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医养健康与基层卫生协同发展

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中提出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薄弱环节,通过开展“提升年活动”,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突出服务特色,改进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升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用率和获得感,为建设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打好基础

一、基层卫生机构协同开展医养健康服务

该项服务提出基层卫生机构应以医养健康的发展理念为出发点,以创建特色服务品牌,提高服务能力为发展定位。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例,打造的是“1+N”式个性化服务(如图3-1)。

(一)“1”=总基站

总基站作为各个特色服务站的总站,对各个特色服务站统筹管理与监督。依居民健康需求与各个特色服务站服务功能相匹配的原则,灵活安排,充分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卫生资源。总基站主要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以及负责统一管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二)“N” =特色服务站

特色服务站主要以职能专一化定位,创建特色服务品牌形式分布于社区中,打破传统粗放式服务,实施精准管理,专注于“个性化”服务。充分调动机构资源为社区老年人打造方便、温馨、舒适、充满人性化的医养环境,满足康复、托养人群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可选择性设有慢性病中心服务站、康复医疗中心服务站、心理中心服务站、护理中心服务站、临终关怀服务站。

图3-1 基层卫生机构发展医养健康的“1+N”模型

1.慢性病中心服务站

以慢性病老年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慢性病诊疗、管理等服务:对慢性病老年患者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健康管理计划;建立智慧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健康管理模式,提高健康管理绩效。

2.康复医疗中心服务站

以接收经上级综合医院治疗后病情处于稳定期或后遗症期,功能仍需要缓慢恢复或进一步稳定,虽不需要大量医疗护理照顾,但又不宜直接回归家庭的老年患者为主。辅以中医康复治疗,促进养老和医疗服务互补衔接,使得老年人获得综合性医养服务。

3.心理中心服务站

运用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出发,主要对有需要心理指导的社区老年人进行心理层面干预,以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提升适应积极健康的能力。

4.护理中心服务站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以及老年人身体特点的需要,老年人群必然是康复领域中的主要对象之一。可通过鉴别诊断,对不同程度的患者进行不同等级的护理形式(如表3-1)。

表3-1 护理等级划分

5.临终关怀服务站

临终关怀护理是对已失去治愈希望的长者在生命即将结束时所实施的一种积极的综合护理。其目的是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地减轻长者痛苦,稳定情绪,缓和面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维护其尊严,提高尚存的生命质量,使临终老人在亲切、温馨环境中离开世界

二、创建“1+N”模式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保障措施

(一)规范管理实施办法以及制定绩效技术标准

从政府层面而言,应当规范管理实施办法以及制定绩效技术标准。从上到下地联动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合理审批机构硬件设施的配置;将提升服务质量有关内容纳入考核重点内容,对“1+N”模式进行考核,保障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二)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角度出发,机构应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合理配置人员岗位结构,规范科室布局,明确功能分区,保证服务环境和设施干净,体现人文关怀。同时加强对各科室人才培训,通过对卫生人员再教育加强内部核心竞争力。

本着“以老年人为中心、以医养健康服务能力培养为基础、兼顾医养健康机构管理能力培养”的原则重组本专业课程体系。形成由老年学基础、老年人权益保障、老年心理维护与促进、老年服务沟通、管理学基础、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组成的专业素质培养模块;由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疾病学基础、护理药理、临床医学概论、基础老年照护技术、老年营养与膳食、老年护理、老年康复护理、急救护理、社区护理学、养老机构管理与运营实务、实习前综合实训、医院集中实习、养老院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课程组成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块;由老年中医养生保健、老年产品营销、老年人宜居环境建设、老年人照护用品设计、养老服务职业防护课程组成的能力拓展模块,由以上3个模块组成专业课程体系

特色小站在卫生人力资源的需求上呈现多样化,对各个专业的人才吸纳都存在需求。教育发展应该以专科为基础,重点突出应用型教育,加强研究生、本科教育的阶梯式层次发展,不同卫生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更加细分,可以为特色小站注入新鲜血液,提供更高标准的服务。

利用“互联网+”的大趋势,打造健康养老的服务平台,建立医养结合下健康管理师的经验学习交流平台以及相关资源的整合,相互促进学习,取长补短。专业定位的科学性、合理性要建立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找准定位,完善课程建设体系,创新教法、学法,紧跟时代的步伐,促使定位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培育合格的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职业人才。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适应这一模式的转变

基层医院是与患者最早且最直接接触的地方,虽然只能解决一些小病,但能很大程度上缓解就医压力和大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所以,加强基层的医疗卫生建设迫在眉睫。第一,利用基层医院的自身优势,积极与居民建立健康干预、监测服务体系。能在基层留住居民,小病在家就能治,增加居民对基层医院的信任。第二,加大投入,加强设备的更新。近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诊疗人次数、病床使用率等有小幅的增加,说明基层医疗机构在慢慢发挥“治未病”作用。第三,提高健康管理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人员的素质和在岗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的发展,同时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福利,使基层工作者的工作得到更多的支持与报酬。第四,在政策指导下开展慢性病老年人的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多开展老年人尤其是重点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教育。国内研究 表明,针对居家老人和社区家庭病床的护理中,介护技术能使被照护者自身生理心理的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此外,帮助居家养老的照顾者树立介护理念,既可以提高居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提升照护者的自我工作价值。

(四)居民就医观念的改变

改变传统的就医观念,不能大病小病都往三级综合医院跑。与基层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生建立更多的信任感,在基层“1+N”特色服务小站中,首先由医生根据表征等进行一系列医学判断之后,再决定往哪个小站进行治疗,在家门口解决,交通便利,候诊时间短。

(五)加大基层“1+N”特色小站服务宣传力度

政府和医院方面应该通过向居民发放小册子等方式进行“1+N”特色小站的知识普及宣传,提高居民的认识度和增强信任度,可以基于马斯洛需求模型的不同需求层次,发掘新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使运作更加规范和有持续性。因此,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以解决医养健康养老机构的资金问题尤为重要。只有政府、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多方主体有机结合,医养健康养老服务才能发展更好 ZV+dek00IqhQphnmkHUV77QCww2i1Q5MHZWcjMcpWYBcbdO2PvHXWqhfwEGdEkK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