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马克思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
——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体会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其内容深邃博大,不仅包含着丰富的经济、政治、哲学、美学思想,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自然观,对人与自然的论述独到而深刻,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为了阐述劳动异化理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异化现象,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科学地阐明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问题,强调了自然界对人的本质确证的重要意义,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的本质统一性,提出了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这些思想对我们加深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可持续发展观是大有益处的。

一、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在自然生物圈中处于何种地位的问题,是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对自然界的义务和责任。马克思在《手稿》中,从多角度研究了这个问题,提出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科学结论。

(一)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由于宗教的影响及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的形成史缺乏科学的认识,所以,上帝创世说、上帝造人说在西方社会中相当流行,使人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有许多错误的认识,为此,马克思鲜明地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产生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 “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自然界与人类的形成都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作为社会产物的人,归根结底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生养哺育了人类,人类就应该明白自身在自然面前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有序、健康地发展。面对自然界这个人类的伟大母亲,人类只能用爱心去善待,因为这同样是善待人类自身。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任何破坏和损害,都是对人类伟大母亲的亵渎和犯罪,自然之母容不得人类的肆意妄行,历史也多次证明了恩格斯的名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二)人是自然存在物

人不是外在于自然界的异物,而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大家族中的一员,因而人也必定具有自然的属性。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这些对象是他的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 马克思把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来看待,具有多方面的生态伦理意义:(1)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是自然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他应该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家园,善待自然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任何破坏,也是对人类自身机体的破坏,因此,人类要重新审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要树立同其他自然存在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生态伦理意识,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2)人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生命中唯一具有自觉意识,并且能体察到自身生存危机的生命形式,因此,在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维护其他生命物种生存权利方面,人类有着不可推卸的道义责任。(3)人作为自然存在物,他的一切活动都要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和约束。人不可莽撞行事、胡作非为,而应自觉地按生态自然规律办事,这样才能“制天命而用之”。(4)自然界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人的情感、意志、智慧和灵气,都是大自然赋予的。正如人的肉体生活离不开自然界一样,人之为人的精神生活同样也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的神秘启迪着人类的智慧,自然界的灵秀培养了人类的美感,自然界的厚德载物造就了人类的宽容和谐。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人类应该使青山常在、绿水常流,使人类精神的源泉永不枯竭。

(三)人是属人的自然存在物

人既是自然存在物,但又不同于其他自然存在物。因为在自然面前,人不是被动的单个存在物,而是有意识、有目的,明确自身存在意义和价值的类存在物。人既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又能“通过自己的劳动使自然界受自己支配”。所以,马克思明确指出:“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是为自身而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他必须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识中确证并表现自身。” 人虽说是自然家族中的一员,但毕竟是天地之精灵,万物之尊长,人不是为了其他自然存在物的存在而存在,而是为了自身的存在而自然存在着的。他爱护动植物,保持生态平衡发展只是手段,而目的是为了人的长远利益和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在这里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一定要弄清楚。现在人们提倡善待动植物,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序发展是完全必要的、正确的。但不要过分,不要把动植物的保护同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对立起来,甚至主张人类的完全回归,对已有的文明成果采取一种“大拒绝”的方式,回到“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这种绝对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就是把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的关系搞颠倒了,其结论是荒谬的。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开发自然,这是人在自然面前确证自身的需要,也是人作为人的自然存在物的本质要求。

二、人靠自然界生活

人是一种有意识的自为的存在,是在一定的意识支配下去从事实践活动的。因此,要想使人类树立生态环境意识,自觉履行对自然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必须使他懂得自然界对人的意义和价值。所以,马克思在深入研究自然界与人的相互关系之后,明确表述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的思想,科学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一)人化的自然界才有意义和价值

自从人猿相揖别,人类就用自身的劳动同自然界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所以,马克思说:“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 也就是说,绝对荒蛮的、与人没有联系的自然界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只有人化的自然界,与人的实践活动发生了互动影响的自然界,才是属人的自然界,才是有意义的。正如马克思所表述的:“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 这就表明,人的实践活动越深入、越广泛,人的现实的自然界与人的关联就越紧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越普遍。人的实践一方面改变了自然界本来的形态和面貌,另一方面也把人的精神需求物化到自然界之中。同时,自然界也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利弊兼存的两种影响。因此,人类为了趋利避害,就必须从人与自然界相互影响的结合上来安排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不能偏向任何一个极端。

(二)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前提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无论是从物质的还是从精神的层面上讲,都要依赖自然界。首先,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提供了生产资料。因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 。其次,自然界为人类的生活提供生活资料。“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比动物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自然界给人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从理论领域说来,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 的确,是神奇的大自然赋予了人类灵性,是巧夺天工的自然美培养了人类的审美情趣。因此,人类要想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充实地惬意地生活,就必须对大自然细心保护,倍加珍爱。

马克思在强调自然界对人类的重要性时,提出了“自然界是人类无机的身体”的命题,把自然界看成是与人的身体具有同样意义和价值的东西。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既然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那么,人类就应该像保护自身健康一样,来保护自然界无机身体的健康;像预防疾病那样,防止对生态自然平衡的损害;像治疗自身病患那样,治理环境污染;像锻炼身体一样,来积极地建设自然、美化自然;像增强健康意识一样,树立人类应有的环境意识和生态伦理意识。

