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全域旅游的国家战略价值

全域旅游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越旅游业本身,其发展关乎我国经济发展新动力,关乎国计民生和建设全面小康,也关乎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产业平台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它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引。全域旅游业与“五大”理念高度兼容,是落实和实践“五大”理念的良好平台。全域旅游是对发展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它拓展了区域旅游新空间,培育了旅游市场的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形成了旅游发展的新动力,并形成现代旅游业的新体系和现代旅游经济新体系。全域旅游业是推动协调发展的有效工具。全域旅游是一种流量经济形态,有利于促进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并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全域旅游业的发展将为我国生态敏感地区和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地区提供一种百姓生存和生态保护、利用、开发的兼容发展新模式,为国民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把生态环境转变为生态资本。全域旅游打破区域和行政区划,打破各种制约因素,实现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具有空间开放、产业开放、市场开放等特征,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型经济系统。全域旅游也是一种共享经济形态,通过共建共享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公共产品,将释放旅游业综合带动效应,主客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共建共享美丽生态环境和美好旅居生活,从而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撑

乡村是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它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与乡村地区全域旅游发展的目标高度一致。事实上,乡村旅游的全域化发展是全域旅游的重点,全域旅游的使命就是利用旅游产业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多位一体的包容性增长。与其他产业相比,全域旅游资源涉及面大、资源消耗少、带动力强、就业容量大、综合效益高,是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佳的产业选择之一。全域旅游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产业动力,极大地推动乡村地区的旅游城镇化进程。全域旅游能够建立城乡交换渠道,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域旅游也将有效推进农村“六小工程”和“三改一整” ,极大地提高乡村地区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卫生环境。全域旅游也会促进乡村开放,有利于开拓村民视野和培养现代意识,提高村民整体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培育一支适应乡村振兴的现代新型农民队伍。

三、建设“健康中国”重要阵地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需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我国编制了《“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计划到 2030 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 2050 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全域旅游在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通过“旅游+健康”所形成的旅游健康产业,能够向人们提供最直接的健康服务和产业支撑。旅游业态与针灸、推拿、药浴、食疗、食养、意疗、刮痧、敷贴等中医药手段的融合,可形成康养旅游、养生度假、度假养老、康复旅游等复合型的中医药旅游健康产业。全域旅游与健身休闲运动相融合,形成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极限、马术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运动康体旅游产业。全域旅游也把倡导健康文明的全域型旅居生活方式作为行业社会责任,引导人民群众通过旅游来促进身心健康。因此全域旅游的全社会影响力和全方位的融合力与带动力,将推动健康产业的“旅游化”发展,并创新旅游健康产业的产品和业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旅游产业体系,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

四、建设美丽中国的助推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个创造美、发现美和审美的过程。旅游业是绘制美丽的过程,是美丽经济、美丽产业,为人们创造出美丽的环境,让每个地方变得更加美丽。全域旅游践行“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冰天雪地”就是最好的全域旅游资源的理念,树立生态环境就是旅游产品,就是吸引物,就是旅游竞争力的全域旅游发展观。它强调全域生态化发展,培育绿色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助推器,将成为展示美丽中国的主要载体和重要窗口。

五、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并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和新目标。2017 年,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全域旅游是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平台和载体,改革创新是全域旅游的前提和动力。从旅游产业内部来看,推进全域旅游首先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党政领导机制,创新“两个综合机制”,即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和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形成适应大众旅游时代的全域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探索旅游主导型区域发展新模式和新路径。从外部来看,全域旅游产业关联国民经济中的 128 个相关产业,是一个关联带动性极强的产业,通过全域旅游改革创新极有可能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引爆效应,从而成为推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利器。全域旅游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关系改革全局的深层次问题在旅游业中的反映。例如,旅游用地对一些红线划法的突破、全域旅游对产业融合和部门共建共管等制度的创新。这些制度性制约来自旅游业外部,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解决这些限制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极大外部效应和示范引领作用。

六、促进其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着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深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9 个方面的部署。全域旅游可以极大地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域旅游助推其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推动中国产业优化、升级或转型发展。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旅游+”和“+旅游”的形式,与农业、林业、工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消化、替代或更新旧的产能,形成各行各业的新产能,并引导新需求,这既扩大了中国需求总量,又调整了产业结构。例如,“旅游+信息”,将旅游业培育为信息化最典型的前沿产业,极大地拓展了信息产业的应用领域;“旅游+交通”,推动交通服务设施的升级并开拓旅游公路建设新领域。二是全域旅游对传统产业具有“整合和改造”作用,能够推动中国其他产业深度发展。全域旅游与互联网等技术产业不同,技术产业主要是为其他经济形态“提供服务”,具有较强的“工具性”,所形成经济体的独立性较差。而全域旅游则兼具“实体性和独立性”,它融合其他产业形态使之变为自己的产业内容。全域旅游对国民经济的最大贡献在于对传统产业的“整合和改造”,并且这种整合和改造不是“工具性的”而是“融合性的”:全域旅游把其他产业直接变成旅游的对象和内容,为其他产业带来就地消费市场,为其他产业提供营销平台、提升社会形象,打通相关产业或部门的经济联系,实现多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全域旅游通过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带动、耦合或融合,可推动其他产业深度发展,对缓解中国其他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协调等问题具有巨大的实践价值。 mbUmBRMD75D1hqcM6pp75CyS+phbWll7oen+OB3Emhc5aS9QFZT0JskYKZPpJ6N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