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文化产能

只有挺立时代潮头,打通各种研究视界,积极参与当代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经过逐步大众化,才能显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研究的当代旨趣。作为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呈现,对中华民族思想自我的理论重建,对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合法性的当代确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在今天已有了全新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当代学人普遍认为,绝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而应将研究的精神指向对准当代的时代课题。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不只是理论建构的需要,更是革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构造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唯有使之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与中国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相结合,使之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均获得高层跃进,才能逐渐实现它的具体化、民族化、大众化。这些个“化”的当代旨趣在于立足中国实践和传统文化底蕴,在透析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面临的新课题时,创造性地构建出一个中国现代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此,必须从古今中西的大视域出发,既重视哲学层面上的大众化,又重视政治上的大众化;既强调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建设实践的具体问题相结合,又注重它与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经验等历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既重视对当代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注重对中国历史文化优秀遗产的继承和利用;既重视它与中国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又注重它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既重视坚持它的基本原理与推进它的大众化相结合,又重视它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践相结合。

时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研究中,学术同仁从多元维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做的机械僵硬的比附和漫不经心的任意解读,曾一度遮蔽了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和当代价值,直接导致了它的多元取向和相对主义格局的形成,大大削弱了其作为“软实力”在“当代中国文化生产力”建设中的铸魂作用,导致了它的泛意识形态化和自我边缘化并使之面临丧失自我规定性的危险:语言上表现为丧失自我话语,西方语言成为主导的语言,大量的重复和模仿西方的语言;问题的表述也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讨论的问题是西方早已讨论过的或者陷入死胡同的问题,让我们进入了自己虚幻的问题领域;表述方式和研究范式上也产生了严重的路径依赖,总想为自己吹一个西方式的牛,实际上则是用西方哲学的镜子照出了我们自己的一脸无奈。所以我们要重构自我,发挥我们自己的特长。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立场及主导方向,将其原有的先锋理念注入中华民族精神和当代文化的精髓中,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新生活的光辉照耀下,重新唤醒当代学人的学术良知以及对时代主题的政治敏锐性和参与热情,为重塑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进行积极的精神营造;唯有搭建“大众化”这一共同的时代立场和发展方向,才能真正摆脱纷争无序而导致的存在性危机,完成各种研究视域正确的学术定位并向马克思主义的理性回归。 8BnhdSh8UwT2G4n5pRXZq0CcmRTf736xh4VuNao71gBDCq/vZ+vDz1zB0wH3Kx6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