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明代《孟子》考据学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其著述《孟子》,思想博大精深,并具有强大而现实的社会功用。自汉以来,《孟子》受到历代统治者和文人学者的高度关注。统治者借助于它,教化民众,安邦定国;文人学者研究它,丰富思想,提高学识,并由此形成了瀚博的《孟子》学,使孟子及其思想愈益璀璨夺目。

在《孟子》学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历史阶段,各具特色。汉、唐注重训注,两宋以义理显于世,清代以考据为特色,元、明则是《孟子》学发展相对舒缓的时期。在明代,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以阐释《孟子》义理为主的著述虽然有一定的数量,但影响却远不及两宋。明代运用考据的方法研治《孟子》的学者和著作也无法与清代相提并论。但是,就明代《孟子》考据学而言,它是《孟子》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成就和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清代《孟子》考据学之鼎盛“多赖明儒植其基”。 所以,全面考察明代《孟子》考据学的状况,实事求是展示明代《孟子》考据学的成果,客观评价明代《孟子》考据学之得失,既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明代《孟子》学为显学,涉《孟》学者不少,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明代《孟子》学著作357种,涉及学者188人。357种《孟子》学著作大致分为义理、考据两类,义理类258种,考据类99种。义理、考据相互兼及的不少,但义理、考据同时著称的不多。

明代《孟子》考据学,参与学者较多,著述亦丰,前、中、后期发展不均衡;具有关注重点较为集中、专题研究较为兴盛、体例上推陈出新等特点;同时也明显存在简单重复考证和考证不够深入的缺陷。 aJKigjep2RKcAlbfay2pWKzzAlB/WdJuxByDn1sI3dslAzwUj782/4TJ53hEdGH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