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国家的整体实力不断攀升、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然而,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道德文化建设却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各种西方思潮和价值观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涌入中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产生剧烈摩擦与碰撞,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认知和行为模式,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取向的出现,使得部分民众陷入了信仰危机,此外,贪腐现象也危害了社会公平正义。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中国社会出现了诸多新的矛盾和冲突,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党和国家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才能进一步增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良序运转。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在这次会议上,党和国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治理”这个概念,这是有别于“社会管理”的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提法,从根本上说,“社会治理”更加尊重个人的主体地位,更加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社会治理”模式下,国家和社会以及个人之间将会实现更多的互动与合作。问题是,如何才能消除之前以“行政管控”为主的社会管理模式的影响,进一步扭转观念,增强政府的服务职能、提升个人的参与意识?目前,中国社会治理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们的思想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了行为的偏差,因此,必须运用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来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提高人们的觉悟,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社会治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从终极目标上看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那么,社会治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点有哪些?存在怎样的差异性?产生了什么样的互动?只有首先厘清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挖掘社会治理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所能发挥的重要功能。
追溯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革命时期,抑或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社会环境多么复杂、社会冲突多么激烈、社会矛盾多么尖锐,中国共产党始终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强大优势,解决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缓和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尽管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曾经遭遇过曲折、出现过偏差,但是整体上仍然发挥了积极的、正面的作用。社会治理是将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职能和社会自下而上的自发力量有机结合、形成合力的过程,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在于积极引导大众参与,并不断推动社会自治。虽然在2013年之前中国并没有正式提出“社会治理”一词,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我们还是可以挖掘出一些中国共产党为了解决社会危机、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而在革命根据地乃至全国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促进军民之间以及国家与社会之间有效合作的历史经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发挥,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并且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并不断巩固、中国的工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大的保障。随着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状况以及面临实际问题的持续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实践场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内涵也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
那么,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发挥面临了哪些现实问题呢?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巨大转变、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中国正在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中国城镇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这些虽然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但是也伴随出现了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公权与私权的失衡、各种复杂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的失调、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衍生了一系列新的民生问题和社会矛盾,社会公平正义以及社会和谐稳定面临严峻的挑战,社会治理现代化遭遇重重阻力。造成当前社会治理困难与阻力的原因是多元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的思想认识出现了偏差,不符合社会发展以及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受到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呈多元化的状态,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和挑战;二是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化,挑战传统道德观念;三是社会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低,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力的形成。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亟需思想政治教育发挥重要的引领、激励、调节、整合功能。
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在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协调发展。时下,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然而,在思想道德领域却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这是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不相符的,必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改造人的思想认识,使之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在一个和谐、稳定、友善的社会环境中才可能实现,因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维持社会安定、有序运转,保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上述思考下,本书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研究为主题,将社会治理作为一个特定的范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进行挖掘和探析,以盼能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借鉴,也试图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理论体系的完善进行探索性研究。
如前文所述,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挖掘和探析,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从现实实践角度来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系统、深入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能够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理论研究的视野,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体系,此外也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理论,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首先,有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理论研究的视野,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不过,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不断丰富和完善,只有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视野,才能进一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然而,中国社会仍然出现了许多冲突和矛盾,不但影响了社会的和谐,而且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社会的不和谐?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激发中国社会矛盾的不和谐因素呢?我们发现,造成中国社会治理实际困境的原因是多元的,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的思想出现了问题,一些人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产生了思想认知的偏差,而这些出现偏差的思想认知又外化成了错误的实践行为,最终导致了一些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出现。追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发展状况、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下,思想政治教育都曾经在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的功能。因此,在当前中国这个重要的历史转型期,必须进一步挖掘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时代内涵,积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来改造人的思想认识,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增进社会和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保驾护航。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与社会治理的本质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放在社会治理这个特殊的场域中进行研究,在逻辑上是具有合理性的,不但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内容、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理论体系,同时也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实用性,提高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有助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理论,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社会治理”一词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首次出现,是中国共产党新的执政理念,社会治理更加重视“协调”“互动”,社会治理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社会治理更加强调公民的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中国社会治理实践的开展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无疑,推进社会有效治理的途径是多样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能发挥的效能是其他任何方式和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就是说,对于社会治理来讲“思想政治工作”亦是重要的“生命线”,只有运用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首先解决了人的思想问题,才能够进一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矛盾,实现社会的良序运转和“善治”。可以说,用柔性的、开放性、互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来引导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行为模式的改变来取代以往刚性的、管制性、单向性的行政管理模式,这是对传统社会管理思想的反思和超越,也是全面建构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理论的重要内容。现阶段,中国社会治理面临的诸多矛盾主要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因此,运用说服、讨论等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来处理社会问题、危机,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角度来研究社会的有效治理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理论的必然选择。
理论研究最终还是要落脚到现实生活当中,理论必须能够运用于社会实践并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检验,只有切实促进了社会现实的改善、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体现出理论的实用性。从现实实践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研究不仅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提供重要的现实依据,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
首先,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提供重要的现实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不仅是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命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实践场域也随之拓展,“社会治理”作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全新执政理念,同时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新的、重要的实践场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这些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冲突和矛盾,造成了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社会冲突的调节、社会矛盾的缓解以及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的思想问题,具体来说,需要提高人们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需要激发公众的参与意识,也需要促进国家和社会的良性互动,这些现实需求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
其次,能够进一步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公众积极参与是提高社会治理效率的重要前提,公众提高对自身社会治理主体地位的认识是加强社会治理和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功能发挥问题,能够结合现阶段中国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课题,分析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的原因,从而寻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途径。在此基础上,不但可以促进公众参与意识的提升、也可以加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形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力,实现人人参与社会治理、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