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货币中的哲学

所谓货币中的哲学,指的是在货币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以及在人们使用货币的实际生活中所体现的或抽象出的哲学问题。与社会生活中的语言一样,经济生活中的货币是人类在社会和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尤其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货币不仅是经济生活的润滑剂,而且还进入了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影响着个人与他人及世界的交往关系,牵动着人们对自我、社会的认识;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塑造着人们的生存价值系统。因此,货币化的生活世界必然会锻造出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辩证法、认识论。

(一)货币世界观

货币是一种现实,是现代社会世界与日常生活的一个基本特征。它带给我们的社会与生活一种特殊的节奏,一种特殊的魅力,一种对世界和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的特殊感知。一方面,货币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的产物,锻造出了一种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货币的本质是人类抽象劳动时间的对象化表征符号和象征,是以物的形式表现的人们自己的社会关系,因而,物质生产实践是货币内在本质生成的最深刻基础,社会经济关系是货币内在本质最根本的规定性,货币与人、社会、世界的现实的、具体的关系深深地扎根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因此,货币力量归根到底,只能是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言:“毫不相干的个人之间的互相的和全面的依赖,构成他们的社会联系。这种社会联系表现在交换价值上,因为对于每个个人来说,只有通过交换价值,他自己的活动或产品才成为他的活动或产品;他必须生产一般产品——交换价值,或本身孤立化的,个体化的交换价值,即货币。此外,每个个人行使支配别人的活动或支配社会财富的权力,就在于他是交换价值的或货币的所有者。他在衣袋里装着自己的社会权力和自己同社会的联系。” 由于货币所交换的是整个对象世界,有着广泛的价值通约性,人们往往将货币符号视为外部感性事物的真正本质,而与它发生实际交换关系的交换对象,反成了货币符号的派生之物,货币不仅在商品世界,而且在社会世界乃至精神世界都取得了至上的神的权柄而成了力量的象征。所以,货币持有者无意识地将货币符号实体化、主体化、神圣化,从而陷入一种“货币幻象”的唯心主义世界观:“人们经常抱怨金钱是我们时代的上帝……金钱越来越成为所有价值的绝对充分的表现形式和等价物,它超越客观事物的多样性达到一个完全抽象的高度……使我们相信金钱的全能,就如同信赖一条最高原则的全能。”

(二)货币价值观

随着货币的发展,其自身的物质性与功能性逐渐分化,货币呈示为一种纯粹的价值符号。在商品交换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这种价值符号被赋予了尤为神秘的吸引力。货币因为它具有购买一切东西的特性,因为它具有占有一切对象的特性,所以是最突出的对象。它被当成万能之物,似乎这个纯粹的价值符号是真实世界的真正创造者,“它把我的那些愿望从观念的东西,把那些愿望从它们的想象的、表象的、期望的存在改变成和转化成它们的感性的、现实的存在,从观念转化为生活,从想象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作为这样的中介,货币是真正的创造力” 。货币在人们观念中的万能魔力使得人类对其顶礼膜拜,成为整个社会核心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将所有不可计算的价值和特性化为可计算的量,平均化所有性质迥异的事物,而质的差别不复存在:“货币使一切形形色色的东西得到平衡,通过价格多少的差别来表示事物之间的一切质的差别。货币是不带任何色彩的,是中立的,所以货币便以一切价值的公分母自居,成了最严厉的调解者。货币挖空了事物的核心,挖空了事物的特性、特有的价值和特点,毫无挽回的余地。事物都以相同的比重在滚滚向前的货币洪流中漂流,全都处于同一个水平。仅仅是一个个的大小不同。”

