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管理创新与我国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图书馆管理创新刻不容缓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要求图书馆也要创新

国家创新体系由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组成,其主要功能就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因而,构成国家创新体系的组织机构也就是一切与其主要功能相关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图书馆、信息中介与咨询机构等。可以说,无论是从机构还是从功能的相互作用上看,图书馆都是国家创新体系整体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进一步说,无论是从机构的内在联系还是从功能的相互作用上看,图书馆也都是国家创新体系链条中必要的一环。

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知识创新系统的核心机构是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知识创新的前提是人类的知识积累,知识积累的前提则是文献保障。所以说,科研机构图书馆和高等院校图书馆,在职能上是知识创新的一个基础性机构。1998 年 6 月启动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明确将“建设科技文献中心”作为知识创新的重点基础设施之一。

技术创新系统的核心机构是企业,同时还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图书馆、培训机构、中介机构、信息咨询机构等。企业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在企业创新中除具有知识积累和文献保障职能外,还具有市场信息咨询、参考职能。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30 多家图书馆与上海宝钢、石化等 10 家大企业联合推出的“知识干线”计划,旨在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知识传播系统的核心机构是高等院校及其他职业培训机构,也包括部分科研机构和企业,主要功能就是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图书馆作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其传播知识的职能是社会公认的。在培养人才上,公共图书馆固然没有高等院校的优势,但在人才的完善和终身学习上,公共图书馆的作用也是高等院校无法比拟的。高等院校在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完善的图书馆这一基础设施,其教学、研究活动也是难以开展的。

知识应用系统的核心机构是企业和全社会,主要功能是知识、技术的实际应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最终都要归宿知识的实际应用,使知识与技术转变成现实生产力。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必须十分重视知识资源,即重视对这一资源的拥有和实际应用,同时也要求全民具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备知识。图书馆作为社会组织机构中的一员,既是知识应用的一个主体,也是知识储备、传播的最主要场所。应用新知识、新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图书馆的职能,而图书馆的知识储备、传播职能又进一步发挥了知识的作用。图书馆成为知识应用系统中的知识储存库和知识中转站。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定位:国家创新体系可分为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这四大系统当然各有其涉及的机构与单位。但是,作为可以涉及这四大系统的机构与单位,只有图书馆具有其天然优势。也就是说,图书馆不仅可以成为每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且更为特殊的是,它还可以在这四大系统中发挥其联结作用。因此,图书馆所处的这种特殊地位与作用,就决定了图书馆的创新活动必然与国家创新体系相适应。换句话说,要参与并适应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图书馆自身也必须创新,首先是管理创新。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迫使图书馆非创新不可

人类社会正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管理在基于空间关系的复杂组织模式上脱颖为基于时间关系的网络结构的转变趋势,已经比较清晰,而且已经成为主旋律。”与此相适应的是,21 世纪图书馆形象的变化:“它是一个有形的印刷媒体与非印刷媒体,加上全新的网络信息的综合,一个传统式的图书馆走出了它个体的局限,向四面延伸,使得读者不分距离远近,可平等共享有用信息,是传统图书馆与非传统图书馆的结合。”从宏观的角度来观察,图书馆信息资源既随着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图书馆既是社会时空的一部分,又是信息时空的一部分,在已经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负有重要的责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信息爆炸的情况下,由于信息生产和传递的无序扩张,造成信息混乱和信息污染,信息时空出现了混杂、淤积、拥挤、无序和信息过剩等严重问题,使得人们在获取所需的信息时,无谓地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欧美国家的高级管理人员承认,由于每天要处理的信息超过他们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他们的决策效率受到影响,而收集信息的成本超过了信息本身的价值,为此,图书馆应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殊地位参与信息时空的信息过滤、重组、优化、增值等工作。一所图书馆面对浩瀚的信息时空可能无能为力,但整个图书馆界拥有强大的力量。当然这就要求图书馆界自己首先要有序化,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功能设计进行分工合作。在这个基础上,图书馆界甚至有可能通过对信息时空的整理和加工,建立起高效能的与信息时空同步的知识时空,并站在崭新的高度构造人类知识的全息图景,使得人们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复杂的知识板块、知识经纬和知识的新陈代谢,从而解决信息无限增长与人们接受、处理信息能力有限的尖锐矛盾。尽管两个时代的管理内容并非完全排斥,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的兼容性革新,但是,对于大多数仍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图书馆形态来说,落后的管理基础与网络管理发展趋势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清楚地认识这一严峻的挑战,又要激励我们抓紧改革、创新。

