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忻州市旅游资源和产业发展历程

忻州古称“秀容”,是有名的“晋北锁钥”“摔跤之乡”。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开始在这里活动,至今已有近18000年的历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因有五台山、雁门关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成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的窗口,旅游业也因此得到发展。21世纪以来,旅游业逐步走上快车道,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增收入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全市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一、上天垂青,资源得天独厚

忻州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一个集佛教古建、自然生态、长城边塞、黄河风情、温泉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资源大市。境内,恒山、五台山、管涔山、云中山、系舟山比肩起伏;黄河、汾河、滹沱河、桑干河、云中河流注四方。在这表里山河之间,佛国五台磅礴五百里,势压两千年,百余座佛刹打造出东亚最古老庞大的寺庙集群和最盛名远播的佛家道场。“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平型关和杨家将的故事名扬四海。四大温泉冠甲华夏,挠羊比赛声闻四方。芦芽山犹如黄土高原的绿色明珠,青翠灵秀。河曲的民歌和走西口的故事更让人流连忘返……忻州是山西省唯一兼具黄河、长城、太行三大资源的地级市,是全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建设的最大主战场。

第一,黄河晋陕大峡谷最美的河在忻州。晋陕大峡谷忻州段正好处于峡谷龙头的位置,是全峡四大精华河段之一(其余为碛口段、壶口段、禹门口段),是晋陕大峡谷最险峻美丽的部分,被誉为“北国三峡”。

第二,山西长城的主体和最有影响力的四大名关在忻州。忻州是全省长城资源最丰富的市。14个县(市、区)中除定襄外的13个都有长城或长城遗址;长城上名震中外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平型关都在忻州。忻州长城的修筑历史纵贯战国、秦、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宋、明十个朝代;现存较完好的有明长城248公里、早期长城230公里,共计478公里。忻州的长城资源拥有四项“第”一、七项“唯一”、八项“之最”。

第三,太行山的龙头、华北屋脊五台山在忻州。太行山纵贯忻州的繁峙、代县、五台、定襄、原平、忻府区“东六县”。其中五台山北台顶海拔3061米,号称“华北屋脊”,居于太行山这条“巨龙”的龙头位置。

第四,以世界遗产五台山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宝级文物旅游资源在忻州。全市有五台山、长城忻州段两处世界遗产,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处、国家地质公园2处、国家水利风景区4处、国家森林公园4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重点人文资源14处、景区(点)近200处。可谓历史文化大观、自然风光奇观。

第五,忻州保留了从唐代到民国完整的古建筑遗存链条,是一部活化的中国古建筑史和门类齐全的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忻州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总数的40%以上,全国四处唐代木构建筑有两处在忻州,全国仅存五处五代木构建筑也有两处在此,这里保留了唐代至民国历代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

第六,忻州拥有北方罕见奇缺的养生圣境。忻州地处北纬38°附近,海拔多在1000至2000米,气候最为凉爽宜人;有避暑胜地五台山,华北最大的森林浴场芦芽山,北至恒山、南至系舟山的温泉带和号称“杂粮王国”的杂粮养生旅游区。

第七,忻州拥有全省独一无二的红色文化遗存。革命战争时期,忻州是晋察冀、晋绥两大根据地的中心腹地,著名的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火烧阳明堡日军机场、忻口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堪称“抗战圣地”。

第八,忻州又是一块多元文化并存的神奇土地。五台山是世界文殊信仰中心;500多年前,称雄商界的晋商使忻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三大古商道——丝绸之路、晋商驼道、茶马古道上的商旅重地;古往今来,草原文明和中原文明的碰撞交融,使得忻州成为战火硝烟熄灭后民族融合的首善之地;忻州走出了慧远、元好问、徐向前等不少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他们如同璀璨群星,构成了忻州历史天空中那永恒的星座。

二、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忻州市因为有着丰富多样的高品位旅游资源,因此成为山西省旅游产业率先发展的地区之一。

“五五”时期(1976—1980年):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全国旅游业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1979年忻县地区成立外事办公室,主要负责外事接待工作,全市入境旅游人群有较大提高,旅游产业开始起步。1980年外事办内设旅游事业管理处,入境旅游继续发展,国内旅游有较大发展。

“六五”时期(1981—1985年):1984年中央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相结合的旅游建设方针,揭开了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1985年忻州地区外事旅游局成立,是山西省较早成立的外事旅游局,同时忻州中国旅行社、五台山中国国际旅行社成立,奠定了忻州市旅游业在山西省率先发展的基础。

“七五”时期(1986—1990年):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忻州旅游业亦得到较大发展。

