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价值与“社会存在”的内容与形式

在反驳瓦格纳和诺贝尔图斯对价值实体的误解的时候,马克思说:“我不是从‘概念’出发,因而也不是从‘价值概念’出发。”那么,他的出发点是什么呢?马克思的出发点是社会存在。马克思正是通过分析商品这种社会存在的形式,才发现了这个形式之中所隐含的社会内容。因此,马克思只是为这种他所发现的社会存在的内容取了一个名字。他说:

商品的“价值”只是以历史上发展的形式表现出那种在其他一切历史社会形式内也存在的、虽然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的东西,这就是作为社会劳动力的耗费而存在的劳动的社会性。

马克思对劳动产品进行了分析,他将作为“社会存在”的劳动产品,分解为“社会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他说,人的劳动的产物有两种“社会存在的形式”:一种社会存在形式是使用价值,另一种社会存在形式是交换价值。同时,他还特别指出“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存在的内容”划分为价值和使用价值。马克思说:

我不是把“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把它们当作“价值”这个抽象分裂成的两个对立物,而是把劳动产品的具体社会形式分为这两者;“商品”,一方面是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价值”——不是交换价值,因为单是表现形式不构成其本身的内容。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对价值的“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做出一个更为严格的界定。实际上,价值实体最为广义的内涵,存在于有用的劳动产品之中。有时候,价值通过使用价值这种社会存在形式表现出来(当价值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共同体中的时候,价值就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这时,特殊劳动直接就是社会劳动),有时候价值通过交换价值这种社会存在形式表现出来。价值在原始共同体中,是作为一种潜在的趋势而存在的。价值实体要获得自己的表现形式,需要在空间和时间中展开自己,与他者发生联系,才能发挥一种普遍性的力量。价值的自为存在必须以世界市场作为自己的交往形式,而世界市场或者人类的世界历史性存在,只有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才是现实的。因为,人之作为类存在,在其现实性上是从资本主义开始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人只是作为人类的特殊族群而存在。

价值之作为社会存在形式与价值之作为社会存在内容的区别非常关键。在“二战”前,人类劳动仅仅通过交换价值来实现其一般性,主要是通过世界市场对不同民族的产品进行比较。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在交换价值的基础上,劳动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被设定为一般劳动”。因此,“二战”前人类劳动的无差别性、人类劳动的普遍性和同一性是一种外在统一性。“二战”后,随着世界价值产业链的形成,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从世界贸易领域深入到生产领域,促进了世界生产的一体化。这个过程正在进行中,其最终归宿是建成人类化价值空间的自在存在,也就是“在共同生产的基础上,劳动在交换以前就会被设定为一般劳动”

在历史上,价值首先存在于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有机体中。在商品关系中,一个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另一个商品体现出来的,那么在“自给自足”的社会共同体中,价值是如何表现自己的呢?这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几个思想模型。 d+TrkIlByXsRWcAm5zKdFMqA7tn9Ty0yABFAFe1RVWDx/rRl6Fmc2my33BxKsJN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