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企业大学理论研究述评

企业大学理论研究的重点是考察有关企业大学的发展规律、属性特征和企业大学组织性质、组织运行规律及企业大学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等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企业大学的概念、发展动因、发展阶段、属性特征与职能角色等。

(一)企业大学概念

企业大学( Corporate University或Enterprise University)也称公司大学(Company University)、企业学院(Corporate College或Enterprise Academy)、企业商学院(Corporate Business School)等。“企业大学”这一术语为20世纪50年代由迪斯尼公司首先采用,直到80年代中期才逐渐流行。目前这一术语仍然只是被粗略地定义和运用。由于企业大学的实施方式在不同的企业之间有所不同,同时技术和竞争要求企业大学不断调整、改变以保持最佳状态,因此对企业大学进行定义并非易事 [1]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大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大学概念既有很多一致的观点,又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企业大学的属性、职能、特点等。概括而言,企业大学主要指由母体企业出资创办、管理,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隶属于母体企业的满足企业学习需求的具有战略地位的组织机构。

企业大学的目的在于发展个人和组织的能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提升组织绩效。企业大学的职能是以服务母体企业发展战略为核心,因此不局限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技能培训等传统职能,具有知识管理、文化传承传播、变革组织、创新管理、应对知识更新、服务全球化战略、促进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开发社会资本、发展社会关系以及整合内外资源等职能。

企业大学的特点:战略性,将教育开发与企业经营战略密切结合;系统性,即企业大学在整个企业组织系统内对全体员工的学习进行统筹协调以达成组织目标;个性化、多样化,即根据企业目标为企业员工提供量身定制的持续教育工具,不同的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不同,企业大学因此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企业大学的服务对象: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对企业员工、客户以及价值链合作伙伴提供相关的教育培训。

企业大学的实质是个人和组织的学习与创新、是连续的终身学习的过程,不只是组织机构、学习项目及实体化或虚拟化存在的学习场所。企业大学所强调的学习、创新是渗透在企业管理体系和组织运作之中的,其学习、创新已超越了管理模式,学习、创新成为企业的生存方式、发展基础和文化理念。学习、创新的主体是人,体现了企业对人力资本价值的尊重,对个人和组织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渴求。

(二)企业大学的发展动因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代表性观点可知企业大学产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加速;经济全球化趋势;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日益重要;高新技术产业、新兴后工业产业的发展及其对基于专有知识的专门教育培训的迫切需求。企业大学能有效开发人力与智力资本,提升企业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帮助员工适应角色转变和新技术环境,提供企业急需的系统的专门教育,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扁平化和柔性组织的出现,学习型组织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了企业的战略转型、兼并、收购和业务拓展,并因此导致企业组织的重组与变革不断加剧。而企业大学能够有效支持企业经营战略,推动组织变革,促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人口数量变化与人才供给不足,技能型、知识型员工的短缺,尤其是新兴产业。另外,更加注重终身任职能力,对员工和管理者的素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大学不仅能持续开发和培养所需人才,而且通过提供学习和发展机会来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并有效提升员工的持续就业能力、任职能力。

企业大学能增强企业的营利能力,通过提升员工的能力素质并将其迅速转化为商业利益,并且具有可衡量的财务收益。企业大学作为集中培训的工具,能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协调培训与开发活动,并且有助于整合、统筹、协调、共享和集约管理教育培训资源,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使企业教育培训更具成本效益优势、更具投资价值,并培养员工的全局观念、战略意识、跨部门协作能力等。

此外,教育系统的多样化发展,教育市场发生转型,教育专业化分工不断细化,非传统非正式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企业不满意传统大学等公共教育机构培养出的毕业生,而企业大学的内部员工教育项目既具有一定的成本效益,还更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以上这些因素都是企业大学产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既有企业现实经济利益的驱动,更有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考量;既有外在环境的影响,更有企业内在实质性的需求;既有人才培养人才储备等教育培训视角,更有系统综合的企业管理视角。诸多因素对企业大学的产生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三)企业大学的发展阶段