(三)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也要求图书馆管理必须创新

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重要机构。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是促进和保障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持续发展理论是 20 世纪末期,人类面对日趋严重的生存危机反思自身观念和行为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社会发展观,其核心内容是强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鉴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中国政府早在 1996 年 3 月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就正式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施政方略。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发展就离不开科学技术,更离不开为经济发展提供信息的图书馆。同时,图书馆自身也需要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正是由于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形态、经营理念、工作内容、服务手段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图书馆的要素、法则、基本矛盾、属性、社会职能以及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都有重新审视的必要。在这场变革中,处于知识和文献信息服务前沿的图书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信息技术的冲击,接受知识经济的洗礼。我们要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信息保障。

(四)文献载体的多样化及其转型也要求图书馆管理与之相适应21 世纪是文献载体多样化并从纸基出版物向电子出版物转型的关键时期。已经出现的新型文献载体与现代传媒技术的结合,将对图书馆产生非常巨大的、空前的影响,它将迫使图书馆要实现下述“七化”:文献载体收藏多样化,文献信息数字化,文献阅读形象化,文献交流网络化,文献管理计算机化,文献资源贮存高密度化,文献服务高效化。如何适应这种趋势将是我国图书馆管理实践者的一个新课题。在已经大大变化了的形势面前,是因循守旧、等待、观望,还是思索、创新,将决定着我国图书馆发展的历程。

二、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环境

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是指通过对图书馆各要素(包括文献、设备、经费、技术、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实现图书馆与社会、经济、自然和个人长久、协调发展的一种理念或策略。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不能简单地归纳为一种“图书馆所得全部收益超过或至少等于其运行和维护成本的状态”,它应该是图书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均衡发展。因此,要谋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分析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所处的内外环境。

(一)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

1.信息市场的激烈竞争在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浪潮中,各种信息媒体、信息服务机构不断涌现,构成了激烈竞争的信息市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社会将根据各类信息机构对社会信息化所起的作用及其所创造的价值给予不同的资源分配,用户将根据自己所需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选择不同的信息机构。尽管图书馆仍然拥有一些竞争优势,如全面系统地收藏着人类所创造和积累的各种信息与知识,但是在现代化的信息环境中,图书馆已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唯一机构,现代信息网络把一个分布式的信息交流环境、广泛的信息资源及多样的技术手段呈现在人们面前,传统的以固定信息机构为主导的信息服务体系正在逐步被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信息服务体系所取代。图书馆信息服务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一些新型的信息服务机构由于能够提供灵活的、增值的个性化服务和针对性与时效性都很强的实用信息,而使自己在信息市场上快速发展,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直接威胁到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

2.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直接而深远,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图书馆的观念、思维、方法,它不仅意味着文献信息工作模式的变革及服务方法的拓展,而且给图书馆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活动提出了挑战,施加了新的压力。信息技术既打破了图书馆由于物理位置所造成的限制,通过网络把图书馆融入开放的全球信息资源体系中;又为用户/图书馆提供了包括印刷型、视听型、机读型、光盘型和网络型等各种文献类型在内的信息资源;既为用户/图书馆提供了获取和利用存放于世界各地资源的渠道,增强了图书馆的信息保障能力;又为用户/图书馆开辟了通达学校课堂、科研机构、政府办公室乃至用户家庭的通道,拓展了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

3.知识经济的发展。毫无疑问,我们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不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而是经济增长内在的核心要素和基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与知识相关的产业结构及消费结构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技术密集、智力密集产业及服务业就业比重显著上升。知识经济一方面促进了知识的创新,使得知识信息量急剧增长,社会对知识信息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原动力;另一方面,也为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图书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信息中心与学习中心。