(三)货币人生观

货币的存在并不是货币自身的单纯物的存在。就货币属人的本性而言,它既作为人的享受对象,又作为人的活动对象,是属人的存在。特别是在货币关系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货币在张扬人的自由与独立性的同时,又带来了人的异化、物化。货币经济的发展消解了以地域和超经济力量形成的经济体系,冲破了用特权和血缘等伦理观念粘合起来的传统社会,使人们不再需要以共同体成员的身份为媒介,而是根据市场的需要,能动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与他人进行平等、自由地交往。“在货币关系中,在发达的交换制度中,人的依赖纽带、血统差别、教育差别等等在事实上都被打破了,被粉碎了。” 但是同时必须注意到的是,这种自由与独立性仍然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个人仍然受到物的统治,这就是货币对人的异化,物化。货币本来是人的创造物,它反过来成为愚弄、支配、统治人的异己力量。渴望全面发展的人变成片面追求货币的单向度的人,人生终极价值的追求被货币的无休止追求所替代,人的丰富多样的情感需求被理性、数量、冰冷的货币欲望所填满,剩下的,就是人的存在的碎片化、价值意识的物欲化与生命感觉的单一化。

(四)货币辩证法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货币的发展和流通过程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与所有其他商品相比,货币具有同质性的力量。货币是“一”,在商品交换中作为绝对抽象等价物的体现。货币同质性的一个方面表现为一个单一的物能衡量和交换所有其他的物,又表现出货币的“多”。货币是一与多的辩证统一,因为不同事物都可以用货币来衡量和交换,货币成为普遍性的目的,人们从事经济交换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货币收入。货币既是作为普遍的目的,也是作为普遍的商品交换的手段出现的。“有这么一些东西,其自身价值完全来自其作为手段的特质、来自其能够转化为更具体价值的能力,但从来还没有一个这样的东西能够像货币一样如此畅通无阻的、毫无保留地发展成为一种绝对的心理性价值,一种控制我们实践意识、牵动我们全部注意力的终极目的……货币本质的内在两极性有两个原因:一、货币是一种绝对的手段;二、对大多数人来说,货币因此在心理上成为一种绝对的目的。” 货币是手段与目的的辩证统一。货币具有无限的力量,货币的无限性表现在它的能力以及对它的渴望上。货币不仅仅是无限欲望的对象、无限积累的对象,而且本身就是无限。但是每个人所能拥有的货币是有限的,所能挥霍的货币是有限的。货币是无限与有限的辩证统一。货币处于永恒的运动状态,它在各种商品、各个人群、各个地区之间不断流动。同时,在这流通中,在不同的商品交换中,货币本身保持不变。货币体现了动与静的统一。货币体现的价值是同质性的、抽象的,然而这种价值是通过具体的各种商品形态表现出来的。货币是抽象与具体的统一。

(五)货币认识论

货币,这一在人们日常意识中以物的关系、属性、形态出现的存在物,实际上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性的实践关系的“物象”。因此从根本上说,货币是一种“关系性实在”,而不是“实体性实在”。对货币的认识应该从现代货币的生成过程,从货币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入手。货币同现代社会的关系是双向的,这表现为货币对现代人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它或者催化旧的社会制度瓦解和新的社会结构产生,或者影响和塑造现代文化的发展方向,或者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意识结构。但是货币的任何社会作用的发挥,也只有在特定的现实的社会条件中才得以可能,货币起作用的范围大小和程度深浅受到特定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和制约。因此,货币作为一种“因变量”,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一种“自变量”,对社会结构、文化发展、意识结构具有独特影响。因此,货币锻造的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性”思维方式。所以,西美尔的《货币哲学》的分析卷就是研究“货币是在哪些前提条件——它们被置于精神状态、社会关系、实在与价值的逻辑构造之中——下获得其意义及其实际的位置”。而综合卷则是“从诸种价值感、从与事物相对峙的实践、从人的相互关系作为其前提,去发展货币的历史现象、货币的观念与结构,考察这些现象和观念与结构对内在世界的影响” BUGRcavLb98ztA2+LklO/VvY8W9oj6j13wUJrNAoPIUDv1D0jGwyjoNXNAiUV60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