复管理、总体监管不到位、政策落实不统一等问题,造成管理效率低下。

二是医保政策限制。田珍都、王硕 、沈婉婉 等指出由于医养健康养老机构难以获得医保定点的资质,多数老年人在机构中发生的康复、护理等费用无法通过医保进行结算,这大大增加了老年人在机构中的养老费用,影响了老年人选择医养健康养老机构的意愿。

三是人才缺乏,陈庆和 、王硕 、矫晓红 等指出由于薪酬较低、工作量大、专业发展得不到保证等原因,养老机构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引不来,留不住”成为普遍现象,随之带来机构护理人员数量少、质量不高、经验不足等问题,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这也就造成医养健康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不高、技术水平较低,不足以提供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医养结合健康服务。

四是筹资渠道不完善。成秋娴、王长青、陈庆和 等指出当前我国医养健康养老服务刚刚起步,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都急需大量资金的投入,仅仅依靠政府投入这一单一模式远不足以填补资金缺口,而社会筹资方面,由于相关政策优惠和监管机制尚未得到明确规定,使得市场难以发挥作用。

除了上述四点外,王长青、陈庆和指出在机构准入标准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目前我国医养健康养老机构尚处于试点阶段,在资质获取、准入程序和条件、人员准入标准等方面还无统一的规范。而医疗机构方面,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已不适应当前医养健康养老模式的发展需要,应及早制定新的准入标准。

四、医养健康模式的优化建议

对于管理归口混乱这一问题,田珍都、吕鹏飞等 提出为避免多头管理,应明确医养健康养老模式监管的主管部门,从而加强统筹规划,推动卫生行政部门、民政部门、医保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

对于医保政策限制这一问题,田珍都、李杰 指出医疗服务费用可用医保基金报销,而生活护理服务方面的费用则不在报销范围内,因此,有必要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支付生活护理方面的费用,为医养健康养老模式的运行提供制度依据。此外,张永梅 指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不同职业层次职工收入差距大等原因,我国立即建立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会长期医疗卫生护理保险制度并不可行,可借鉴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长期护理保险以商业保险形式存在,让本国公民自愿参保。在这一基础上,吴宏洛 还提出商业保险可在沿海发达地区或一线城市先行试点,摸索和积累经验,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建立强制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对于专业人才缺乏这一问题,陈庆和、陈俊峰、沈婉婉等 指出应鼓励相关院校开设有关医养护理的专业并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医养结合养老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不仅如此,陈庆和、陈俊峰等还提出应优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晋升通道,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以体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价值,增强职业吸引力,更好地留住人才。此外,从人文关怀层面出发,还有人提出应注重培养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人文关怀意识,使其具备较高的同情心、责任感与服务意识等综合素质,能够与老年人更好地沟通与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健康需求,提供切实有效的医护服务,提升服务的人文关怀。

对于筹资渠道不完善这一问题,成秋娴、倪语初等 均提出政府可引入公私合作模式,通过一定的政策优惠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养健康养老事业。此外,倪语初、王长青、陈娜三人 还提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中央财政投入,例如青岛市在2015年之前,医养健康机构养老的基金来自城镇医保基金,从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各支出0.2%,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提取2000万元,第一年总共筹集3亿元,单位和个人无须另行缴费

对于机构准入标准不明确这一问题,倪语初、王长青、陈娜 指出为促进医养健康养老机构的科学发展,政府应制定科学规范的准入标准,并根据医养健康养老机构的目标定位、机构性质、服务主体和对象、人员要求标准等,对医养健康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如占地面积、医疗设备及医疗水平、服务人员资质、服务标准、岗位职责等做出详细合理的规定。

除上述几点,鲍捷、毛宗福、祝山惠 从医养健康养老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层面提出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与传输系统是保障医养健康养老模式运行的重要依托。医养健康养老机构应建立面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并与上级行政机构建立绿色专用通道。这不仅有利于医养健康养老机构及时全面地了解服务范围内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还有利于上级行政机构对养老服务状况进行统筹管理。 Ex1kvNA2BFFCIQsby3lPmdFHpn2A1Wh2oQlT34ixYgdRNcW/329vB+3+YS63rtP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