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大学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对知识要素、知识生产服务的内生实质性需求,因此开发供给知识要素、提供知识生产服务的相关部门必然成为企业大学产生发展的重要相关因素,在此着重分析开发供给人力资本要素的教育培训部门,主要包括:相对独立于生产实践的非营利的公共教育服务组织,如,传统大学等高教机构;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服务市场需求的营利性的教育培训组织,如,营利性高教公司、教育培训公司等;还包括与生产实践相融合由母体企业创办隶属并服务于母体企业的知识生产服务组织,如企业大学、企业的培训部门等。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提供市场服务的教育培训组织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供给知识要素,并促进知识要素的高效配置,实现知识应用价值。虽然他们能够提供灵活、多样、及时与便捷的个性化的市场服务,满足市场需求,但由于较难与某个具体企业的具体生产实践相融合,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培训尤其是职后继续教育的市场服务高度发达,提供市场服务的组织机构及其行业规范不断发展成熟,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环境不断完善,使知识要素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得以高效开发与配置。市场服务以知识要素市场为基础高效配置教育培训资源,使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市场机制得以强化,从而进一步激发了知识生产创新的热情与活力,及时满足市场与生产实践的需求。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促进了教育培训服务质量、效率与性价比的提高,促进了培训服务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发展,培训的类型内容不断成熟丰富。然而,面向市场的教育培训服务的知识内容,大多局限于行业通用的一般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相对比较成熟、能够标准化规模化供给的知识资源,而难以及时且持续地提供专业实践领域专业性强的核心知识内容以及企业组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知识内容。究其原因在于市场服务虽能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但毕竟不是与生产实践融合为一体;市场服务的提供者毕竟不是企业组织自身,不是生产实践中知识创新的主体。虽然市场服务能够与企业组织密切合作,及时了解调研客户需求并研发相关培训项目,满足生产实践与市场的需求,但由于诸多原因而难以方便快捷深入获取企业组织专业实践领域的核心及专有知识,更难以成为这些知识的创新主体。市场服务的优势和专业化水平主要体现在对具体知识内容的表现形式进行加工、整合与创新,并通过专业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目前对专业实践领域的核心知识、专有知识的创新相对力不从心,虽然这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发展的核心能力并且应成为企业大学的核心价值。此外,由于市场服务以购买力为基础、以营利为目的,因此难以克服其自身与生俱来的弱点。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非营利的传统大学等高教机构,在人力资本开发方面具有一定的质量和效率优势,也为企业分担了一定的人力资本开发的显性成本。但由于相对独立于企业的生产实践,在开发供给企业所需的知识要素方面也自然具有一定局限性。如,专业教育存在滞后性,知识更新难以与企业生产实践同步,难以为企业专门提供个性化、便利、及时与持续的服务,灵活性、适应性与应变性相对不足,相对滞后、僵化与保守,并且公共服务在专有知识、核心知识的创新方面与市场服务具有同样的局限性,其根源主要在于公共服务同样难以与具体企业的生产实践深入地融为一体。公共服务更注重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基本能力和通识能力的培养、注重行业通用共有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者的可塑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但在满足教育培训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方面,恐怕要逊于市场服务。
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了生产的质量与效率,近现代的大学发展变革同样离不开专业化分工,大学主要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等职能。目前专业化分工保障了质量与效率,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大学与其他社会生产实践保持相对独立,也因此导致在培养社会生产实践领域所需的最新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及应用技术开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滞后与局限性。例如,上述企业大学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领域的工程教育、工商管理教育等职前专业教育都相对滞后于产业需求与工业化进程。产生滞后的原因是企业生产实践的这些最新知识转化为大学教育的学科专业知识需要一不断完善和不断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企业在无法从外部获得所需的专业人才时,必然要自主进行人力资本开发,同时要求保障知识要素开发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保障知识生产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企业大学因此应运而生。由于企业大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相融合,因此具备其他高教组织无法替代的先天优势。
