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人民主心骨总揽全局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政党。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是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领导核心。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是人民的主心骨,这是不断被证明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人民主心骨总揽全局,在组织指挥抗震救灾和全面部署恢复重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主要以汶川特大地震后党和政府的积极表现为例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发挥人民主心骨的作用的!

(一)运筹帷幄,组织指挥抗震救灾

1.灾情就是命令,震后党中央及时召开政治局常委会部署应对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许多在常态下处于供求平衡状态的物品和服务供给被瞬间破坏。“缺”成为地震后灾区出现的高频词,主要表现在衣、食、住、行、药等方面的短缺或困难。

一是衣服短缺。受灾地区多为高山峡谷地带,重灾区房屋倒塌,群众的衣被大部分被掩埋,受灾群众转移安置中无法随身携带足够衣被,夜晚露宿室外,急需大量棉衣被服等生活物资。

北川老县城震后的一处民居(供图人:曹燕)

二是饮用水短缺。地震造成重灾地区集中供水设施严重损坏、供水中断;灾区河水因地震及地震次生灾害污染,井水变色变味,无法饮用,使灾区群众饮水紧张。

三是帐篷短缺。汶川特大地震后灾害波及的人口多,因此需要调度的救灾物资的量也大。过去每年较大的灾害,全国调度的救灾帐篷一般是三四万顶,最多是五六万顶,这就算比较多的。但这一次,仅四川绵阳一地就需要 5 万顶帐篷。

四是交通不畅、通信受阻。汶川特大地震后通往灾区的许多交通道路受阻或中断,许多地方只能通过攀爬、步行或渡船才能到达,大型车辆无法进入。2008 年 5 月 12 日地震发生后,四川阿坝的汶川、理县、黑水、茂县 4 个县和绵阳的青川、北川固定通信全阻;甘肃省甘南、陇南 5 个县固定通信全阻;一级干线兰成光缆、四川沙溪坝—武连(成都—西安)备用路由光缆中断;二级干线四川绵阳—梓潼、汶川—都江堰、甘肃天水—成县、成县—望子、武都—望子关光缆中断;北京—成都 1 条 2M专网电路中断;移动通信在四川、甘肃、陕西 3 个省共有4457 个基站因停电原因退出服务,其中四川 3434 个,甘肃 304 个,陕西 719 个;四川联通阿坝地区G、C两网全部中断。四川铁通近 2.5 万固话用户和 6700 多个宽带用户受断电影响,通信服务中断;全国骨干网络到四川方向的长途话务急剧增加,出现拥塞现象,造成接通率下降。

五是药品和医疗设备短缺。地震造成灾区受伤群众人数多,公共医疗设施严重受损,外伤急救药品、医疗设备短缺。5 月 14 日,汶川映秀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告急:“映秀镇急需医疗器械和药品,卫生院的药品目前已基本用尽。近两日如果没有足够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伤员的死亡率和截肢率都会大幅度上升。”同时,灾区安置点急需大量防疫消毒药品及医护用品。

汶川特大地震后的 2008 年 5 月 12 日晚,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在听取了有关部门关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等地地震灾情的汇报后,党中央运筹帷幄,在六大方面做出部署:

第一,把抗震救灾作为首要任务。会议强调,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紧急行动起来,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全力抢救伤员,切实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尽最大努力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第二,快字当头,四大救援力量赶赴灾区。会议要求,要立即组织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和医疗卫生人员,尽快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

第三,确保灾区民众“四有”。要千方百计向灾区运送食品、饮用水、药品和帐篷、防寒衣被等救灾物资,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

第四,抢修快通,实现“三通一供”。要迅速组织力量,抓紧抢修受损的设施和设备,尽快恢复灾区的通路、通电、通信和供水。

第五,监测预防与科学救援相结合,防范新灾害。要严密监测地震灾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同时要科学组织救灾工作,防止造成新的伤亡。

