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我国图书馆管理创新现状及思路

一、目前我国图书馆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 20 年来,从总体上看,我国图书馆管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图书馆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主要呈现出两方面特点。

一是图书馆管理思想与服务理念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化,表现为从重藏轻用到以用为主,逐步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办馆思想由相对封闭转向更加开放,管理方法从计量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化;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日趋深入;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的专业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创新和变革。

二是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我国图书馆管理创新和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同样呈现信息化的趋势,这一方面表现为计算机管理手段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又表现为管理创新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但如果从当前世界图书馆管理现代化的整体趋势看,我国的图书馆管理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和不适应性。

(一)对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图书馆界对管理也是生产力,以及图书馆管理创新对图书馆全面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较长时间以来,一直存在重业务、轻管理,重视制度创新、忽视管理创新的问题,这不仅导致我国图书馆管理水平与国外同行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相对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对图书馆管理环境的变化反应迟缓

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的信息环境与社会功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信息垄断”地位的终结和信息主要提供者地位的削弱,信息行业竞争国际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由此带来的图书馆管理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前所未有,无论是宏观管理还是微观管理都是如此。如果我们不能定位准确,思路灵活,在管理理念、方式及管理手段上不断创新,势必进一步丧失机遇。

(三)高素质管理人才短缺,全员素质有待提高

知识经济时代给未来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提供了机遇,也带来挑战,而最大的挑战莫过于人才短缺。目前中国图书馆界不仅罕见获MBA (工商管理)或MPA (公共管理)学位的管理者,且不少人缺乏职业图书馆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将难以承担知识管理的重任。同时,全员整体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尽合理,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缺乏,造成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二、未来图书馆管理的发展趋势

全面深入地分析未来图书馆管理的发展趋势无疑是十分困难的。由于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因而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而产生的对新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理解也在探索之中。我们只能根据管理学自身发展的轨迹和图书馆事业发展变化的预测,对图书馆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影响

以计算机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全面应用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变革将是全方位和革命性的。首先,这种变革将涉及 21世纪图书馆管理所关注的所有主题;其次,将促使图书馆的管理思想、管理功能、管理方法和管理组织结构产生根本性变化。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的地位和现代信息网络的作用将日益凸显并最终成为图书馆管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以重视“人”在图书馆中的作用为核心,创新图书馆管理理论与实践

进入 21 世纪,“人本管理”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图书馆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将更加注重人的内心世界,其核心是激发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将建立员工参与决策的机制;将鼓励员工的自主管理;将积极发现具有管理才能的优秀人才;将努力建设图书馆文化,培育图书馆精神。在更为平等的组织形式下,实现高效率与高士气的良性循环和图书馆整体关系的和谐。

(三)图书馆管理方法由“硬”管理为主转向“软”管理为主,两种趋势并存

随着未来图书馆管理思想从物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演变,图书馆管理方法也将由理性的科学管理即“硬”管理为主转向非理性的人文管理即“软”管理为主,两种趋势并存。因为人们正在意识到管理不仅是科学更是艺术这样一个本质规律。未来图书馆的管理者将更重视对组织理论、组织文化、领导原理和用户需求的研究;更多地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更强调利用团队的知识、经验、技巧、能力、才干和抱负,发挥每个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协同与合作中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

(四)图书馆管理组织将呈现出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趋势。

随着信息传递方式由阶层(等级)型变为水平(自由)型,与此紧密相关的图书馆管理组织结构也将从尖顶的“金字塔”型向扁平的矩形网络转变。一些中层组织将被削弱或走向消亡。那种分工过细、相互割裂的管理组织,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把相互关联的管理组织加以整合成了大势所趋。临时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组织将取代原有结构中固定的和正式的组织。由此柔性的灵活的虚拟组织,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组织管理的重要形式。

三、今后我国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思路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把握图书馆管理的发展趋势,立足于我国图书馆的具体情况,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与实践,努力推动图书馆的管理创新。

(一)转变管理理念

要适应知识创新和未来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图书馆管理理念首先要转变。比如,管理者的责任,不仅体现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而且要“引导”。图书馆管理的范围,不仅限于本馆或图书馆系统,它所关心的和所应承担的责任还在于能影响到一个图书馆工作成效与结果的一切事物。任何图书馆的组织形式都不是绝对的,也没有哪一种管理方法是唯一正确的,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未来图书馆管理中,变革成为正常的和经常的现象。面对迅速进行着结构性变化和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优秀的图书馆管理者,必须敢于变革,并善于变革。要实行变革,又必须反复不断地学习,反复不断地改进,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迟早会导致真正的创新。

管理创新的主体是人,深化图书馆的改革,首先要取决人的认识问题。人的管理思想、管理观念对管理行为有先导性作用,有什么样的管理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管理效果。管理理念创新,必须做到五个“转变”。

