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亲手打开一本书

读书有许多方式。

以哪种方式读书,显然不仅仅出于客观条件如何。读书的方式,自然就是文化取向、审美品位。读书的方式,当然也是读书之人的品相、风气,即士相、士风。读书的方式,定然更是世相、世风。囊萤映雪,如今大概不会有了。哪是因为到处已经灯火通明?造访的客人,见到主人藏书,不由自主地读入迷,已成远逝的景象了。纸的时代,是厦门的一家书店。显眼处,有八个字,“完整阅读,深度思考”。我非常赞赏。不过,这又实实在在是由当下的阅读状况所催生的。原本该不言自明的。阅读化作碎片,又几乎不假思索,才变得需要特别倡言这八个字于读者。

代餐粉渐渐流行,流出一门好生意。食材就此真的只是食物了。对于中国人而言,食的文化意味,食的生命节奏,完全无法体现在这一样食物中。有些阅读方式,无异于代餐粉。看书改为听书时,手上无书,心中也难有书。也有“看”书的,某些电视节目、在线视频之类。这时手上依然无书。我自然承认,听书比不听好,“看”书比不“看”好。但是,若以为这就是真正的读书,若以为这般“读书”足够了,那是自误,绝无从书中自悟。毋宁说是自娱自乐。

许多有心人,带着责任、使命,利用层出不穷的新技术,造成各种各样的新媒介,意图帮助阅读、促进阅读。其志可嘉,其心可佩。书籍推介、知识传播,也见其效,却终究缺了一点点。盖因非以阅读的方式引导、促成阅读。这“一点点”,也许就是毫厘而千里。一应新技术、新媒介里,书的“养分”可以不少,可是一卷在握所带来的感觉,那份趣味,那般意境,真的还在?

最好莫过于,亲手打开一本书。

亲手打开一本书,是拜谒一位先哲、智士,犹如面对面感受其气息、温度,将他饱满、生动地显现出来,乃至让他活在你开卷之时。作者从来不曾“死去”。他不过是小憩,等你亲手拍拍即醒。

亲手打开一本书,是你有机缘用手指触摸每个字。此时,再无任何阻隔。都是老朋友了,却总是让你有新鲜感;也会遇到陌生人,然后一回生二回熟。这些字,从几千年前悠悠走来。在华夏的意象里,每个字,都有自己独立的字格。

亲手打开一本书,是为了感受自己的脉动。竹简木牍不方便,也硬。纸页方便又柔软。现代技术提供的屏幕,足够方便,却更硬,还冰冷。手持、指触,失了美感,少了意味。纸本,才易于和我们的心相通。

打开一本书,好让自己身心静下来。静下来,不必匆匆忙忙,得个舒缓。静下来,脱去心浮气躁,得个安详。静静地,打开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变得素净,自己也一并素净。

打开一本书,自己会恍然一个世界。不再是单薄的,立体了一些;不再是单调的,丰富起来了;不再是苍白的,得了些生机;不再是残缺的,添了点饱满。如此,静而不寂,独而不孤。阅读既是一个人独处,又是独自与作者、与这个世界对话。

亲手打开一本书,静于独,独以静。趋化境。 iTl0e5cuTKg7ueOTmwGwlP2mDTI4RD7uGrXMdn7oBldSiZdQhqVnNJsxv1+3479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