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8.慈善力学

“慈善”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词汇之一。从古至今,“慈善”二字,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慈善理念、慈善事业、慈善义举,协调着人与人的关系,塑造着美好的社会形像。慈善力学是特殊的社会力学。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慈善,这样才能诚信和谐;如果人际关系的基础是邪恶,那就很危险了,恐怕天下大乱,人都难以活命。

慈善之真义是造福于人的愿望,亦即仁慈之心。善性是与人为善的性格倾向,善举则是善性的具体行为。

在人类的高尚的品行中,慈善是至高至美。若无慈善,人类将变得庸庸碌碌,有害无益,犹如虫豸蠹蛆之类,豺狼虎豹之属。

善性与善举具有诸多的要素和特征。不一定要花很多钱财,主要是精神。如果他对别人的苦难会产生同情,那说明他的心是善良的。倘若他对别人的冒犯能宽容不究,那说明他的心远在伤害之上,因此他不可能受到伤害。倘若他对外邦人谦恭有礼,那说明他是四海为家者,他的心不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而是与五湖四海相连的一片大陆。倘若他对滴水之恩能以涌泉相报,那说明他看重人的精神,而不重视他们的钱财。倘若他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他是彻底理解了善之真义。

慈善是人类崇高的美德:慈爱、和善,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历来被人们所关注:人人都喜欢慈善友好的社会环境,人人都讨厌凶险冷漠的社会环境。观音菩萨是中国人心中的慈善偶像,人人都敬仰她。

世界充满慈善,那是人间美景;世无慈善,那是很可怕的凶残。有人说,上帝是无私的,他给谁也不会太多,给谁也不会太少。同时,他又偏爱那些善良的人,对于“罪人”往往发雷霆之怒。而善良的人在冥冥之中,似乎真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这是人们对慈善的态度和期望。

许多宗教都是打着慈善的旗帜生存和发展的。用“慈善”二字争取人心、体贴人心、抚慰人心。有人说人之初性本善,有人说人之初性本恶,还有人说人之初如璞玉。说明人性善恶是人们最关注的大事。在慈善文化氛围中生活,人们感到愉快。行善让自己感到快乐。而损人利己则往往使自己忧心重重,人体内发生有害的化学反应。慈善者帮助别人,也许一时看不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但他心情非常愉快,这难道不是好报吗?多一份快乐心情,有利于健康长寿,这就是好报。

宗教的思想基础是慈善,高举慈善大旗,争取民众,和谐社会。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儒学等,都是如此。其中以佛教、基督教更甚。慈善是百姓最爱接受、最受欢迎的理念,也是能给百姓带来和谐、安宁的理念。

佛教中慈善的理念很多:慈悲为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慈航,普渡众生等。佛教中慈善最极端的例子是“以身饲虎”。佛教《本生谭》中有一个著名的“舍身饲虎”的故事。日本最古老的寺院法隆寺现存的尽人皆知的国宝——“玉虫厨子”(吉丁虫纹饰佛龛)的门扇上,就绘有这个极富戏剧性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记述释迦牟尼佛过去世的传说。

传说曾为国王摩诃罗陀幼子的萨埵太子,在深山中看见七只小虎围着一只饥渴羸弱的母虎。王子遂生大慈悲心,舍身以饲饿虎,拯救生灵。法隆寺的佛龛门扇上栩栩如生地绘制了这一场景,使络绎不绝的参拜者为之感动景仰。

位于古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第428窟壁画上也描绘着日本奈良法隆寺佛龛门扇上绘制的萨埵太子纵身跳下深谷之后的场景。场面栩栩如生,令人感慨万千。壁画上形象逼真地描绘了母虎正在吞噬萨埵太子的腹部,而7只小虎蜂拥在萨埵太子身边,拼命地啃食全身的场景。萨埵太子就是释迦牟尼的过去世。这种极端慈悲的传说,常人难以理解,更难仿效,树立了释迦牟尼高不可攀的慈善形像。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也是以善心善行为基础。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信仰上帝(天主)创造并管理世界。耶稣是上帝的儿子,降世成人,救赎人类,替全体人类赎罪。基督教产生于一个混乱不宁的时代,苦难的生活使人转向各种救世宗教,以寻求安慰,在百姓感受到无家可归,为生活所抛弃之时,提供了友谊。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兄弟姐妹,他们的聚会常被称作“阿加比”,意为希腊语中的“爱”。他们相互帮助,用自己的虔诚和克己树立了一个能鼓舞人的、富有感染力的榜样。1986年10月27日“世界和平祈祷日”基督教祷辞选段最能说明问题。