4.世贸组织(WTO)的影响。中国正式加人WTO后,中国的文化事业将和其他领域一样,逐步地进入经济全球化的循环体系,图书馆服务自然而然地被纳入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所规定的自由贸易范畴。我国图书馆事业一方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我国信息服务走向国际舞台,参与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资金和技术,实现我国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市场化、国际化和产业化,享受成员国的无条件的多边最惠国待遇,为我国图书馆信息产品、信息服务的出口和参与国际竞争创造非常有利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将在几年内逐步开放文化产业市场,外国商业图书馆、信息咨询公司等同业机构凭借雄厚的资金、高素质的人员、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以及先进的营销手段,争夺国内市场、用户和业务,并有可能逐步形成对信息市场和产业的垄断,从而给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造成不利因素。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加入WTO后,我国必须遵循《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面临许多新课题,如作品和录音制品的数字化、网络传播、技术保密、数据库保护、商标保护等。

(二)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内部环境

随着全球范围信息量的激增、用户对知识信息的广泛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本身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集中体现为如下两方面。

1.图书馆的范式演变。图书馆正处在这样一种范式演变的过程中:从书籍保管者到服务为导向的信息提供者,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从自身的馆藏到无边界的图书馆,从我们去图书馆到图书馆来到我们中间,从按时提供服务到及时提供服务,从自建到外包,从本地服务到国际服务。这种范式演变导致图书馆工作重心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业务重心从第二线(事务性工作)向读者服务第一线转移,服务重心从一般服务向参考服务转移。最明显的标志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推出了一系列研究与建设项目。图书馆建设面积与规模越来越大。图书馆原有的一些社会功能(如保存信息资源、传递适用信息、开展社会教育等)得到延伸,一些新功能(如数字参考咨询、学科导航与门户建设、知识组织与知识管理)得到拓展。因此,现在的图书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而是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中心与信息素质教育中心,是一种复合型图书馆。

2.图书馆改革浪潮。人们对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尽管我国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的彻底完成需假以时日,但已经开始试点(如国家图书馆),个别图书馆(如上海生命科学图书馆)已经正式运作。对于图书馆管理机制改革,不管是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还是专业图书馆,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改革方案,其要点集中在人事制度、聘用制度、分配制度、组织机构、服务创新、管理方法等方面。这些初见成效的改革使国内图书馆发展走出了低谷,迎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期。

三、加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指对一个组织的未来方向制定决策和实施这些决策。图书馆战略管理是图书馆管理者在对图书馆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制定战略意图和战略使命并付诸实施,从而保障图书馆生存和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在图书馆管理中导入战略管理具有以下重要意义。战略管理能够促进图书馆管理者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及时抓住图书馆发展的机遇,同时规避可能对图书馆构成的威胁。战略管理有利于图书馆优化配置内部资源,均衡图书馆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战略管理对图书馆内部各部门的高效运作起导向作用与协调作用,使图书馆有限的资源(包括人力、信息、设备与财务等)发挥最大的效用。战略管理可以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命运与前途,对图书馆员工产生激励作用。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长期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加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管理,主要包括战略规划、战略实施两部分内容。

(一)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

所谓战略规划,即系统地做出对于当前来说富有挑战性的决策,并明确地预知未来的一种连续性过程。此外,它还包括系统地组织所需力量来实现规划,并通过反馈来评价其效果。今后图书馆朝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发展,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为此,我们需要:确立发展目标。在审视图书馆内部组织结构、人员素质、服务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设备与财务状况、过去的目标和战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图书馆外部现有环境(特别是信息技术给图书馆引发的变革),设计出图书馆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鉴别与选择战略方案。图书馆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发展目标要求,选择稳定发展战略或跨越式发展战略。奉行稳定发展战略的图书馆具有如下特性。满足于现有的效益与效率,并决定继续追求与现在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目标。每年所期望取得的成就,按大体相同的比率增长。继续用基本相同或相似的服务和产品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奉行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图书馆可描述为:它们不一定是国内领先的图书馆,但具有快速发展的条件与可能。它们不是去适应外部世界的变化,而是通过创新来使外部世界适应它们自身。经常开发新服务与新产品,能够在某方面或某项服务上做到后来者居上。

(二)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施

战略实施是指为实现既定战略而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建立组织结构、管理日常的图书馆活动和评价战略的有效性(战略控制)。建立组织结构就是要确定图书馆部门设置、层级划分、分工与合作、职位与职权的设置以及部门的关系;管理日常的图书馆活动包括对人、财、物的管理与协调;战略控制是指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为保证战略计划的执行所进行的纠正偏差的行动。战略控制过程包括:制定评价标准,可分为定性评价标准和定量评价标准。评价工作成绩,即把实际成绩与评价标准相比较。反馈与纠正偏差,对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针对其产生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以便真正达到战略控制的目标。

