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企业大学实践发展述评

(一)企业大学形态各异、各具特色

企业大学的蓬勃发展造就了在发展水平、所属行业、服务范围、筹资模式、运营机制、组织关系与功能结构等方面各具特色的企业大学。企业大学的所属企业既有总资产不足3亿美元、员工总数不足500人的小型企业,也有涉足多种经营领域的大型跨国集团企业;所属行业既有餐饮零售等传统行业,也有信息技术等高科技行业以及金融保险等高端服务业;存在形式有虚拟网络大学形式,也有实体大学形式,或二者兼有;服务范围有专门服务母体企业的,也有同时服务价值链、服务产业行业乃至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在隶属层级关系上,有的由母体企业董事长领导,有的由CEO领导,有的则由人力资源部经理负责;筹资模式既有母体企业预算拨款的,也有企业大学自筹经费的;创办主体除了企业组织外,还有非营利组织、政府部门和军队等;所提供的学习项目既有正式认可的学位项目,也有行业权威认证的学习项目,还有企业内部认可的学习项目。

同时,由于企业大学没有准入门槛、外部监管部门以及统一的评定标准,众多自封的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企业大学在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上也难免良莠不齐。然而企业大学的迅猛发展势头在知识经济社会、信息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21世纪,可谓势不可挡!

(二)我国本土企业大学的发展

我国本土企业大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中不仅存在一些误区,发展环境也有待改善。目前高等教育市场、在职教育培训市场尚不发达,企业大学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多数企业大学运营模式、筹资模式相对单一;知识生产服务能力还相对较弱,专业化水平不高;制度化体系化建设还有待完善;尤其缺乏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

但有些企业大学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勇于尝试。例如,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探索建立行业内的企业大学联盟,创建企业大学协会,积极交流分享实践经验,开展互助合作;一些产业的高端企业则开展培训价值链成员的服务,在共享先进的企业学习管理经验和方法的同时密切了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有些企业大学尝试探索面向客户的产品体验与文化营销,以服务母体企业的核心业务;还有些企业以企业大学为基础投资教育产业。此外,由于我国的一些国有企业诸如电网、邮政等发展的历史原因。所属的企业大学在开展员工在职教育的同时,兼具党校、职前职业教育的职能,并使培训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大学模式。这些探索实践拓展了企业大学的职能,丰富了企业大学的发展经验,创新了企业大学的发展模式。

(三)企业大学发展环境

社会环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要素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与战略要素,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要素。目前经济全球化更进一步加快了知识更新速度、扩展了知识更新范围,促进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管理变革。企业更加依赖学习力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发展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大学成为服务企业发展战略、应对发展挑战的重要工具。企业大学基于专业化的知识生产服务和系统高效的学习解决方案,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组织环境。欧美国家企业组织发展历史较长,组织进化完善,经营理念成熟,企业文化厚重。同时,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与优越的企业成长环境,孕育了成熟发达、形态多样的企业组织,并造就了大量雄踞产业高端、行业龙头的集团企业,也自然孕育了无数优秀的企业大学。我国的企业组织整体而言发展则并不成熟,现代企业制度在一些企业中尚不完善。但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尤其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企业大学也随之蓬勃发展。

教育资源与环境。欧美企业大学发展得益于丰富的教育资源与环境,并且能够实现教育培训基于市场的专业化的分工与合作。尤其是美国拥有多元成熟与发达完备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有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灵活多样的社区学院;有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及时满足市场需求的营利性高等教育公司(其提供的教育培训服务不仅能满足成人在职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而且具有一定的性价比优势);更有服务社会的大学理念及其完善成熟的体制机制。此外从事专业研究且提供专业服务的企业大学咨询公司、研究机构也发挥着推动和引领企业大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再则相对发达的教育培训市场促进了教育培训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在职教育培训产业化的发展成熟,促进了校企间产学研的有机融合,孕育了大量开发供给学习产品与服务的培训供应商。他们不仅提供学习项目,而且开发学习工具、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充分的市场竞争在保障产品与服务的品质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专业化水平。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与环境为企业大学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企业大学能够拥有高品质的学习伙伴,并建立学习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基于教育培训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与培训供应商建立学习伙伴关系有助于互利共赢、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率。有效整合市场资源能使企业大学聚焦于企业发展战略、聚焦于自身的核心能力上,而不用事必躬亲于企业大学知识生产服务的每个环节这不仅提高了企业大学的服务效率,而且依托教育培训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也有助于提升企业大学的服务品质。因此,在职教育培训的市场资源与环境、市场化产业化程度对企业大学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我国教育培训市场不够发达,产业化发展不成熟,市场资源相对不足且分布不均衡,配置效率也自然不高。同时,高等教育体系不够发达,高教机构服务在职教育培训市场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校企间的产学研有机融合存在诸多障碍,难以形成基于市场机制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学习联盟。在职教育培训的市场资源不足致使企业大学在资源整合利用上相对制约了企业大学的发展。