“我对你们说,听着,要爱你们的敌人,要善待那些怨恨你的人,要赞美那些诅咒你的人,要祝福那些痛骂你的人。如果有人打了你的一边脸颊,就给另一边让他打;如果有人取走了你的斗蓬,就不必再留住你的上衣,对每个乞求你的人,给他们所要的东西;对拿走了你的东西的人,不要再找他们归还。如果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怎样对他。”

基督教劝人:“迫害你们的,要祝福;只可祝福,不可诅咒。与喜乐的人一同喜乐,与哭泣的人一同哭泣。”

慈善,作为许多宗教的核心思想,在人们的心目中、社会运行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巨大的社会力学,对人类的思想和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行善,不仅要有行善的思想,还要有行善的本领。在善性善举方面,犹太人有他们的睿智灼见。犹太人认为,善能增加人性之美,善恶之辨具有永恒的人格魅力。一个人只有具有善的力量,才能吸引住别人。犹太人不仅注意培养知识和能力,更强调教育应该培养辨别善恶的能力。因为为人处事的目的不外乎二个,一为过好人的生活,二为增加人性之美。并用培养起来的善恶观念,来影响周围的人和环境,也就是要阻止别人作恶。犹太人认为,无论谁,如果他能够阻止家里人作恶而没有去阻止,就要为家里人的罪恶而受罚;如果他能阻止身边的人作恶而没有阻止,就要为身边人的罪恶而受罚;如果他能够阻止整个世界作恶而没有去阻止,就要为整个世界的罪恶而受罚。

犹太人虽然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以善来改造自己,改造世界,但并不单纯地认为个人活着就是为了他人和社会。

《犹太法典》上指明个人的处世目的是:“人是为保存自己和帮助别人而生。”因此,他们认为人不能只为自己,或只为他人而活着,光想着自己是卑贱的;而光想着怎样做自我牺牲的人,则有丧失理智的嫌疑。因此,犹太人的善恶观是很有分寸的。

世界上确有由真理引导的善性,而且有些人天生就有从善的倾向;可另一方面,人世间确有一种天生的恶性,因为有些人生来就不具有对他人造福的愿望。恶性较轻者,如性格暴躁、鲁莽、好斗和固执等,但恶性较重的则会嫉妒并伤害他人。这种人爱落井下石,见不得别人的进步和成功,专以他人的痛苦和不幸为乐。这种憎恨人类者以引人上吊为职业。这种恶性是极大的人性之误。

“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是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基本思想,如用于豺狼虎豹之类自然属性,甚为符合。如果作为定律,用于人类社会中,那是极大的不善,因为它否定了人性,否定了人的社会性。人总是有强者和弱者,民族总是有强者和弱者,国家总是有强国和弱国,如果“弱肉强食”奉为铁律,那就必然导致你争我夺,恃强凌弱,永远是没完没了的战争、统治和奴役。动物在极低级阶段,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不分同族同源,能食即食。“饿来觅食饱来眠”,很少考虑其他。再发展到较高级阶段,就认族认源了,“虎毒不食子”,较高等的动物都不食同类。人类像猴子的时代,“为食而生,为生而食”,没有社会性,接近于动物。当人类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已有相当高的道德水准了。人类越接近于动物,人类越野蛮。所以,有人说,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错误地应用于人类,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思想根源,是导致各种侵略、掠夺战争的思想根源。达公若在天有灵,一定会给后人纠正的。

当今的慈善事业如火如荼,方兴未艾,是人性本善的表现,是人的社会性的表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君不见,如果一处发生地震、洪水、飓风、海啸、干旱、水涝等灾害之际,不仅本国,而是举世之人纷纷关注,先是道义同情,精神支持,而后是送医送药,捐物捐钱等实际支援。一些大款巨富,常把自己的巨额财富捐赠给慈善机构,赈济贫穷,办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学生,或资助医学研究,战胜某种疾病,造福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善性必将根植于人类之心中,善行必将发育于社会之中。因此有人说,最完美的祷告,应该是:“主啊!求你让我有力量去帮助别人。” dXbulpamQSYuZXtp7r5mCAlfxdJMiZneg53yok+/1Fwm84kHw/fl5ZC2Sdi9rvK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