四、建立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

图书馆管理体制是图书馆事业在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的总和。它一般分为国家集中管理体制、国家各类型图书馆分属各自主部门管理的分管体制以及由国家委托有关机构起协调作用的民间协调管理体制。目前,我国采取的是分管体制,从宏观来看,存在三个严重问题:条块分割的多元化行政管理,由行政指令干预图书馆运行;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造成各个图书馆建设上的“小而全”与“大而全”。行业管理体制的分散性,造成了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非规范化与非标准化。从微观来看,我国图书馆仍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大多数图书馆仍然沿袭传统的机构设置与规章制度;人事管理制度中存在权力过分集中、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现象;在分配上,“大锅饭”现象比较严重。这些弊端严重阻碍了我国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从宏观与微观层次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管理体制。

在宏观层次上,应建立一个直属国务院领导的管理与监督机构,如“全国图书情报委员会”或“全国信息资源委员会”。它拥有相应的职权,包括:制定全国标准,如分类和主题标引的标准、图书情报计算机应用系统软硬件标准及通信标准。制定文献资源配置方案和文献资源共享方案。负责全国性大型项目的组织、方案制订与实施。对以上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负责与国际图书情报机构、组织的协调。这种“全国图书情报委员会”可以从宏观上实现对国内所有图书情报机构的统一管理,避免资源重复建设,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在微观层次上,应建立与各种类型图书馆相适应的图书馆理事会。这些图书馆理事会拥有对图书馆进行管理与监督的权力,包括:聘用图书馆馆长,评价与考核图书馆馆长,制定职工工资等级标准等,制订图书馆中长期计划,拟定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评论与核算图书馆预算等。在建立图书馆理事会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图书馆馆长“一言堂”的作风,正确处理好图书馆馆长与理事之间的关系,使两者能相互配合而互不干涉其具体事务。为此,在理事会章程中应该明确规定双方各自的职责。严把图书馆理事关,也就是说要科学、合理地甄选图书馆理事,既要考虑理事本人的知识水平、社会地位,又要考虑理事的组成是否具有广泛性,能够真正代表社会公众来管理图书馆。为此,要明确理事的人数、成分与个人素质条件。要加强理事的教育、发展与自我评价,包括为图书馆理事提供继续教育和与其他理事分享经验的机会,建立委员会的休假制度和自我评价指标体系。

五、建立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

机制是事务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综合活动机能。图书馆管理机制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各种社会动力和约束力。它包括运用何种社会动力,采用何种方法或手段,来推动各层次图书馆活动的进行以及协调它们的关系。图书馆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原动力机制、决策机制、用人机制、竞争机制、合作机制、保障机制等,这些机制相互联系与作用,构成图书馆管理机制体系。为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

(一)基于科学、合理的原则,构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机制。

决策机制就是要求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图书馆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发展步骤、实施方案、重要措施、政策策略以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决定和选择的方式与方法。由于决策水平必然影响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决策不科学必然阻碍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基于科学、合理的原则,构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机制。如何构建这种决策机制?图书馆应建立重大项目立项、重大资金运用、重要设备或文献采购的集体研究与表决制度,组织馆内外专家成立采访工作委员会、计算机管理委员会、数据库建设委员会、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研究委员会、服务改进与推广委员会等,由各委员会就图书馆发展的各项重大决策问题按照规定的决策程序和方法进行分析、论证与表决。决策程序一般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确定决策目标,拟订决策方案,分析评价方案,方案择优,实施决策、反馈并修正决策。决策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预测分析法、可行性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决策树等。这种决策机制能够以集体智慧和民主的监督管理来保证图书馆实施科学决策,避免个别领导者由于在决策中出现经验主义、教条主义、主观主义而使决策失误或走弯路。