技术环境。企业大学兴起于信息时代,国内外众多企业大学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甚至有些企业大学只发展或优先发展远程网络虚拟大学。尤其对于分支机构和运营网点众多的服务业,如邮政、电信、金融保险和连锁经营的餐饮零售业等,远程网络学习具有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如边际成本可以忽略,具有显著的经济与规模效益,信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进行实时无损传递,支持在线实时交流互动等。此外,基于信息技术还能有效实现智能知识管理、教学管理、多媒体教学、智能学习、网络协作学习及创建虚拟学习社区等。信息技术成为知识生产的重要生产力,也为我国企业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持。

(四)企业大学实践中的误区

由于企业大学是由母体企业出资创办并服务于母体企业战略发展的教育培训机构,而不以对外服务为主,因此无须外部评价与监管,无须统一的准入标准和资质要求。同时由于母体企业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各不相同,致使实践中的企业大学也形态各异、各具特色,这也是符合企业大学服务于母体企业这一根本属性的。然而在实践中一些企业却并未基于这一根本属性,并未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实际需求来建设发展企业大学,而是盲目跟风与效仿。

有些企业尚未对企业大学产生实质性需求,就盲目从众、匆匆上马,致使企业大学定位不清、职能不明且基础不牢,除了自我宣传炒作外,并未发挥实际效能。有些企业同样脱离自身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而盲目效仿标杆企业大学,片面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如盲目开展正式认可的学位项目;盲目开展对外服务、市场服务;片面追求营利能力,甚至盲目将利润中心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由于未能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未能深入认识企业大学的共性特征及其一般规律,因此走入发展误区。这不仅浪费企业资源,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甚至累及企业发展。

另外,为了能更好地服务母体企业,企业大学必然要与母体企业的具体生产实践相融合,然而有些企业大学未能遵循这一内在逻辑,建成了相对独立的企业大学,未能使企业大学与各业务及职能部门紧密协同,致使企业培训与生产实践脱节,虽然强化了教育培训,但培训绩效并不显著,企业大学效能也因此难以充分发挥。还有一些企业大学既没有认清企业大学的根本属性,也不遵循企业大学的内在逻辑,混淆了企业大学与正规大学、营利性高教公司的区别,并按照正规大学的学科专业逻辑建设发展企业大学,一味强调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和师资体系,而忽视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致使企业大学的发展不伦不类。

能否更好地满足母体企业的实际需求是考察企业大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成熟的欧美企业一般都是基于实用主义与逐利本性,为切实服务母体企业发展战略、改善工作绩效和提升竞争优势而创办企业大学,并获得了成功。由此可见企业大学并非华而不实的装饰,也非直接为母体企业创造产值利润的主营业务和营利工具,同样不是母体企业下属的高教公司。企业大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首先明确企业大学的本质属性和内在逻辑,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对企业大学予以准确的定性定位,才能量体裁衣、有的放矢且充分发挥企业大学效能,服务好母体企业。同时也只有这样才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企业大学的本质属性和内在逻辑,从而促进企业大学健康发展不断成熟,否则易浑然不觉地走入误区。 MUBqt71UfUKJNtx5hcL+g3Mf6m0bUrPMeuLNSRJEglo6l7BvR990ojJFz1fPAvv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