第六,稳定人心。要切实做好稳定人心的工作,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对那些散布谣言、干扰破坏抗震救灾的行为,要坚决依法处理,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为加强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领导,中央决定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全面负责抗震救灾工作。中央号召,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一定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个受灾群众中去。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共同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

2.政府各部门积极落实党中央指示、协同并进

第一,国务院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为了积极落实党中央指示和更好地带领灾区人民走出困境,震后国务院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细分为抢险救灾组、群众生活组、地震监测组、卫生防疫组、宣传组、生产恢复组、基础设施保障和灾后重建组、水利组、社会治安组 9 个工作组。每个组各负其责,分工明确,便于提高指挥效率和效果。总指挥部成立后,先后召开过 26 次会议,就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指挥和部署。例如,5 月 12 日 23 时 40 分,总指挥部召开第一次会议。总指挥温家宝提出 4 项要求: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必须把抗震救灾工作组织好,尽最大力量救人,要调动更多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紧急投入抗震救灾中;要不惜一切代价连夜打通道路,要采取措施尽快恢复通水、通电、通信,不能有丝毫耽误;卫生部要统筹协调,从各地调医疗人员赶赴灾区,准备好足够的救护车、药品等;要全力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紧急从各地调运大批帐篷,满足群众避震、避雨需要。

第二,与抗震救灾相关的政府部门行动迅捷。灾情就是命令。地震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中国地震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级响应,并派出第一批 33 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与 183 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共计 216 人,当天奔赴灾区实施现场应急和紧急救援。民政部当天从西安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 5000 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此外,国家减灾委针对汶川特大地震灾情于当天 22 时紧急启动一级救灾应急响应,民政部部长及救灾工作组赶赴灾区,协助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由卫生部派出的 10 余支卫生应急队伍启程赴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卫生部要求各地尽快了解灾区人员伤亡情况和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方面的需求,并及时做出应急队伍等方面的援助安排。工业和信息化部当天紧急召集四大电信运营商了解受灾情况,并要求运营商各分公司派出应急通信车,赶往汶川等受灾地区。同时,还紧急调拨卫星电话等通信设施,确保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交通运输部立即研究启动应急预案,要求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做好相关应对准备,迅速抢修毁损公路,确保物资畅通。此外,交通运输部水路应急指挥中心还发出指令,要求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水路交通人员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排查和检测航电枢纽受损情况,对有隐患的要停机停航。公安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全警动员、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抢险救灾。中国气象局启动地震灾害气象服务Ⅱ级应急响应命令,要求中国气象局应急办、减灾司、监测司,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等部门及相关省(市)气象局实行 24 小时主要负责人领班制度,全程做好监测预报及服务工作;中央气象台每天增加一次灾区天气会商,及时提供最新灾区天气预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做好卫星监测和灾情分析等。公安部要求,对各方面组织赴灾区抗震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运输车辆,灾区各级公安机关要一路放行,并加强交通引导,同时要切实做好维护灾区社会秩序工作,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种趁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不法分子,对借机故意制造散播谣言、蛊惑煽动的别有用心之徒,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商务部累计调运物资情况统计(截至 2008 年 5 月 21 日,供图人:曹燕)

第三,政府征用物资,缓解紧缺。地震刚刚发生之后,许多灾区成为“孤岛”,外部救援力量无法到达。灾区人民在政府组织下开展自救。而要自救,首先需要解决生活物资和救灾物资短缺的问题。因此,许多灾区政府通过征用物资、有计划调配物资来缓解短缺和克服困难。汶川县科协原副主席何世国曾回忆起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政府如何帮助灾区民众克服生活方面面临的各种困难:“当初在抗震救灾第一阶段,灾民没有饿死的,没有因伤治不了的。但是我们老百姓第一天晚上没吃东西,挨饿,政府也无能为力。当初我们县城的德惠超市、星星超市,还有其他几个超市,地震之后政府都把它们征用了,征用了以后,第二天就慢慢地有一些干粮、水,我们要先以维系生命为主。地震后几万人在山坡上,当时连上厕所的地方都没有。没有遮挡的地方,女同胞就是大家围着一个圈,上厕所的就在中间。男同胞就排成一排,转过去上厕所。第二天我们就在附近老百姓家借了两把刀,老百姓家里有个竹林,我们工作组需要砍十几根竹子,就给他记个账。那时候老百姓还是很通情达理。我们就把竹子围成围栏,找了根铁丝弄了框架,再找点塑料布围着,挖个坑,做个临时的排便地方。” 上述事例说明,在震后自救阶段,没有当地政府对有限物资的管控和征用,有效有序的抗震救灾就难以开展。

