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中华文化充满善

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等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这些都充分彰显“善”,此乃中华民族的追求和信仰。

1.荀子强调抑恶从善

荀子“性恶论”之性指向人的后天之性,倾向于以“行”论“性”,之所以有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之争,主要是由于他们各自学说中的概念内涵不一致的原因造成的。但他们的目标都是引导人们弃恶从善。孟子强调社会教化使民趋善的作用,荀子同样强调“积善成德,圣心备焉” “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荀子往往以礼义并称,区别于孟子的以仁义并称。如果说孟子是在孔子“仁”的概念之后着重建立了“义”的概念,那么荀子就是继孟子之后着重建立了“礼”的概念。所以冯友兰先生认为孔子、孟子、荀子是先秦儒家三个最大的人物。认为:“荀子最著明的是他的性恶学说。这与孟子的性善学说直接相反。表面上看,似乎荀子低估了人,可是实际上恰好相反。荀子的哲学可以说是教养的哲学。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 吕思勉先生说:“其实荀子之言性恶,与孟子之言性善,初不相背也。伪非伪饰之谓,即今之为字。荀子谓‘人性恶,其善者伪’,乃谓人之性,不能生而自善,而必有待于修为耳。故其言曰:‘涂之人可以为禹则然,涂之人之能为禹,则未必然也。’夫孟子谓性善,亦不过谓涂之人可以为禹耳。” 荀子重视社会教化的作用,认为人是可以引而善的,所以强调抑恶从善。孟子为了强调仁义,以求激励人心,要求人在后天行事中保持其本心,就是俗话说的“唱红脸”。表面上讲性善,实际上重在后天行事。荀子也讲仁义,但荀子生于人人争于利欲,君子与小人同恶的时代,固不宜倡言心性之善,于是只有深明其恶,以求人能反躬自救,要求人在后天生活实践中厉行改造,是俗话说的“唱白脸”。孟、荀二人性善论与性恶论态度虽然相反,但“仁”的主张一致,强调后天实践一致。所以孟、荀人性论异曲同工,都是导善。只是导善的路径不同,孟子强调尽心、求放心,重在培育善;荀子强调抑恶从善,重在践行善。

2.儒、释、道共同倡善

儒家强调人与人(社会)的和谐——善待他人。仁、义、礼、智、信等都是强调善待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强调和谐人际对于社会稳定和成就事业的重要意义。释家强调人内心和谐——善待自己。释家讲究静心领悟,若无静心,很容易偏激,走极端;若无领悟,不得世间万物真谛。认为相由心生,心不动,万物皆不动,不动则不伤,主张笑对人生,不怨恨一切。强调随心,随性,随缘。道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善待自然。主张天气自然,共为天地之性。道家认为自然是生育天地万物的本原,人应该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维护自然生态,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符合自然规律,才是最美的。道家把整个宇宙看成一个大的生态自然系统,一个生生不止、永不停息的自然生态。只有将人类和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置于自然和谐统一之中,才是人和天地万物的生命与价值所在,才能真正体现出自然生态美。既然人是从天地自然万物中产生的,因此,人就应该顺从天地自然万物。

3.法家重刑罚——惩恶扬善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赏罚分明,标准就是善恶。善则奖,恶则惩,宗旨就是惩恶扬善。

4.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平等之爱、珍爱生命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若兼则善矣” ,天下之乱,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君与父不慈,以及“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 ,直至盗贼之害人,都是互不相爱的结果。如果天下人能“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 ,那就天下太平了。墨子也讲“慈”“孝”,但并不以“孝悌”为“兼爱”之本,更不主张有等差的爱,强调平等之爱。墨家主张“非攻”,反对发动战争。“兼爱”主张天下人互爱互利,不要互相攻击,这就必然要主张“非攻”。当时兼并战争剧烈,农、工、商、士等庶人阶层和下层贵族都希望社会安定,墨家代表了他们要求停止战争的愿望。认为攻战之害:“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而且不仅被攻的国家受害,攻人的国家也要受害;由于兼并战争,将会导致“兼国覆军,贼虐万民” 的后果。强调珍爱生命。

5.兵家强调珍爱生命、心悦诚服

兵家谋略的理想境界是以战逼和,首先不是想怎样去赢,而是想怎样才能不败。心头之剑不是为了战胜敌人,而是为了砍掉自大的锋芒,斩断心头的恶念。故兵家强调执中守正,以战逼和。兵家最高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希望珍爱生命,做到心悦诚服。战争目的不是为了攻城略地,而是为了顺民意,获民心。

综上所述,善是中华民族的信仰与追求,在言善、倡善、求善的历史征程中,富有智慧的中华民族不仅有善的追求,更有美的享受;期盼善满天下,福满人间。 Ui/KYMStRVvnp+GwWtkLzsMZfuv74ahaI+l9HrlSavUu//QbqY9cO0qlKoOV+g9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