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传承的逻辑渊源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之日起,就遭遇了种种非难与质疑,其关于未来社会建构的“去市场”理论不可避免地遭遇这种挑战,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多种层面。因此,有必要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西方古典经济学的论争进行梳理,这是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质疑的逻辑渊源。

(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兴起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对西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既是世界经济运动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又是世界社会发展实践的具体反映。

总的说来,马克思以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流派主要坚守两条基本原则。一是按照经济发展的运行逻辑客观分析这种运动,而其中缺乏严谨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关怀,坚决反对政府干涉的自由主义经济学。二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流派总是优先坚持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把经济发展置于人类理性需求的核心观念之上,过分夸大人类理性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因而,古典经济学往往会忽视劳动者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片面局限政府的调控作用,过分夸大人类个性的情况尤其突出。因此,很难得出客观理性的理论判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大大突破了单一研究经济发展的客观理性,融入了唯物史观的哲学思维和人文主义关怀要素,为未来社会确立了消除市场经济而实行计划经济提供了价值导向,主张充分发挥集体主义的经济职能,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派的兴起打破了西方传统的经济学思维,尤其是在苏联实践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困境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第一次大萧条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争辩就连绵不断。尤其是马克思提出的未来社会“无市场”理论设想,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质疑。

(二)新古典经济学流派的发展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流派兴起之后,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轩然大波,其中比较著名的经济学流派是奥地利学派,他们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批判引发了社会主义者的反驳,引发了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大讨论,把对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的质疑大大推进了一步。

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是门格尔(Menger),他在1871年发表《国民经济学原理》一书,提出了“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研究经济学的方法,重新对商品、交换、货币、价值等做出界定,试图重新建构新的经济学体系。门格尔这种新的研究方法其实并未突破古典经济学派的“人性倾向”进而夸大的唯心主义历史研究方法,只不过是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夸大了人的主观需求和个体需求对商品效用的影响。但他们倡导经济学不能完全按照数理逻辑研究,而要兼顾人类主观需求的理念影响甚远,这一点实际与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理念具有一致之处。与马克思不同的是,他们重点关注人的心理需求,“必须从解释我们所研究的行为主体的心理状态开始” 来研究经济学现象中的主体动机,因为主观心理会影响商品价格相关要素及其效用等;同时又要求研究经济现象时要关注个人的主要需要等,建构了奥地利学派的基本导向。

其后,关于社会主义论战的皮尔逊(Pearson)和哈耶克、罗宾斯(Robbins)等都属于奥地利学派的知名经济学家。需要说明的是,新古典经济学派并不反对马克思所倡导的共产主义的价值理念,反而非常赞同社会主义这种人文关怀的理想化。他们重点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实践产生怀疑,从而从经济学的视角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产生质疑,为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讨论提供了空间,激化了古典经济学派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矛盾与争端。一方面大大拓展了自由主义经济的空间,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

(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实践的兴起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其威力和影响在全世界落后地区、被压迫民族地区、资本主义国家等反响巨大,社会主义价值理念获得了世界的广泛赞誉。但对于社会主义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采取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并未搞清楚。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面临巨大的挑战,城市配给制虽没遇到太大的困难,但农民的余粮收集制却遭到了农民的抵制,列宁不得已采取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允许自由交换等,带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进步。虽然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问题的理解出现了偏差,选择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这种计划主导的社会主义在发展初期仍然取得了繁荣发展。与同时代的资本主义相比,其优越性无与伦比。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与社会主义初期发展繁荣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融市场的恐慌引发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恐惧,迫使西方政府选择了政府宏观调控和国有化的思潮,实际就是对计划经济的模仿和认可,赞同社会主义的人数大大增加,据说1931年的芝加哥大学,“几乎一多半学习社会科学的学生不是共产党员,就是同它的立场十分接近”;出现了一种“强烈的亲社会主义环境,人们迫切希望政府直接接管经济”。 这种现象表明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人也希冀从计划经济的发展中获取经验,希望用社会主义的目标来改善资本主义的现状,因为“危机代表着资本主义和自由私营企业的整个制度的瓦解。在许多情况下,这些人希望从当时苏联所采用的计划经济里寻找未来的预兆”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践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生命力,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实践支撑。

总之,无论是从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渊源来看,还是从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现状来看,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争论成了历史的必然,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兴起恰恰为这种争论提供了辩论的实体,共同推动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大讨论,正式揭开了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质疑的序幕。 li7eCIignPftetMIrLV/8vGe8Qh31LtFioea8G/AGQHjPIZ7opmZjL9flyj6rRm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