第四,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全国民众了解灾情。地震发生后,灾区面临许多困难。5 月 13 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救灾进展召开新闻发布会,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地区发生的损失最大的一次破坏性地震,由于灾区处于山区,救灾困难比较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强度大,波及面广,破坏力强。汶川特大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破坏力度大。全国 10 余个省(市、区)都有不同程度震感。二是震中位于地震高发区。有地震记载以来,此次震中附近 200 千米范围内发生过 8 次 7 级以上地震,其中最大一次是 1933年四川茂县叠溪镇 7.5 级地震。三是灾区建筑抗震能力较弱。震中汶川县羌族人口较多,占总人口的 26.69%。房屋结构为石砌墙或夯土板筑墙体,防震性能差。四是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人员伤亡情况严重。由于地震发生在下午,学校、医院等单位人员较为集中,学生、教职工和医护人员伤亡严重。五是抗震救灾难度大。震中汶川县海拔 1325 米,周围有茶坪山脉、邛崃山脉等众多山体围绕,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震后道路、通信中断,灾区近日又多阵雨天气,给救灾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新闻发布会让全国人民真实了解了灾情,有利于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互助热情,激励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震救灾,也有助于消除谣言、稳定民心。

3.中央军委调兵遣将、筹划救援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中央军委成立了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从 5 月 13 日至 7 月 15 日,指挥部共召开 6 次会议,全面落实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时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组长陈炳德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说:“地震发生后,军队应急机制全面启动。根据胡主席和军委指示,成都、兰州军区迅速派出部队奔赴灾区救援。部队一动,全国人民立刻感受到了党中央抗震救灾的坚强决心和对灾区群众的关心,看到了希望,有了主心骨。12 日15 时40 分,我签呈第一份出兵命令,派某集团军工兵团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赶赴灾区。18 时 10 分,胡主席打来电话,询问部队救灾准备情况。我向胡主席报告:‘部队 4400 人正在向灾区机动,但道路保障情况不好。’19 时 20 分,我给四川省军区作战值班室打电话,要求值班的省军区苏巍副司令员:‘马上组织部队进入灾区,民兵预备役部队可以直接行动,现役部队也可边行动边报告,在灾区附近的一切部队都可以调用。’随着灾情陆续报来,我越来越意识到,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仅靠驻灾区附近的部队远远不够,必须立即大规模增兵。根据 1998 抗洪的经验,为加快部队投入速度、便于组织指挥,同时考虑到当时全军部队执行战备训练任务情况,一个‘集中使用济南军区部队、适当调集其他部队、多路多方式开进’的方案逐步形成。21 时 34 分,我顾不得平时那些烦琐的程序,拿起电话直接给济南军区范长龙司令员下达预先号令:‘济南军区两个集团军立即做好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准备,随时待命出动。’22 时 34 分,胡主席来电话指示:‘当务之急是救人。兵力出动越多越好、越早越好、越快越好!’胡主席还询问了救灾部队输送问题。‘部队输送有两条措施:一是空运,空军和地方运力结合起来,据了解,机场问题不大,可以保障起降;二是后续部队铁路输送和摩托化开进相结合。’我向胡主席报告,并简要汇报了用兵方案。” 我们的军队是听党指挥的人民军队。每遇大灾大难,人民看到了军队就看到了大救星。诚如陈炳德所言:部队一动,全国人民就立刻感受到了党中央抗震救灾的坚强决心,看到了希望,有了主心骨。