国内外学者针对企业大学发展阶段的相关论述,体现了企业大学职能的不断进化,更反映了知识要素在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地位作用在不断提高。从总体上看,知识要素的地位作用存在本质差异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大学和工业经济时代的存在本质不同,相应的发展环境也有很大差异。然而,即使在相同时代,以知识要素为基础要素的知识型、创新型、学习型企业又与其他企业有本质不同,其下属的企业大学也存在本质差异,这说明企业大学存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别与知识要素在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地位作用有密切联系。

企业大学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本质差异体现在企业对专业化知识生产服务、对知识要素的实质性需求由局限于某一方面而发展到全面,企业大学的职能与核心能力也随之不断完善和拓展。企业大学不同发展阶段的本质差异也应体现在知识要素的开发供给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等核心能力、以及核心能力所发挥的职能上。同时,企业大学的发展成熟还需要企业大学外在发展环境的系统支持,尤其是知识要素市场的成熟完善、高等教育体系的成熟完善与多样化发展以及学习伙伴、教育培训价值链成员的共同发展等。

(四)企业大学的属性特征

有关企业大学的属性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多,有企业管理视角的研究,也有高等教育视角的研究;有比较研究,也有案例研究。综合而言,企业大学的属性特征有:企业大学由母体企业出资创办,产权归母体企业所有,经费来源以母体企业预算拨款为主,服务母体企业内部员工为主(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战略,有的也包括顾客、供应商等价值链成员),围绕母体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专业化的知识生产服务;不同的企业大学具有不同的职能倾向、服务聚焦,且与母体企业密切相关,符合母体企业的要求,满足母体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并无普适的理想模式;企业大学强调持续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服务,而非物理场所;企业大学又是集中学习的实体,能够围绕战略对学习资源过程进行统筹协调与集约管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实现资源共享、教育培训效益最大化;企业大学强调要围绕企业战略进行系统性学习、泛在学习、及时学习、持续学习与终身学习,强调学习要与具体生产实践、工作过程相融合,强调绩效导向的学习;企业大学是投资,而非成本;企业大学是发展学习型组织的催化剂,与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密切相关。

(五)企业大学的职能角色

在企业大学概念、发展动因、发展阶段与特征属性等相关研究中,企业大学的职能也有所体现。综合来看,企业大学职能角色具有多样性。由于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特质,或是所属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或是发展战略、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不同,各自的企业大学能够满足母体企业各自不同的需求、符合不同的要求,也因此有不同的职能倾向。但总结起来企业大学职能主要有三类:其一,作为企业教育培训组织的基本职能。包括围绕企业战略整合、协调、统筹、共享、集约管理学习资源与过程,实现最大化最优化的学习效率和知识效能。满足组织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促进个人与组织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增长,满足员工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需要,满足组织学习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为企业组织和员工提供专业化的知识生产服务,以应对由于知识经济发展、知识更新乃至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适应变化日益加剧的企业发展环境。其二,企业大学职能不仅仅局限于内部教育培训,其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大学以服务发展战略为核心,为企业战略决策、变革转型、组织发展、知识管理、文化建设、政策制定、制度设计、人力资本开发和职业生涯管理等提供持续的全方位支持,还能有效提高工作绩效、吸引留住优秀员工、提升盈利能力且带来可衡量的经济效益等。其三,企业大学的社会职能。为了实现企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实现企业的长远战略,企业大学不仅要服务价值链成员,建立合作联盟、发展伙伴关系,而且要积极传承企业文化精神、恪守企业道德规范、树立企业价值观以及承担社会责任。同时,企业大学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产业与教育、实践与理论的密切联系,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范围的知识扩散、知识循环、知识创新和知识发展。

虽然企业大学职能具有多样性,但这些职能都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核心,其职能的实现都是以知识、学习为基础,都有赖于知识要素的开发与供给,有赖于知识效能的转化,有赖于学习力向生产力的转化,其最大化、最优化的转化则体现了企业的竞争力,而这也正是企业大学的核心能力与核心价值所在。