1.实现从重“藏”轻“用”的藏书楼观念到“服务重于收藏,取得胜于拥有”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藏书楼观念一直禁锢着管理者的思想,捆绑着管理者的手脚,致使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难以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网络已延伸到地球村的各个角落。彻底打破禁锢管理者思想的“紧箍咒”,使“服务重于收藏,取得胜于拥有”成为图书馆管理者管理的新理念,由此将产生相应的管理方法、技术等。

2.实现从“等、靠、要”的保守型向开拓型转变

图书馆的“等、靠、要”思想从管理主体到管理客体呈“流行性”蔓延,致使多年来图书馆的地位不高、影响不大、受重视程度不够,如此恶性循环,造成图书馆难以“旧貌换新颜”,图书馆也被誉为“养老院”。彻底打破管理者的“等、靠、要”思想,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与时俱进,积极开拓,大胆创新,塑造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社会信息化重要基地”及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高技术“浏览车”的形象。

3.从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

传统图书馆管理偏重于内在要素的管理,即经费、人员、藏书、业务工作都限于馆内范围。新形势下图书馆为适应市场经济需积极开辟服务社会的经营项目以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新的实践,要求图书馆树立新型的外向管理创新理念,并处理好与市场机制的衔接。同时,打开图书馆大门,形成读者与知识、读者与馆员、读者与读者之间开放的交流,实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4.树立图书馆人力资源的观念意识,实现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能本管理”的转变

人是图书馆管理的主体,包括图书馆员、读者。确立图书馆员的主人翁地位及“读者第一”的管理与服务理念,充分调动和最大限度发挥人的能力,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营造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实现由轻才思想到重才、识才、用才、育才的转变,推动管理创新理念的形成。

5.实现由中庸型向竞争型的转变

在管理意识中树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以成绩争支持,以业绩求生存、争发展,引入创新意识,强化拼创意识,采用正确的竞争战略和策略,实现管理者的“优者从优”。

(二)更新管理模式

图书馆管理的重点将由信息管理转向知识管理。如果说信息管理使数据转化为信息,并使信息为特定组织设定的目标服务,那么知识管理则使信息转化成为知识,并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管理更注重信息的获取方式,而知识管理包括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它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是对各种知识的连续管理的过程,是以满足现在和未来的需要,运用已有的和获取的知识资产,进行创新活动。它充分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特征,拥有传统管理无法比拟的优势与特点。但同时需要注意知识管理间的差异,以便建立适合本馆发展需要的知识管理模式。

(三)体现以人为本

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都是为了人,都从属于人的需要。因此,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核心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看作图书馆一切活动的主体、前提和动力,确定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一方面,将员工视为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提高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紧紧围绕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开发人的潜能与调动每个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展开管理活动。通过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树立良好的馆风与共同的信念,正确处理、看待和满足员工多方面的需要,重视创新与竞争,加强培训与激励,促使员工不断提高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努力实现图书馆绩效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以读者用户为中心,将读者和用户看作图书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图书馆管理委员会、核心读者俱乐部,召开座谈会、设立馆长信箱、发放调查表等多种方式,吸引读者用户参与图书馆管理与决策。这样不仅加强了图书馆与读者用户的交流与沟通,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且将大大激发广大读者用户参与图书馆管理的热情与潜能,充分发挥他们在图书馆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还将进一步推动图书馆由相对封闭走向全面开放,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四)完善激励机制

适应知识创新的要求,对图书馆员工的激励机制也应随着图书馆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完善,由相对单一转向逐渐多元。首先,通过人事制度的改革,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创造条件。其次,实行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贯彻按劳分配、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同时,将更加重视满足知识型员工的需要,至少要对他们的利益重视到能吸引他们并使之努力工作。再次,大力提倡全员参与,建立员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机制。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明确所在图书馆的远景规划和近期目标,积极鼓励员工根据图书馆发展战略和目标以及自身的条件与优势自行确定具体方案,从事一线服务的图书馆员将更加自觉、主动地对用户需求迅速做出反应。最后,努力创造工作内容丰富化且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组织环境,让更多的员工从自身的工作与自我实现中获得满足与成就感。

(五)创新管理制度

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创新包括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法创新和管理目标创新,以解决宏观层面的管理问题为主。在管理体制方面,我国图书馆一直是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基础,按照图书馆的领导系统组合的多元管理体制,形成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及重复建设、重复劳动的资源浪费现状。在改革的大环境下,管理体制趋于多元化,如一馆两业,一馆多制,合作办馆,联合办馆,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化的集中管理是图书馆体制管理创新趋势,应以市场为导向,改变图书馆组织模式、干部政策、办馆思想观念、服务方式、管理制度等显现出的封闭、僵化、低效状态,从根本上提高办馆效益。

