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从“文本形态”走向“实践形态”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理论依据问题,应该从三方面来谈:

第一,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应对当今世界新变化的严峻挑战的客观需求。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种力量的组合以及资源和利益的分配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的信息化、市场化、自由化浪潮汹涌不可阻挡。第三次科技革命涌现出的新技术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革命及国际互联网的形成把整个世界经济紧密联系起来,各国间的相互依存达到空前程度。在此基础上世界市场迅速扩大,世界经济进入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市场化阶段。经济市场化促使国际资本流动数量和频度迅速增长,商品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加快。经济发展的驱动对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重大影响。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操纵制定的一系列国际条约、规则、协定的限制与约束。全球产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依然牢牢控制着科技创新高地,发展中国家皆在面临来自工业化国家与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并在竞争中努力与发达国家缩小差距,发展中经济体对发达经济体的依存度将不断提高,经济独立性下降,从而经济发展风险加大。西方经济在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国际地位及影响力等方面的强势地位,使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处境。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在世界市场上相对处于劣势,不可避免会在自身的经济发展中受到威胁。经济领域中竞争与发展,必将带来政治与思想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在当今国际形势和国际政治斗争的复杂环境中,中西文化接触和交流的日益频繁,文化思想传播的自由,使各种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来自世界上各种“主义”的政治观点、精神思想极力占有并充斥每个角落,各种组织都极力吸收他们的信徒,这些都必然会对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对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产生影响。西方国家一直不遗余力地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各种攻势,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西方国家在资本输出的同时附带兜售西方的所谓“民主”政治模式、私有化的发展道路和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念。他们大肆鼓吹“文明冲突论”,也大搞文化“宣战”,把文化冲突与意识形态冲突截然分开,处心积虑地利用各种手段掩饰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企图使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放弃我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理想。我们与国际敌对势力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上的斗争将是长期而复杂的。因而,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才能引导我们深刻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运作规律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本质及未来走势,不被各种思潮的旋涡和逆流所迷惑,不断增强辨别抵制西方思潮侵蚀的能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同时,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才能更好地为全国人民提供共同奋斗的理想信念和理论基础,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实践的过程中,已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对大众的精神生活和社会实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来就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作为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直面现实,关照未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健康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要求。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动,新的利益群体出现,利益格局出现了调整,人民相应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问题成为我们需要迫切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意识形态主导,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修养,加强全民素质建设,培养合格公民,在人民群众内部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是重大的社会化基础工程。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让人们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之奋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让人民群众为了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事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使其进而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否则,广大人民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引而迷失方向、失去目标,就会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道路等原则问题上被错误的思想所俘虏。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今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更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成果武装全党,以不断增强党员的思想文化水平,推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不断发展的哲学,它只有指向历史现实,根植于社会生活之中,反映和表现时代特征并从时代的实践生活中获得勃勃生机与活力,才能与时俱进、与世偕行。实践不停顿,理论创新就不能停顿。实践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必须及时跟进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需要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指导,只有不断推进它的大众化,才能完成这一重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和时代价值通过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的脚步同进步、与人民群众的共命运体现出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未来社会的基本观点与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发展的基本理论与世界及我国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目的。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便会失去使之丰富发展的根基,因而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中国化的必然。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发展,展现真理的光芒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获得丰富和发展的实践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结合,而且也是同不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程及其成果的结合。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少数人理解掌握到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间是有区别的,既不能把中国化等同于大众化,也不能用大众化取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被大众认知、接受、尊重和力行的过程,是确立人的思想信念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主导,要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就必须从文本形态走向大众形态。 vM6D4HJ4rjO34wtBDGXQfAjQSo+NFxi3xisRwKsyPasDipeg7PPBxhAyrrK7ILm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