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孟子言善倡善

孟子不仅言人性善,而且倡导善,宣扬善。“善”是孟子思想的基石。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德治”说,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主张具仁心,施仁政。强调仁政是治天下的必备条件,将“不忍之心”的思想用于政治,维护国家长远利益。提倡以德治国,主张“有德者执政”“尊贤使能” 。倡导以德服人的仁政,主张“王道政治”,反对武力、霸政。孟子主张恢复井田制度,国家授田于民,轻徭役,薄赋税,不误农事,制民之产,民富国强。

孟子强调“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将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孟子提出修身必须扩充存于内心之“四端”,发挥与生俱来之善性,尽心养性,培养浩然之气,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之大丈夫,再以“心志统气”,抑情制欲,修身成德,以达“修、齐、治、平”高度有机统一的理想境界。并坚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的信念。

孟子教育思想富有特点,强调内心的道德修养,同时重视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认为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变先天的心性和后天的恶习——人可引而善。认为:“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强调道德教育和意志的锻炼,提倡尚志养气,反求诸己,改过迁善,意志锻炼等。主张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孟子“知言养气”文艺思想影响深远。孟子解释为“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也就是辨别言辞的能力,在文学批评史上,即指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气”即养“浩然之气”,这种“气”,孟子解释为“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所谓的“知言”,应该包括书面语言即文章作品,而这种“知言”的前提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具有高尚道德品质而形成的一种崇高的精神气质蕴涵,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这实际上是说,作家要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然后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读者也必须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具备正确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善——植根于中华文化,影响文化的价值取向。从中国古代人性论发展流变看,汉、唐倡“性三品”,程朱推“天理之性善,气质之性恶” ,陆王认为“一念向善,心存良知”,清代戴震、焦循言“智,人也;不智禽兽也;故人性善,禽兽之性不善” 。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孟子性善论,但都坚持推“善”,强调社会教化引人向善的功用。

我们认为,不是因为尊孟才推善,而是因为推善而尊孟。因为孟子继承发扬了孔子“仁”学思想,将仁义礼智归结为善之根本,或曰善端。 EOdiYITB4QkBrAB6XZnqN5XkzSAFsWMHB3aGHbiyM/OW2HC5MlPYf98+qmmjtZK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