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中华十大名山风景区旅游经济发展比较

“中华十大名山”(泰山、黄山、峨眉山、庐山、珠穆朗玛峰、长白山、华山、武夷山、玉山、五台山)是按照社会知名度、传统文化、生态环境、景观特色、科学价值与管理建设六条标准由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主办,《今日国土》杂志社承办,并联合中国科技界、学术界、政界、新闻界人士共同组织,以群众投票推选的前15座名山为基础进行认真评议,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最终确定的。十大名山皆为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山岳型景区的主要代表,通过横向对比可了解五台山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一、旅游接待人次

对比2010年至2017年十大名山景区的旅游接待人次,以秦岭—淮河一线将十大名山景区划分为南北方两部分来进行比较,其中北方包括山东泰山、吉林长白山、陕西华山和山西五台山四座,南方则包括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江西庐山、西藏珠穆朗玛峰、福建武夷山和台湾玉山六座,即北方四座名山景区分别比较、南方六座名山景区分别比较。其中,因玉山按照保护规定,每天进入玉山人数限制在100人左右,故玉山旅游接待人次暂不计入比较行列,珠穆朗玛峰也因人数限量不再比较。

表2.10为北方四座名山的年旅游接待人次。横向比较可发现,五台山略低于泰山,高于华山、长白山。

表2.10 北方四大名山景区年旅游人次 单位:万人次

表2.11为南方四座名山的年旅游接待人次,2015年旅游接待人次最高的为庐山,其次为武夷山、峨眉山、黄山。五台山与之相比并不低。

表2.11 南方五大名山景区年旅游接待人次 单位:万人次

二、景区门票收入

对比2010年至2015年的年门票收入,五台山景区的门票收入波动性较大,2010年到2012年呈增长趋势,由1.5亿元增加到2.1亿元,2012年到2014年门票收入呈下滑趋势,由2.1亿元减少到1.5亿元,2014年到2015年门票收入呈增长趋势,由1.5亿元增加到2.3亿元,见表2.12和表2.13。五台山门票收入基本排在四山之末,虽然接待人次不低,但近一半为免费政策进山,门票收入排在中华十大名山之末。

表2.12 北方四大名山景区门票收入 单位:亿元

表2.13 南方四大名山景区门票收入 单位:亿元

五台山和同类景区发展相比,还存在明显的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优势与产业不足的不平衡

一是旅游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与三类景区相比,五台山主要旅游经济指标排名靠后。二是文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水平不高。核心价值深度挖掘不够,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管理服务的现象普遍存在。由此可见,丰富的资源优势未转化为产业优势,五台山整体旅游产业发展不充分。

(二)旅游综合发育程度不充分

首先是旅游的综合转化率不高。相比于人均出游率,游客在实际出游过程中的真正消费支出还很有限。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游客结构,中低等收入群体仍占大多数,抑制了旅游消费支出。二是因为目的地消费链延伸不充分,阻碍了旅游消费支出。五台山的旅游产品以佛教朝拜观光为主,游览线路还是几百年前形成的以台怀镇几处主要寺庙构成的朝圣游览线路,五台山的自然风光、气候等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五台山景区游览区和接待区在空间上过度集中于台怀镇,形成了“游五台山就是游台怀镇”“游台怀镇就是拜五爷庙”的发展趋势,使得休闲度假类的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无法形成特色和规模。同时,景区没能深入挖掘佛教文化内涵,在景区园林化的整治中未将宗教特色的餐饮、休闲度假、旅游演艺等多种新业态相融合,不仅使游客感觉乏味,也使景区形成了对门票经济的依赖。旅游产业处于初级水平。

其次是旅游对地方经济社会的综合贡献还不高。如五台山优质旅游资源集中度高,但景点内外两重天,景区对周边的辐射力度不足,对地方居民就业带动与收入拉动等效益释放还不够充分。景区内部,政府与农民间矛盾长期积累、农民贫富差距拉大。从区域经济情况看,人流、物流、财流集中于台怀,周边地区并没有从五台山旅游业的发展中享受到红利,地域差距拉大。从景区与外部市场和相关方面的关系看,游客正当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游客与景区不断产生纠纷,呈现出不和谐的状态,严重影响五台山声誉,进而对全省的形象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旅游产品供给与服务质量整体不充分

新时代,游客对旅游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目前,旅游投资的驱动力上,基本还是以资本驱动为主,但仍显不足,创新驱动力更显微弱。观光型产品依然是旅游项目投资上马的主体,靠体验经济取胜的休闲度假产品供给不足。针对个性游、自主游、深度游、高端游以及综合性度假产品的开发还非常稀少,品牌化旅游产品还不充足。

实地调研表明,景区景点参观者“一律干站”,既缺乏具有吸引力的停留空间,又少有参与性、体验性、休闲化的服务设施和活动项目,相当部分还停留在观光旅游的初级阶段;乡村民宿偏重外表,床铺被褥不够舒服,卫生条件依然有限;地方特色餐饮往往呈现出味道重、菜量大、不够精致和菜品体系单一等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手工艺展示则重工艺而不重创意,延伸和衍生产品过少,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现虽有情景表演和文化演艺产品,但剧目数量不够丰富,而且在演艺时间、节目时长和演出地点等设计上不够细致,更谈不上景区无线网络覆盖、第三厕所等人性化设施了。另外,景区开发管理中熟悉旅游产业规律、掌握旅游开发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数量不足。景区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机制和体系也不健全,旅游服务从业者素质普遍偏低,服务意识不足,智慧旅游发展不尽成熟,游客对旅游产品的优质体验尚显不足。 MJuOG2mljQH327GHBKGynXetl+mVL7wqMdd8z073ubyr75cgYKJ2+Q4pESSi9Fy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