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行路与读书

李琦是我的同事,也是至友,在厦门大学的校园里,可以说是惺惺相惜,志同道合。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完全一样。这一点在《天下无路——茶酒相伴出书斋》的《边城长汀》一文中有体现。当年萨本栋校长,为了让福建、浙江和江西三省的中华儿女有大学上,坚持不去大西南,力主将厦门大学迁到福建长汀。这是当时距离抗战前线最近,也是唯一的一所高等学府。在这里艰苦教学八年,萨校长积劳成疾,厦门大学赢得“南方之强”的赞誉。百年前,校主陈嘉庚为救国,倾资甚至毁家创办厦门大学,这种精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厦大人。为让孩子们成人且全面自由地发展,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民族的未来而教育,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理念!

我们同是厦大人,不过李琦的专业是法律,在法学界也颇有些名气。可是,这位法学教授近年来却倾注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关注中华传统文化,这让以此为专业的我,无比汗颜。更令我自愧不如的是,李琦以行万里路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又以比较的方式将西方文化和中华精神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所谓“茶酒相伴出书斋”,的确方法独特,构思巧妙。

文化是需要载体的,可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在现代化大潮的摧剥下,渐行渐远。好在时光虽然在流逝,空间却可以暂时留住时光的脚步与痕迹。于是,李琦就缓慢而深情地,阅读中华大地这本深厚且永恒的书。这本散文集《天下无路——茶酒相伴出书斋》告诉人们,如何行万里路,不虚此行;如何读万卷书,不空疏无当。李琦是用心在行万里路,如此便将这万里路也行成了万卷书!

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对中华大地无论爱得多深沉,也会有非常多知识的盲点,因此,即使重走自己熟悉的路,甚至想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也需要翻阅一下相关资料,让我们的知识与古迹彼此印证,让读书与行路相得益彰,让理论与情感水乳交融。既能够让我们的知识鲜活起来,又能够让我们脚下的路成为人类精神的轨迹。读《天下无路——茶酒相伴出书斋》时,就会给人以读书与行路统一的感觉,让人觉得,每一种景致都是一本读不尽的书,所有的知识落到了地上,才更加结实。

可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都市生活,让人们不再走路,这正是李琦称他的散文集为“天下无路”的原因。鲁迅说:天下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可是,天下已经有了路,人们不走,便不再有路。在乘飞机就像坐公交车一样方便的现代社会,李琦依然乘坐K字打头的列车,或者自驾,坚持行万里路。显然,对大多数人而言,目前这还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其实,如今的人们何尝是不行路,也不读书。所以,李公的“天下无路”也蕴含着“天下无书”的警醒。因此,身体力行地让人们放慢节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李公,让我想起手持长矛向风车挑战的古代侠士,这种豪迈的执着与浪漫的情怀,似乎昭示着一种回归。当人们的血肉之躯一旦停止为生存而奔波时,就有可能放慢节奏,品味生命的过程,慢下来就成了心灵的需要和满足。

手持长矛挑战风车,需要的何止是勇气和浪漫,还需要仅属于男人的血性。李琦虽然是福建人,但是李氏的郡望却在陇右。那里是产生过“飞将军”李广的土地,有着黄土沙尘、尚武豪气与金戈铁马的铿锵。也许千年的英灵会穿越时空,这种豪气和铿锵,隐隐地呈现在李公身上,使得他经常将厚重的文化、美好的景致,与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惨烈的战争交汇在一起,令人荡气回肠!比如,《腾冲问国殇》一文,将我们带到了血雨腥风的抗日战场。如此的时空交错,便会形成强烈的对比,让诗意与美、文化和历史,将血污和骸骨、兽性与残暴衬托得更加触目惊心!有时不禁质疑李公,何以有如此铁硬的心肠,将美好的东西这般撕破了给人看。当读到李公酹酒祭奠抗日英灵的时候,我的心颤抖了,泪眼蒙眬。我终于明白,这铁硬的心肠正是爱得太深沉。

正是因为这份深沉的爱,让李公放下手中一些可做可不做的琐事,离开匆忙嘈杂的都市生活,出远门去行走,寻找将要消失的存在,品味悠久绵长的记忆,让生命的节奏慢下来,让书与路都有了生命,让生命更彰显其魅力,然后,用简练古朴却略显晦涩的文字,将这一切记载下来,让人们的生命不再浮光掠影。这让我想起民间的一则传说:函谷关令尹喜,清晨发现紫气东来,命守关士兵注意,中午定有高人过关。果然在正午时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悠悠地朝函谷关而来。如此行万里路,是智慧也是境界。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此君也姓李。

傅小凡
厦门大学哲学教授
己亥年戊辰月癸酉日 h0kszS3a5y/3kCqhVc6Tt59bIUyJZ2AVd+7fFVaQN8pySwhSpMEfUbxoQa1uyae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