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3 年贝尔
    
     [1]
    
    实验室使用
     : MgF
    
     2
    
    晶体首次获得峰值1.63μm的可调谐激光运转,实现了第一个固态可调谐激光运转,它的发现是固态可调谐激光研究的重大进展。
    : MgF
    
     2
    
    晶体首次获得峰值1.63μm的可调谐激光运转,实现了第一个固态可调谐激光运转,它的发现是固态可调谐激光研究的重大进展。
     : MgF
    
     2
    
    晶体可调谐范围在 1.61 ~ 1.74 μm,
    : MgF
    
     2
    
    晶体可调谐范围在 1.61 ~ 1.74 μm,
     : MgF
    
     2
    
    晶体CW输出功率达1.7 W,转换效率达 3.%。接着几年里又陆续发现了
    : MgF
    
     2
    
    晶体CW输出功率达1.7 W,转换效率达 3.%。接着几年里又陆续发现了
     :MgF、
    :MgF、
     : MgF和Sm
    
     2+
    
    : CaF
    
     2
    
    等一批可调谐激光晶体
    : MgF和Sm
    
     2+
    
    : CaF
    
     2
    
    等一批可调谐激光晶体
     采用闪光灯泵浦实现了激光输出,调谐范围在 1.12~ 2.17μm。但是这些激光都必须在低温下运转,实际应用意义不大。
    采用闪光灯泵浦实现了激光输出,调谐范围在 1.12~ 2.17μm。但是这些激光都必须在低温下运转,实际应用意义不大。
   
    1979 年J.C.Walling
     报道了金绿宝石
    报道了金绿宝石
     激光器的室温连续可调谐激光运转,调谐范围为 701~ 794 nm,中心波长为 750 nm。金绿宝石不仅可以CW运转,而且还可以脉冲运转、 Q开关运转和主、被动锁模运转。这是人们第一次在室温下获得可调谐激光输出,开创了固态可调谐激光晶体研究的新局面。20 世纪 80 年代是可调谐激光晶体研究最为活跃的时期。1984 和 1987 年S.T.Lai和
    激光器的室温连续可调谐激光运转,调谐范围为 701~ 794 nm,中心波长为 750 nm。金绿宝石不仅可以CW运转,而且还可以脉冲运转、 Q开关运转和主、被动锁模运转。这是人们第一次在室温下获得可调谐激光输出,开创了固态可调谐激光晶体研究的新局面。20 世纪 80 年代是可调谐激光晶体研究最为活跃的时期。1984 和 1987 年S.T.Lai和
     报道了绿宝石
    报道了绿宝石
     
     激光,它的发射跃迁截面和增益是金绿宝石的两倍,调谐范围在 700 ~ 850 nm。 1982 年前后,德国汉堡大学B.Struve和G.Huber报道了系列的掺
    激光,它的发射跃迁截面和增益是金绿宝石的两倍,调谐范围在 700 ~ 850 nm。 1982 年前后,德国汉堡大学B.Struve和G.Huber报道了系列的掺
     的石榴石GSGG、 GGG、YGG.LLGG和GSAG可调谐激光晶体,实现了激光运转,调谐范围在 700 ~ 950 nm。 1982 年林肯实验室P.F.Moulton
    
     [36]
    
    在Ti
    
     3+
    
    :
    的石榴石GSGG、 GGG、YGG.LLGG和GSAG可调谐激光晶体,实现了激光运转,调谐范围在 700 ~ 950 nm。 1982 年林肯实验室P.F.Moulton
    
     [36]
    
    在Ti
    
     3+
    
    :
     晶体中获得激光运转,调谐范围在 650 ~ 1 110 nm。由于Ti
    
     3+
    
    是单电子结构,避免了激发态吸收,因此它的增益截面大。此外,
    晶体中获得激光运转,调谐范围在 650 ~ 1 110 nm。由于Ti
    
     3+
    
    是单电子结构,避免了激发态吸收,因此它的增益截面大。此外,
     :
    :
     晶体还具有高的热导率和机械强度,已成为最广泛使用的商业化可调谐激光晶体。
    晶体还具有高的热导率和机械强度,已成为最广泛使用的商业化可调谐激光晶体。
   
    1988 年
     实现了掺Cr
    
     4+
    
    镁橄榄石
    实现了掺Cr
    
     4+
    
    镁橄榄石
     
     可调谐激光输出,调谐范围在 1.13 ~ 1.37 μm。接着A.P.Shkadareich等人
    可调谐激光输出,调谐范围在 1.13 ~ 1.37 μm。接着A.P.Shkadareich等人
     研制出掺
    研制出掺
     的YAG的可调谐激光晶体。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与 90 年代初掺
    的YAG的可调谐激光晶体。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与 90 年代初掺
     的可调谐激光晶体材料得到较大的发展, S.A.Payne等人
    的可调谐激光晶体材料得到较大的发展, S.A.Payne等人
     发现了一系列掺
    发现了一系列掺
     的可调谐激光晶体,如
    的可调谐激光晶体,如
     : LiCaAlF
    