即使在专业教育相对成熟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学习与人才需求也难以通过外部服务获得完全满足,毕竟传统大学等高教机构乃至提供市场服务的教育培训组织都不是专门为某个具体企业服务的,尤其是以企业专有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型、知识型与学习型企业,其对核心人才的需求更难以依靠外部服务获得满足。另外,随着知识更新加速,职前专业教育已不再是一劳永逸,在职继续教育成为持续、系统的终身教育。并且传统大学等高教机构与企业大学有本质不同,各自遵循不同的逻辑,在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目标与过程等都有较大差异。
为母体企业开发供给知识要素、提供专业化的知识生产服务的企业大学与母体企业的生产实践相融合,在人力资本开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能基于自身的核心能力为母体企业持续提供及时的个性化与专业化的自助服务。
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知识型与学习型企业成为企业的主体,企业的生产实践日益成为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企业日益成为知识创新与知识应用的主体,人力资本、科技创新等知识要素的供给开发相应的也成为企业的重要生产环节,成为企业的必要投资。企业大学具有与母体企业的具体生产实践相融合的天然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并能够依据生产实践的逻辑来为母体企业提供专业化、自助式的知识生产服务,其知识的生产、创新、开发和应用都与企业生产实践相融合。企业生产实践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企业所需的知识要素大部分源自企业自身的生产实践,一旦脱离生产实践则难以获取真正符合企业需要的知识要素。因此无论是人力资本要素还是科技创新要素,都离不开企业具体的生产实践。
企业大学还是企业核心知识、专有知识的拥有者和生产者,因为它既是知识要素的生产者、创新者,又是知识要素的应用者与消费者,这使企业大学的知识生产服务不仅具有服务能力与服务实力,而且具有服务的内在动力和意愿,服务也更具有针对性、具有更高的质量与效率。正是具有与生产实践相融合的独特优势,知识效能才得以最大化最优化的实现;知识生产服务才能切实服务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管理与核心业务,才得以深入企业生产实践的各个环节,服务企业生产实践的全过程全方位,服务企业的全体员工,并真正满足企业发展的知识与学习需求。与此同时也成就了企业大学自身的发展繁荣,并使企业大学逐步形成符合自身规律的运营模式、规范体系与成熟流程,进入更加专业化的高级发展阶段。
虽然企业大学在为母体企业提供服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但企业大学也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企业对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仅靠企业大学自身实难满足或不具有成本效益优势,企业也必然要寻求外部支持,整合外部资源,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并建立大学联盟。由于在人力资本开发上的市场服务、公共服务与自助服务具有各自的优势,存在互补性、存在合作的潜力与优势,它们的紧密合作,尤其是基于知识要素市场的合作,有助于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
以上三方面在供给开发人力资本上有着相关的责任和利益。企业组织在无法从外部获得所需的人力资本时,企业有责任自主开发,并获得相应的利益回报。同时企业也希望外部的传统大学等高教机构或市场服务能够满足自身的人才需求,因此企业有促进知识不断发展完善,促进知识广泛传播交流以及促进知识系统化的意愿和责任。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大学等非营利的高教机构,有责任满足来自社会公众的不同的学习需求,有责任满足国家经济发展与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作为教育产品的提供者和人才市场的供给者,其有责任满足消费者即学习者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促进招生与就业,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其间的市场服务提供者则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根据市场需求提供相应市场服务,从而获取利润,满足投资者的利益需求。而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产业发展乃至国民素质的提高,有责任提供国家层面的支持,建立健全知识要素市场,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机制制度,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促进政产学研的有机整合。
综上所述,企业大学诞生于创新型、知识型与学习型企业组织,企业大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母体企业自身发展对知识要素及知识生产服务的内生实质性需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知识型与学习型企业成为企业的主体,企业成为知识创新的重要主体,企业生产实践成为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知识要素不仅是企业组织发展的核心要素、战略要素,更是基础要素,知识的应用价值得到空前彰显,开发供给知识要素、提供专业化知识生产服务的企业大学必然获得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因此,企业大学的产生及其蓬勃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
市场服务、公共服务和自助服务在人力资本开发上具有各自的优势,虽然三者的密切合作有助于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但为母体企业开发供给知识要素、提供自助服务的企业大学能够与母体企业的具体生产实践相融合,能基于自身的核心能力为母体企业持续提供及时的个性化、专业化的自助服务,具有天然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企业大学的地位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他强化了企业大学产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