(六)企业大学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

企业大学实践先于理论研究并推动理论研究,研究内容也大多聚焦于企业大学的实践领域,如:企业大学的最佳实践、最新模式、成功经验和最新动态等。实践也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研究素材,并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尤其是咨询公司的研究为企业大学实践开发了实用的模板、工具和方法;为创建运营管理企业大学提供指导和支持;及时反映了企业大学的最新发展动态。然而,通过对企业大学概念、发展动因、发展阶段、属性特征与职能角色的考察分析,不难看出企业大学的理论研究还相对薄弱,企业大学的理论建构还有待完善。在企业大学的发展规律、共性特征和组织性质、组织运行规律及企业大学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影响上缺乏全面深入的系统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大学的纵向历史研究相对不足

虽然有些研究阐述了企业大学的发展历史,但历史的纵深尺度和视野相对有限,局限于在职教育培训的发展历史,未能从宏观层面综合审视人类社会生产实践领域的知识发展、专业教育发展;对知识要素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演变过程缺乏深入研究,未能综合社会发展的相关因素、剖析企业大学产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客观发展规律,对企业大学产生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势缺乏深入分析。总之,探究历史发展脉络并综合分析相关因素有助于发现企业大学的本质属性及其客观规律,能为企业大学理论建构打下基础并提供逻辑线索和系统分析框架。

2.企业大学的横向比较研究相对不足

企业大学比较研究不够深入广泛,其组织性质和组织运行逻辑的研究尚待深入,因此有必要将企业大学与相关相近的高教组织机构进行全面深入地比较研究。把企业大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一员,作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系统剖析,从而深入认识企业大学的属性、特征、内涵、外延与内在逻辑。目前与企业大学相关相近的高教组织机构具体涉及传统大学、行业性大学、商学院、高等职业院校、创业型大学和营利性高等教育公司等。

3.企业大学的共性特征研究相对不足

由于企业个体差异较大,又受行业发展、体制制度、市场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理念等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大学最佳实践、成功经验的复制与推广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对其共性特征、一般规律、内在逻辑及本质属性的研究尤为重要。在微观层面上,需要深入研究企业大学内部运行的客观规律,剖析成功个案的主客观条件、内外环境因素、共性特征和一般规律。同时还需深入分析企业生产实践中知识要素的地位作用、知识要素的供给开发及知识的特点类型;知识生产服务的内在逻辑、资源环境与制度机制;知识发展与应用的一般原理等。

4.企业大学的研究视角相对较窄

企业大学研究缺乏综合视角,缺乏跨学科综合研究。企业大学实践领域的研究大多是从企业管理、组织发展的视角针对具体的企业大学个案进行研究。尽管研究主体有业界、学界等不同组织机构,有管理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背景,但各相关学科缺乏深入广泛的交流,缺乏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研究,大多是基于各自的学科专业、实践经验、研究基础而对企业大学进行的审视研究。即使是教育学科领域的研究者也未能综合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等学科视角进行深入研究,更不必说综合管理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领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狭隘的学科视角局限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如同盲人摸象难免会导致片面肤浅的认识,难以认识到企业大学的本质属性特征和内在逻辑规律并予以准确的定性和定位。如,一些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单纯从高等教育领域传统大学的视角审视和评判企业大学,以是否遵循大学基本学术原则、是否达到一定的学术研究水平、是否具有颁发学位资格等传统大学的学科专业逻辑与学术标准来衡量和界定。同样,企业大学实践者也常被学科专业逻辑所误导而片面追求完备的课程体系、师资体系与专业建设等,片面追求正式认可的学历学位教育资质。所以对于企业大学这一理论与实践都在不断发展完善的新生事物而言,目前更需要全面深入的系统研究,需要追根溯源、理清脉络、多方比较与综合研究。

[1] Densford,L.. Learning From the Best APQC finds what makes a CU successful [J].Corporate University Review,1998,6(1):13-15. TeU61WgX0WH1ayQ/n8O62sCRqXZyB/qe9JNJOPZkbvxa//k9/B+OFHbXDaXjbzj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