(二)基于用户信息需求和自身发展需求,构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机制

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机制是指图书馆求生存、图发展的动力及其作用机能,是图书馆及其员工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对图书馆内外部环境因素及其变化的反应方式和图书馆不同员工行为之间的相互依存、制约及影响方式。从宏观上来说,图书馆的发展动力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和社会成员对图书馆的信息需求。这种需求不仅决定了图书馆生存的根基,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构成了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从微观上来说,图书馆的发展动力源于图书馆的改革、图书馆员自身的职业责任感与个人发展需求,它们成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直接推动力量。因此,为了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基于用户信息需求和自身发展需求,构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机制,其核心是用户信息需求分析机制、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

图书馆之所以存在并得到发展,是因为它能为用户(包括社会机构、组织与个人)提供基本的信息需求。不管是阮冈纳赞提出的“书是为了用的”,还是迈克尔·戈曼提出的“图书馆服务于人类文化素质”,他们都强调了一点:需求决定发展。过去,图书馆很少主动去研究其用户信息需求,处于一种“闭关自守”的状态。然而在目前网络环境下,由于信息技术给图书馆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与冲击,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图书馆发展的诸多问题,如职能定位问题、发展方向问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问题、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问题、图书馆职业与图书馆员工发展问题、图书馆与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问题等。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根本出发点是从用户信息需求分析开始,既要面对现实,研究并提供目前用户急需的各种信息;又要面向未来,研究并预测今后用户信息需求的走向,为图书馆长远发展提供政策指导。为此,图书馆的用户信息需求分析应该包括如下内容:对信息服务中用户研究的认识、信息用户研究方法、用户信息需求结构与类型、用户信息需求的内在机理、用户信息需求的存在形式、用户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用户信息吸收与利用效果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可以发现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现实与潜在机会,挖掘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

用户信息需求从外部对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发生着影响和作用,而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可从内部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它可细分为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图书馆应建立何种合理的分配机制?过去,图书馆实行的是以职称为主的工资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大锅饭”,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现在大家都意识到必须对这种分配制度进行改革。虽然不同的图书馆可以结合本馆实际制订不同的分配方案,但是我们必须强调一点:应该基于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一馆多制的原则构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分配制度。这种新型的分配制度本质上要求图书馆贯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进行分配。图书馆能够参与利益分配的主要要素包括岗位要素、业绩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职称要素、职务要素、工龄要素等。其中岗位要素、业绩要素、技术要素应该成为利益分配的最重要参考因素,也就是说,要把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成绩当作利益分配的核心指标。

激励是另一种动力。图书馆激励机制就是图书馆主要管理者对管理范围内的人员所采取的调动、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综合行为机制。其功能是引导员工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符合图书馆规定或倡导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增强图书馆目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高效地实现图书馆目标。图书馆常用的几种激励方法包括:目标激励、工作激励、参与激励、奖励激励(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时间激励、知识激励)、惩罚激励、领导行为激励、榜样激励、自我激励等。在这些激励方法中,我们认为图书馆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目标激励、工作激励、参与激励、时间激励、知识激励、自我激励六种方法来实现图书馆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理论,人在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的基础上,将逐步走向更高层次的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目标激励可以激发图书馆员的工作热情;工作激励能使员工从工作中体验到愉快;参与激励可以让员工参与决策,采取集体讨论、集体决定的监督方法,有助于“自我实现”;时间激励能让员工享有一定的自由时间支配权利,获取“时间等于金钱”的收益;知识激励能激发与提高员工的求知欲、创造欲、工作热情与个人素质;自我激励有助于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并获得成就。

(三)基于公平开放、共建共享的原则,构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与合作机制

图书馆为获得可持续发展,应该基于公平开放、共建共享的原则,在图书馆内部和图书馆外部(图书馆与图书馆、图书馆与其他社会机构)之间建立有效的竞争和合作机制。它可细分为竞争机制和合作机制。建立图书馆竞争机制的目的是:激发图书馆员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挥图书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图书馆员提供展示才华、提高个人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充分利用工作时间,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与质量。促进技术创新,实施科学的管理。提高图书馆有序化程度,增强图书馆自身组织能力与功能,保证图书馆的自身发展。而合理的图书馆竞争机制是建立在公平原则、双赢原则、诚信原则、开放原则等基本原则之上的,通过公开与公平的行业竞争或个人竞争来谋求图书馆的长远与高效发展。