(四)自然界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

人是类的存在物,类的形成是以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为手段的,而这种交往又是在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逐步发展的。因此,人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于是自然界就成为人与人联系的纽带。因此,马克思指出:“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说来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 自然界是人本身的自然与人身外的自然界的统一体。从人本身的自然来看,人的身体是人际交往、相互联系的物质承担者,并且还要使身体处于健康状态,否则,人际交往与互动是不可能的。从人体外的自然界看,自然界是人际交往的媒介物,自然界和谐的存在不仅维系着当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而且也维系着今人与古人的联系。人们可以从远古遗存的自然物上破译那久远的文化意蕴,人们也知道自然生态的破坏给人们带来的文化悬案,许多令世人迷惑不解的千古文明奇迹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这不能不说与自然生态链条的断裂有关。因此,我们必须对生态自然平衡给予精心照顾和维护,使附着在自然界中的人类文明的编码能够永存。

三、再生产整个自然界

由人与各种各样的无机物、有机物、动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人作为其中的一员,有维护自然界和谐发展的义务和责任。因此,马克思向人们提出了“再生产整个自然界”的总要求,为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一)保护自然

人类对自然的破坏由来已久。马克思在《手稿》中描述了资本主义异化生产条件下,自然界遭到破坏的情景:“甚至对新鲜空气的需要在工人那里也不再成其为需要了。人又退回到洞穴中,不过洞穴现在已被文明的熏人毒气污染……光、空气等等,甚至动物的最简单的爱清洁习性,都不再成为人的需要了。肮脏,人的这种腐化堕落,文明的阴沟(就这个词的本意而言),成了工人的生活要素。完全违反自然的荒芜,日益腐败的自然界,成了他的生活要素。” 而造成自然界日益腐败的社会根源,正是马克思所深刻揭示的,以追求经济利润为终极目标的异化生产引起的。所以,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劳动本身,不仅在目前的条件下,而且一般只要它的目的仅仅在于增加财富,它就是有害的,造孽的。” 马克思的话振聋发馈,尤其对今年饱受洪水之苦的中国人来说,更具有警世的作用。的确,我国许多地区以乱伐木、乱开矿作为维持当地财政收入的唯一手段,这种以赚钱为目标的生产的确是有害的、造孽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中不能只注重财富的积累,还要关心自然生态的平衡,关心人的劳动境况。

(二)重视自然界的再生建设

自然界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人类要想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改造自然界,进行生产。所以,马克思说:“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生物。” 人类正是在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劳动中,才使人的类本质得到确证。但是,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许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人类对自然界的损害程度和范围定会不断加深和扩大。如果这种趋势任其发展,必然会破坏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重新全面建设自然界,恢复自然界的良性循环。所以,人的生产理应包括再生产自然界的过程。

(三)按美的规律美化自然界

马克思指出:“自然界是个有缺陷的存在物。不仅对我说来而且在我的眼里看来是有缺陷的存在物,即就其本身说来是有缺陷的存在物。” 的确如此,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自然界并非完美无缺,人不应被动地去适应这个有缺陷的自然界,而应当通过科学的方法去消除或弥补自然界的缺陷,使之尽善尽美。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然、美化自然,是马克思为人类生产活动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要求。按照这个原则,人类的生产必须把改造自然、建设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创造出美的产品、美的环境和美的人,使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完美的境界。

四、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人的生产是全面的

马克思指出:“诚然,动物也生产……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生产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马克思在比较了动物和人生产的不同之后,深刻地揭示了人的生产所应遵循的基本生态伦理原则。

(一)人的生产应是全面的

在马克思看来,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只按照自身肉体的需要和自己直接的需要来进行生产。因此,动物的这种生产只能是急功近利、顾此失彼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既要照顾到肉体的需要,又要照顾到精神的需要,摆脱了纯粹为了肉体需要而从事的生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这就决定了人的生产,既要关注自身的需要,也要关注其他自然存在物的需要;既要关注当代人的利益,又要关注子孙后代的利益;既重视经济效益,又重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人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

动物的生产只有一个尺度,即只按照自身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因此,动物只是以牺牲其他存在物为代价来维护自己生存需要的。而人的生产要遵循内在和外在两种尺度。所谓内在尺度,是指人类生产时,是按照人的需要和目的进行的,生产是以人为本的。而所谓外在尺度,是指人类生产时,要懂得按照各个物种本身的需要和要求来进行生产,要按照自然生态规律来进行生产。这两种尺度在人的生产中要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偏废。

(三)人的生产是负责任的、建设性的生产

动物没有意识,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它的生产纯粹是生理本能的需要,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也不承担任何责任。而人是理性的动物,他能按照科学的行为去从事生产,能自觉爱惜和保护其他自然存在物,尽可能把可能再生的资源再生出来,建设整个自然界。因此,人类应该明确自己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马克思在《手稿》中,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中,得出了下面这个结论:人与自然界和谐统一理想境界的实现,不能依靠资本主义制度,而只能依靠共产主义。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异化是普遍存在的,“经济规律盲目地支配着世界,人是微不足道的,而产品则是一切。” 资本家“把工人只当作劳动的动物,当作仅仅有最必要的肉体需要的牲畜”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这种理想只能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因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性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由于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能够真正解决上述矛盾,所以,人类社会才能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c42Xa9oV8+hP+Et6hd+eUtWK3pqgI3CvtTKZbvsI/gYFxtGRCH42BI3VNM7evF+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