“八五”时期(1991—1995年):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后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成为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政策的支持促进了忻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内旅游迅猛崛起。在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关注和扶持下,五台山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硬化了公路,完善了设施,建立了友谊宾馆、砂河宾馆、栖贤阁宾馆、云峰宾馆等全市第一批涉外星级饭店,确立了其山西省旅游龙头景区的地位。1992年忻府区禹王洞旅游区开发,1993年对外开放,一度成为周边省市游客蜂拥而至的热点景区。

“九五”时期(1996—2000年):忻州市把旅游业作为重点扶持的优势产业之一予以发展。通过整合资源优势,实施“精品战略”,忻州成为山西省三大旅游产品中晋北宗教古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台山和芦芽山在山西省重点发展的十大景区中占据了两个席位,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产业体系逐步得到完善,产业水平大幅度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1997年禹王洞景区发生旅游车辆坠谷事故,其中暴露出的交通瓶颈和管理问题,使景区的经营逐渐陷入困境。

“十五”时期(2001—2005年):旅游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2001年以来,忻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一大主攻方向,确立了把忻州建成文化旅游开放型城市的战略构想。2003年市委一届六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开发山水关特色旅游,壮大三产”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三大调产主旋律和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同年3月忻州市政府成立了“忻州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组”,突出“机制创新、资源整合、设施配套、整体促销”四大重点,推进全市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2001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40万人次,接待海外游客2.25万人次,创汇591万美元,实现旅游收入5.1亿元;到2005年全市全年接待国内游客620万人次,接待海外游客4.62万人次,创汇1389.1万美元,实现旅游收入20.09亿元。旅游业已经成为忻州市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市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企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旅行社在2001年前只有16家,到2005年时已发展到38家;旅游星级饭店在2001年时只有22家,到2005年时已发展到27家。强势推出了“忻州山水关,京津后花园”旅游形象促销口号;“五台山佛教文化节”和“中国忻州摔跤节”形成节庆促销品牌;编制出版了《忻州山水关旅游指南》等系列旅游促销宣传资料;创办了忻州旅游网站和《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旅游规划的主导地位开始确立,旅游产业进入科学发展轨道。全市旅游产业围绕“山水关城”发展战略,确立了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标,推出了新的旅游城市名片——“五台圣境,五福忻州”。延续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自从2005年首次变成“规划”后,全市掀起了大搞旅游规划热潮。聘请魏小安、石培华等全国一流专家组建了规划专家组,先后编制完成了忻州市、定襄县、代县、偏关县、芦芽山、大营温泉度假村旅游规划。在五台山成功申报了全国首批5A级景区后,在山西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忻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申遗办公室,统筹领导各部门争分夺秒拆迁复原、配套建设,于2009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五台山风景区旅游服务基地和五台山三个入山口电子售票系统建成;芦芽山风景区综合开发项目成功招商香港巨遨国际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雁门关从2009年开始修复工程;代县白人岩景区和偏关老牛湾景区初步建成;忻州至宁武分水岭旅游公路于2006年10月25日正式开通;忻府区陀螺山风景区新修了2.5公里进山道路;五台山嘉鑫酒店、原平大营温泉饮用矿泉水厂、五台县驼梁自然风景区综合开发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出版发行了《亚洲旅游五福忻州专辑》《五福忻州旅游手册》和《五福忻州导游词精编》,推出了五条五福忻州精品线路。先后成功申报了五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市旅行社发展到60家,旅游星级饭店发展到36家。

三、飞速发展,崛起势不可当

“十二五”期间,忻州把旅游业确立为八大支柱产业之一,提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2013年出台了《关于加强旅游景区建设管理的意见》(忻政发〔2013〕10号)、《关于加强改进旅游景区管理服务的通知》(忻政办发〔2013〕137号),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11年全市接待游客12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7.94亿元;2015年全市接待游客289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5亿元。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市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均实现翻番,远远超过“十二五”规划确定的1830万人次和215亿元的目标。

以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区、芦芽山自然生态旅游区、温泉休闲度假旅游区、雁门关边塞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区和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为核心的“五区一线”大旅游板块格局初步形成。

(一)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全市有忻州市、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河曲县、偏关县、忻府区、原平市、芦芽山、雁门关、顿村温泉、大营温泉、前郝村、凤凰山生态植物园、驼梁、平型关、禹王洞、伯强、康熙枣园、五寨沟、赵杲观、南梁沟景区等1市9县14个景区共24个旅游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并付诸实施,五台山景区总体规划开始修编,形成了以市级旅游规划为统领,以五大旅游区旅游规划为支撑,以重点县(市)旅游规划为骨干的旅游规划体系。