除参与竞争之外,建立图书馆合作机制是图书馆谋求发展的另一种手段。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人为的、行政性的条块分割严重,图书馆间缺乏高效的交流和合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图书馆的发展。今后,图书馆应通过网络与国内外其他图书馆或其他信息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协作,形成优势互补、业务关联、互惠互利的虚拟联盟,开展合作馆藏建设、合作编目、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参考咨询、数字图书馆建设、馆员交流与学习、文化交流(如联合书展、文化专题介绍、出版电子出版物)等;也可利用网络与大学进行合作教学、科研和服务。事实上,国内外某些图书情报机构已经在此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如国内的CALIS,国外的OCLC。

(四)基于组织结构创新,构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保障机制

完善的图书馆保障机制包括法律保障、政策保障、制度保障、组织保障、领导保障、物质保障、技术保障与人才保障八方面。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理所当然地不能缺少法律、政策、制度、物质、技术、人才和领导的支持。不过,图书馆组织结构具有特殊的作用与地位,它根据图书馆的目标和计划来设置不同层次的业务与行政部门,并规定各部门的隶属关系和相互关系、职能和职权的分工以及人员编制、技能的配备与协调,从而使图书馆成为一个结构有序合理、功能完备的有机整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改变传统图书馆服务方式与内容的同时,对图书馆组织结构产生了冲击。传统的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组织形式呈金字塔形,是层级制、垂直式的,它使得图书馆各部门之间壁垒森严、缺乏交流,图书馆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或分割,因此已经不能适应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那么,为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组图书馆组织结构。尽管有人提出了图书馆组织结构创新的多种模式,如矩阵型交叉管理模式、蛛网型项目管理模式、车轮型学科单元管理模式、星型虚拟管理模式及其组合模式,但是从图书馆目前的实际情况和长远发展来看,图书馆宜采用“知识型团队”组织结构模式。所谓知识型团队,是一种以知识的创建、传播与应用为基本出发点的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资源建设团队负责各种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数字化转换、描述和加工;信息服务团队主要负责图书馆服务项目的设计与创新,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如包括外借阅览、参考咨询、网络导航、用户培训等在内的信息服务和包含知识发现、知识挖掘、知识创新等在内的知识服务;技术支持与开发团队负责图书馆新理论、新技术、新工具、新标准的研究与开发,系统设备的更新与维护,数据处理系统的升级与维护,数据的长期保存与安全保护等;高层管理团队负责规划、组织和控制本馆发展与建设的目标、步骤及进度,构建图书馆知识管理平台,促进馆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协调本馆部门间、馆际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组织国内、国际的学术交流。所有团队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进行协调与沟通。这种知识型团队组织能够消除由于层层传递所造成的信息失真和延误,加强团队间的相互协作与交流,便于用户参与知识开发与完善图书馆的各项服务,激发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领导与员工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和建立起新型伙伴关系,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因此,它能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五)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用人机制图书馆员既是图书馆管理的实施者,又是被管理的对象,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决定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用人机制。首先,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图书馆员作为图书馆系统要素中最重要的资源来加以开发与利用,包括员工的聘用、选拔、培训、激励、监督与约束等。以人为本要求从理念上尊重员工,从制度上关心员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对员工的管理不再是以使用为中心,而是将人视为最有价值和最富竞争力的资本,以图书馆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双赢)为中心。其次,需要爱才、招才、惜才与用才。信息技术为图书馆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图书馆需要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人才,特别是高技术人才。而目前我国图书馆界中存在一种现象——图书馆招收不到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图书情报学、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大都不愿意去图书馆而是愿意去出版社或公司等其他单位工作。另一方面,有些图书馆现有人才得不到重视与合理利用,导致人才流失严重。要改变这种不良现象,今后图书馆管理者应该在图书馆各项工作与事务中体现爱才之心、容才之量、举才之德、护才之魄、用才之道。最后,需要推行“能上能下”的管理制度,在图书馆内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有效竞争机制,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和员工职称终身制,改管理干部的任命制为聘用制、员工用工制度的单向选择为双向选择。其方法是面向馆内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通过自愿报名、公开演讲、面试答辩、组织考察等程序,确立最终的管理者或从业者。 2+Wdrx9rlI+OItVeGBujGFE5rks5cG8MRKXXMElYabC3blk7zJssWoxe6G+eQFj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