党政军民是一家,任何困难都不怕。万众一心最根本的就是在抗震救灾的主体上实现了党政军民的高度一体、同心同德。党政军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人民的党,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军队是人民的军队,他们都是人民的主心骨,是最值得信赖的组织。

(二)全面部署恢复重建

1.党中央做出对口支援的伟大决策

面对地震灾难,党中央既直面现实,有力指挥抗震救灾,又从战略高度来思考灾区民众的生存发展问题,筹划灾区的未来。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当晚,首都北京,中南海灯火通明。胡锦涛连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时间对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做出紧急部署:“抓紧抢修受损的设施和设备,尽快恢复灾区的通路、通电、通信和供水……”

5 天后,四川成都,金牛宾馆灯火通明。结束一天在重灾区的奔波指导,胡锦涛于夜里主持召开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尽快研究制定扶助措施,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震后第十天,中南海怀仁堂,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对灾后恢复重建做出部署:中央有关部门要指导受灾地区在深入调查、综合评估、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及早规划和适时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5 月 26 日,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深入分析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后,果断做出“建立对口支援机制,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的重大决策。这是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一大创举。

10 天后,胡锦涛再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就对口援建做出具体安排: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19 个省市以不低于 1%的财力对口支援重灾县市 3 年。随后,《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正式颁布。

震后 30 天。6 月 13 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对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做出具体安排。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总动员令。

一次又一次重要会议和重大决策、一项又一项重大举措,全程展现了党中央大力度、全方位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坚定决心。面对千头万绪、复杂艰巨的重建任务,党中央的决策坚定有力、有条不紊,成为创造灾后重建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的最关键决定力量。

2.国务院部署重建和出台扶持政策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接连召开重要会议,研究解决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力争用 3 年左右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并使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人民政府在此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又如何推动目标的实现呢?最主要的靠法律法规、出台扶持政策和科学决策。

一是将灾后恢复重建纳入法治轨道,制定出台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该条例指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受灾地区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与国家支持、对口支援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就地恢复重建与异地新建相结合;确保质量与注重效率相结合;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

二是为了更好更快恢复生产,制定了《关于地震灾区恢复生产的指导意见》。按照统筹安排、确保重点,主动自救、多方支援,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注重安全、防范事故,广开渠道、扩大就业的原则,提出工业、农业、商贸流通、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和旅游业恢复正常运行的主要任务。坚持恢复生产与抗震救灾急需相结合。科学评估受灾损毁情况,科学制定恢复生产方案,以修复重要基础设施、抓好农业抢收抢种、搞活商贸流通、保障救灾物资和群众生活、保证国家重点工程为重点,分类指导,先急后缓,分步实施。

三是做到科学决策和科学重建。成立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负责进行地震和地质构造的现场调查和评估,为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专门组建了灾后重建规划组,组织有关方面和专家,就灾后重建的原则、目标、思路和任务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在上述基础上,国务院于 9 月 23 日颁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尊重自然、科学布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创新机制、协作共建,安全第一、保证质量,厉行节约、保护耕地,传承文化、保护生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

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后恢复重建的坚强领导,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党和政府强大的应急动员能力、资源调配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面对特大地震灾害,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强领导、科学指挥,始终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在震后第一时间就把抗震救灾确定为全党全国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周密组织、科学调度,建立上下贯通、军地协调、全民动员、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迅速组织各方救援力量赶赴灾区,紧急调集大批救灾物资运往灾区,精心部署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及时推动灾后恢复重建,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 F1yV289ta6J8SUZ1XhDGj9E+KwIMtxj2pPSEnT4bqjiVDs+fTYfd6vSxZNyEklz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