(二)体制机制逐步理顺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原则,积极创优发展环境,推进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和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确立企业在景区开发中的主体地位。2015年年末,五台山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12月29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筹委会暨临时党委正式成立,为下一步撤销五台山风景区人民政府、依法成立管委会、成立五台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五台山风景区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忻州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忻政办发〔2014〕20号),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旅游业。代县雁门关景区引进民间资本建设雁门关,累计投资近4亿元;宁武县引进香港巨遨集团开发芦芽山景区,累计投资近5亿元;忻府区禹东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禹王洞景区,累计完成投资超过2亿元;五台山景区与山投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定襄县与山投集团又签订了“农业+旅游”战略合作协议;繁峙县滹源通用机场项目、静乐县农业生态旅游项目成功签约。全市旅游产业市场化、集团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市政府紧紧围绕打造“三个旅游集散地”和“十大旅游品牌”的目标,不断加大旅游产业投入。先后实施了机场、高铁、道路、桥梁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及五台山、芦芽山、雁门关、凤凰山、云中河、天涯山等一批重点景区开发建设和提升改造项目,成效显著。连续三个“大干城建年”,新建并改建城区道路103公里、桥梁4座,不仅扩大了城市框架,而且完善了城市旅游接待功能,增强了城市的旅游承载力。2015年是全省确定的“项目提质增效年”,全市着力推进代县杨家将文化产业园、静乐县汾河湿地公园和岑山景区、偏关护宁寺景区等24个省、市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实施了“厕所革命”,对104座厕所进行了升级改造。通过12个县(市)和台怀、东寨、奇村、河边、砂河等8个集镇集成创建卫生城市,极大地改善了旅游基础设施和卫生环境。

(四)景区创建大见成效

全市共有144个旅游景点,有管理部门的景点有33个,全市重点打造了五台山、芦芽山、雁门关、河边民俗馆、凤凰山、禹王洞、老牛湾、奇村、顿村、大营十大旅游品牌。全市先后共创建国家A级景区12家,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家(五台山)、国家4A级景区7家(河边民俗博物馆、代县雁门关旅游景区、芦芽山生态旅游区、万年冰洞旅游区、汾河源头旅游区、凤凰山景区、云中河景区)、国家3A级以下景区4家(禹王洞、天涯山、天柱山、情人谷);创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2处(五台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徐向前故居纪念馆);创建省级休闲度假区5个(奇村、顿村、凤凰山、大营、芦芽山)。

(五)农旅互动融合发展

注重旅游与相关产业的协调联动、融合发展,尤其是通过农旅互动,促进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乡村旅游已成为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惠民工程。已创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省级工农业旅游点11个,国家级旅游扶贫试点村8个。2015年“又见五台山”开演期间,组织全市60余家农副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集中展销了520多类相关产品。定襄凤凰山景区采取“景区+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820户农民发展高效设施农业1850亩,四季种植果蔬瓜菜,吸引游客田园采摘、采购,亩均收入达到2.2万元。全市共有129个乡村旅游点,农家乐和乡村客栈2983户(个),从业人员1.5万余人,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

(六)宣传促销成果丰硕

2012年以来,忻州市投入1600万,连续四年在央视等大型媒体进行了旅游形象宣传;重新编印了忻州旅游宣传手册,拍摄了忻州旅游宣传片;编制并推出忻州旅游精品线路;雁门关景区的《穆王巡关》、凤凰山景区的“摔跤”演艺相继上演;2014年9月19日,五台山景区盛大推出《又见五台山》大型情境体验剧;积极请进来,主动走出去,邀请多批次外地旅行商来忻州踩线;利用各种旅交会和旅博会等平台,组织重点景区和企业先后在华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华中27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开展专题促销和推介,不断巩固周边传统客源市场,努力开拓长线客源市场,成效显著。通过多措并举,全方位展示了忻州旅游形象,提升了知名度、美誉度,扩大了影响力。2014年忻州市荣获了中央电视台等五家机构联合颁发的“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城市”称号。