在管理方法方面,图书馆管理移植并改良了许多管理方法,如“人本管理”“能本管理”“岗位管理”“目标管理”“导化管理”“权变管理”、行为科学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等。在市场化集中管理的创新体制下,权变管理方法更市场化。该方法强调:在组织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管理理论和方法,“如果”某种环境存在或发生变化,“就要”采用相应的管理思想、方法等。目前,我国图书馆正处于转型期,传统的经验管理充斥整个图书馆界,管理者中有激进的,有保守的,有中庸的,思想认识差异很大,引入权变管理,在市场环境下,根据馆情差异寻求最佳的权宜、变通之创新管理模式,达到办馆效益的最大化。

在管理目标方面,市场化集中管理体制要求缩小地区或国际差距,从实际出发,确立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从创新管理的角度分析,持续发展首先要内涵发展,即以有利于职能的延伸、工作内容的充实、干部素质的完善、工作质量与效益提高的管理手段为主;其次要协调发展,以有利于内外环境交流及与内部环境形成回流、互动,促进自身转型与发展的管理方法为主;再次要稳定发展,以稳中求进,保持发展政策、规划及队伍稳定性的管理为主;最后要重点发展,有所有、有所不为,确保管理重点并选择其突破口。

(六)内部管理制度创新

内部管理机制包括理顺内部关系、转换运行机制、调整结构、优化队伍、改善条件、提高待遇、调动积极性和增强内在活力等方面,以解决微观层面的管理问题为主。

1.组织领导管理创新化

在组织领导方面,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形成权责利相统一、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管理机制。我国图书馆大都按照事业单位的高度集中的模式管理,责、权、利集于馆长,这种机制不利于调动各层干部和员工的积极性。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职责,将用人权、分配权逐级下放,形成责权利统一、分层负责的管理格局;同时还要简化层次,精减人员,提高办事效率,特别是职能部门切忌“政府化”“上下对口”,应采用合署办公、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在管理方式上以目标诱导、榜样引导、情理疏导、制度督导等导化管理方式为主。

2.用人制度管理创新化

在用人制度方面形成竞争机制、利益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实行全员聘用制,双向选择,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平等竞争环境。在人员使用方面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逐步实现从职务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同时,建立评估考核目标管理系统,实行馆对各部门、部门对个人的分层检查考核制度。建立定编定岗,工作量定额管理机制,执行缺编补贴和超定额奖励。

3.分配制度管理创新化

在分配制度上强化激励机制。破除平均主义,实现“最佳岗位、最佳贡献、最佳报酬”。实行以岗位职能和效益为核心的结构工资制。馆员的劳动报酬以优质工作、优质服务为考核基础,让每个人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工作效率获取应有的收入。在分配上按实绩合理地拉开差距,让每个职工在压力和动力之间积极工作。

4.业务管理创新化

在业务管理上引入科学管理机制。未来图书馆不会走向消亡,也不可能被“数字化”取代一切,而是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融于一体,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并重,馆内服务与远程服务相辅相承的“复合型”图书馆。适时调整好馆藏结构和服务结构,引入自动化、网络化管理模式,尽力改变传统图书馆封闭式结构、自我保障方式、收藏与借阅功能、被动应答式服务及落后的管理方式,以自动化、网络化管理模式为主线,加大业务流程重组和作业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促进传统业务向现代化业务过渡,促进对外业务接轨,促进各项业务工作的相互交叉、渗透和共生,实现对外“Door to Dor”服务及藏阅借一体化和一站式全程服务。

5.人才管理创新化

在人才管理方面首先要保持队伍的稳定,形成图书馆群体的内聚力,达到人际之间、群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和理解。使图书馆发展目标与个人需求相互融合,形成团结、合作、互信的关系。其次,建立培训机制,制定综合化、创新化、层次化的培训目标和补缺化、更新化、拓展化的培训教育内容,采用多类型化、多途径化、多系统化的培训教育形式,把传统的文献信息人才培养成掌握现代化信息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6.政治工作管理创新化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面建立实效机制,把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贯穿于职工教育的始终,培养职工爱岗位勤敬业、爱集体做贡献、爱本职勇拼搏的精神,引导职工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同时做到上下一致,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培育民主、平等的政治环境、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及“家庭”气氛,使全体职工真正成为图书馆的“主人翁”和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主体。

7.其他管理创新化

图书馆市场化的集中管理体制及权变管理方法,要求图书馆建立一馆两业的管理机制。主业管理事业化、公益化,副业管理企业化、有偿化。对馆办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使企业职工与企业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同时建立科学监督约束机制,实行权责利相统一的管理体制,加大各级部门的自主权及相应的监督与约束权。图书馆工作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的有效性,办馆效益的提高重在管理创新。其中,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先导;宏观层面上的大管理创新在图书馆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目标等方面提出了前瞻性、方向性的要求;微观层面上的小管理创新是大管理创新的内化,是理论实践化、实践理论化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xf3VhxheeqWLOfpTWRhavJcDE7bT508QrjtnSHroijuJ9LMng5htwMUVgP2gfnQ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