     6
    
    ( LiCAF)、
    : LiCaAlF
    
     6
    
    ( LiCAF)、
     : LiSrAlF
    
     6
    
    (LiSAF)和
    : LiSrAlF
    
     6
    
    (LiSAF)和
     等晶体。表 1.1 列出 30 多种已实现激光运转的掺过渡金属的可调谐激光晶体材料。这些可调谐激光基本覆盖了 0.65 ~ 2.3 μm的光谱区域,如图 1.1 所示。
    等晶体。表 1.1 列出 30 多种已实现激光运转的掺过渡金属的可调谐激光晶体材料。这些可调谐激光基本覆盖了 0.65 ~ 2.3 μm的光谱区域,如图 1.1 所示。
   
表1.1 掺过渡金属离子的可调谐激光晶体材料
 
   续表
 
    
    图 1.1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可调谐激光晶体所覆盖的光谱波段示意图
 
   激光二极管(LD)作为泵浦源的应用为可调谐激光晶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光二极管(LD)与传统泵浦源相比,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寿命长、光束质量高及稳定性好等优点。它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使可调谐激光器进入了全固态化阶段,增加了其在应用中的竞争力。当前激光技术领域正朝着全固态激光技术发展,全固态激光是激光晶体、非线性光学晶体、大功率半导体激光(LD)和激光技术多年发展、实现技术集成的产物。作为未来光电子技术产业的核心器件之一,全固态LD泵浦的可调谐激光器及其可调谐激光晶体的发展技术朝着高功率、微型化、多波长、宽调谐、长寿命和高稳定性的趋势发展。
    1990 年G.T.Maker
    
     [48]
    
    首次报道了全固化Ti: S激光器,它用LD泵浦的Q开关Nd.YLF激光器作泵浦源,用其倍频光泵浦三镜结构的Ti: S激光器,获得了 1.3 μJ输出,脉宽为 400 ns,峰值功率达3W,调谐范围746 ~ 833 nm。 1991 年T.R.Steele
    
     [49]
    
    用全固化Nd.YAG激光器倍频光泵浦Ti.S激光器,实现了全固化调Q运转,波长 795 nm处能量为 720 μJ,调谐范围 690 ~ 1 000 nm。J.Harrison
    
     [50]
    
    则用LD泵浦的YAG激光器倍频光泵浦CW掺钛蓝宝石激光器,实现了 75.~ 829 nm调谐全固化CW运转。但这种全固化激光器系统都需要经过一次电—光转换和两次光—光转换,效率低、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应用前景不大。而掺
     激光晶体因吸收波长可与大功率LD的 670 ~ 680 nm波长匹配,1990 年R.Scheps等人
    
     [51]
    
    首次用发射波长为 670 ~ 680 nm大功率AlGaInP激光二极管(LD)泵浦
    激光晶体因吸收波长可与大功率LD的 670 ~ 680 nm波长匹配,1990 年R.Scheps等人
    
     [51]
    
    首次用发射波长为 670 ~ 680 nm大功率AlGaInP激光二极管(LD)泵浦
     : BeAl
    
     2
    
    O
    
     4
    
    ,斜效率为 25%。接着他们用 2 个 10 mW的 763 nm LD泵浦
    : BeAl
    
     2
    
    O
    
     4
    
    ,斜效率为 25%。接着他们用 2 个 10 mW的 763 nm LD泵浦
     : LiCAF,实现了全固化的、结构简单的和高效率的可调谐激光运转。但是这些材料都存在着吸收系数小、 LD泵浦的激光效率低等问题。而已商业化的可调谐激光晶体掺钛蓝宝石Ti
    
     3+
    
    : Al
    
     2
    
    O
    
     3
    
    虽然具有宽的可调谐范围(65.~1 200 nm),但无法实现LD直接泵浦。
    : LiCAF,实现了全固化的、结构简单的和高效率的可调谐激光运转。但是这些材料都存在着吸收系数小、 LD泵浦的激光效率低等问题。而已商业化的可调谐激光晶体掺钛蓝宝石Ti
    
     3+
    
    : Al
    
     2
    
    O
    
     3
    
    虽然具有宽的可调谐范围(65.~1 200 nm),但无法实现LD直接泵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