(七)市场监管成效明显

坚持联合执法,综合整治,强化了全市旅游联合执法监管领导,聘请了社会监督员30名,部门联合,上下联动,在重要时间节点对重点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及其他涉旅场所进行了常态化督查。严厉打击了尾随兜售、强买强卖、欺客宰客、价格欺诈及“黑导”“黑牛”“黑社”“黑车”等违法行为。2012年以来,以五台山为重点,开展了规范燃香专项治理行动,彻底取缔了“烧高香”现象,规范了燃香市场。创新监管机制,与清华大学合作,制定了《忻州市旅游服务质量指数研究实施方案》,对所有A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实行严格考评。按照国家旅游局部署,组织开展了“秩序”“治黑”“清网”“督查”“规范”专项行动,加大了对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整个“十二五”期间实现了零重大事故、零重大投诉,显著改善了旅游环境,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

四、三大板块开新篇,全域旅游谱华章

2016年年初,山西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全省七大非煤产业的第一大产业来抓,明确提出要做好非煤产业这篇大文章,把文化旅游产业列为山西七大非煤产业之首。2017年,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42号)明确提出山西省到2020年要初步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将山西全域旅游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省人民政府将旅游业作为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而且又将其写入《山西省旅游条例》,这是对旅游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法律定位。2018年省委、省政府又做出了“举全省之力推动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战略决策,忻州市作为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主要区块和目前全省两个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地级市之一,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版图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旅发委和涉旅部门的具体推动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取得了骄人成绩。

2016年,心灵之舟扬帆起航。全市旅游总收入327.58亿元,同比增长15.12%。全年最触动人心的当数申办旅游发展大会的主办权,各界参与,全民动员,全市310万人民皆对“忻州,我们的心灵之舟”的“申旅”口号耳熟能详,忻州市获得“最具魅力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的殊荣。在11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优先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12月,南下广州,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心灵之舟,挺进广州”山西省忻州旅游(广州)招商推介会,取得圆满成功。全年省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8.11亿元,市县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2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7.11亿元。这一年,五台山风景区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共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工作委员会、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同时成立27年之久的县处建制的五台山风景区人民政府正式撤销,在景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北京至太原的K601/2次快速列车冠名为“五台山号”,五台山机场的旅客吞吐量突破十万人次,天津、重庆、广州、上海、银川、海口、哈尔滨、昆明8个城市直接与五台山机场通航,五台山在全国的知名度迅猛上升。雁门关景区创建5A级景区“资源与景观质量”评审获得通过,“2016中国·代县·雁门关国际骑游大会”隆重举行,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在国际、国内自行车赛事中具有影响力的选手参加竞技逐鹿;该竞赛标准之高,规模之大,盛况空前,是推动忻州长城旅游繁荣的一次盛会。芦芽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全面启动,成立了市级申遗领导组、县级申遗工作组、申遗工作资料组,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了实地考察,初步划定了申遗范围,形成了申报预备清单,并上报国家住建部。

2017年,全域旅游激战正酣。忻州市全市旅游总收入408.34亿元,同比增长24.65%,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旅游总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23%”的目标任务。两权分离,体制改革卓有成效。忻州市外事侨务旅游局正式更名为忻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挂忻州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牌子。代县、宁武、河曲三个县的旅发委已组建成立。成立了原平市天涯山、五台县驼梁、繁峙县平型关、静乐县旅游景区、神池县南山、五寨县五寨沟、岢岚县宋长城、河曲县沿黄景区、保德县飞龙山9个景区管委会(科级)。省政府确定的19个景区、市政府确定的15个景区改革基本完成。项目建设中,秀容古城的开发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2017年,忻州市累计新建、改建旅游厕所606座,厕所革命取得显著成果。市旅发委与忻州日报联合举办了声势浩大的“中华晋绣坊杯”忻州申旅有奖征文活动,编辑出版了《忻州旅游导览》宣传册、忻州旅游地图,着手筹拍了以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飞机场为主要背景的电影《长城谣》。景区监管出现了革命性变化,五台山成立了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分局和综合执法大队,旅游法庭也在积极筹备,构建了景区旅游执法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模式。雁门关成功挂牌国家5A级景区。

2018年,三大板块谱新篇。忻州是全省锻造文旅“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的最大主战场。全市实施了路网建设行动、大项目建设行动、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行动、康养旅游行动、重大活动促进行动、精品线路推广行动、旅游品质提升行动、政策保障行动等八大行动,特别是“万年冰洞世界奇观”中国芦芽山万年冰洞主题活动暨学术研讨高层论坛、“看黄河、走长城、穿越太行”越野自驾游活动、首届五台山全球微电影大奖赛等重大活动,引爆了整个网络,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聚焦忻州。“忻州——心灵之舟”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忻州旅游的这颗明珠将在华夏大地闪耀夺目。 Y/jDGESaAT/9t6sm4hFPHsH0ujV96jxszm7HzZAuBteY34UgTVLQeQv3ShaXHj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