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本书研究重点和贡献

本书认为,对戏剧符号理论的研究和介绍有其重要意义和理论价值。戏剧符号理论的没落和衰败并不意味着戏剧符号理论对戏剧分析毫无意义。相反,将戏剧符号理论应用在戏剧分析中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戏剧符号学更多的不是作为一种理论,而是一种方法论出现在戏剧理论史上,它提供了一种研究戏剧的新方法。

首先,戏剧符号学把戏剧与文学研究彻底区分开来。把剧场当作一个符号系统来进行研究会带来很多的优势。在很多学术研究机构中,戏剧都被归入文学研究的分支,变成了与诗歌、散文、小说等类似的文学体裁,对戏剧人物的分析不会离开文本的范畴。这种传统的戏剧批评没有将戏剧放入剧场的语境,让人阅读,而不是观看,因此忽视了戏剧最基本的功能。戏剧是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进行的事件和行动,而不是单个维度的阅读事件。一旦确认戏剧的行动特性,单个作者的假定就被推翻了,因为戏剧的行动需要表演者、导演、技术团队等人员的协作参与,只有如此才能最终制造出戏剧事件。戏剧进程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戏剧绝不能被当作单纯的文学样式来进行研究。

其次,部分导演和舞蹈动作设计者积极地把符号学应用到实践之中。在其中,表演被看作是一个连贯而控制得宜的话语模式,可以被当作一个表演文本。尤里·洛特曼(Yuri Lotman)认为:“剧场表演提供了大量多变和复杂的成分,这些成分可以被毫无困难地定义为符号学百科全书。” [1] 因此,他把剧场表演当作了进行符号学研究的理想实验室。戏剧符号学为研究数量巨大而丰富的剧场现象和资源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工具。尽管这些工具有时复杂难懂,也有专门的术语,但是这毫无疑问是研究和处理剧场话语的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本书着重对戏剧符号理论中剧本文本的各个系统和范畴进行介绍和论述,试图在较大较完整的框架内勾勒出戏剧符号理论中的剧本文本理论。本书由导论、基础理论和剧本文本研究三大部分构成。导论部分界定了戏剧符号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与范围,重点回顾了西方戏剧符号理论的研究史,介绍了国内的戏剧符号理论研究状况,最后指出本书的研究内容、研究重点与研究贡献。基础理论介绍戏剧符号理论的基本范畴,如结构与系统范畴;semiotics和semiology两个符号学体系研究的区别;表演文本和剧本文本。在明晰戏剧符号学和相关理论的关系和区别,分清戏剧符号理论的研究重点之后,阐述戏剧符号化的过程,符号的类型研究,提出符号在戏剧中的转义和转换功能,最后还研究了置于前景范畴。其他与剧本文本和表演文本密切相关的范畴将在各部分分别阐明。

剧本文本研究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分别阐述剧本文本的可能世界、剧本会话、剧本文本中的舞台说明和剧本人物等系统和范畴。第二章剧本文本的可能世界是将可能世界理论应用到剧本文本研究中,试图建立一个与剧场交流系统相对应的完整的系统体系。剧本可能世界的建构前提和特征,现实世界和剧本可能世界的交互影响,以及人物和读者的次生世界都将在此进行讨论。故事和情节的区分和研究也将在这一章中进行。第三章对剧本会话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戏剧分类学、戏剧话语和日常话语,以及剧本会话的主要特征。第四章阐述剧本文本中的舞台说明,提出了舞台说明的类型和发展历程。第五章集中探讨剧本人物的功能,介绍行动素模式分析人物功能的有效性。剧本人物的行动和剧本人物的传统研究也在本章中得到阐明。

本书的研究重点和主要贡献在剧本可能世界范畴。剧本可能世界范畴是与剧场交流系统相对应的剧本世界,它让戏剧符号理论研究更为完整,这是一个较新的,也是极有意义的范畴。把剧本文本看作提供给读者的一个假定性的整体结构,让读者通过阅读剧本语义产生想象,从而进入剧本可能世界中。因此,剧本可能世界本质上是一个虚构的世界。在剧本世界中,剧本人物展开行动,经历事件,与剧场交流系统相类似,但并不相同。建构剧本可能世界需要三个前提,即文化规约、认知机制和心理模式。文化规约包含读者的文化经验背景和读者对剧本惯例的认知。认知机制是读者根据常规因果关系、必然律和可然律等认知规则,对事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所做出的必然推断,包括他对可能的因果关系的猜测、对信息的空白处的填充,等等。读者的心理模式是读者对剧本反事实特征的认定。剧本可能世界拥有三个特征:反事实特征、反身性特征以及动态时间层次特征。

总之,戏剧符号理论是极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剧本系统和剧场系统。以往的研究者认为,戏剧符号理论主要对表演文本分析起作用。因为戏剧符号理论将表演文本当作一个剧场交流系统,包含所有与表演相关的符号和子系统,研究这些子系统的意义生成过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介绍并研究的剧本可能世界范畴弥补了戏剧符号理论的不足,让戏剧符号理论的适用度更大、更广。本书认为,戏剧符号理论对今天的戏剧研究仍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理论,不应被埋没在故纸堆中,被人遗弃。

[1] Yuri M.Lotman,“Semiotica della Scena”, Strumenti Critici ,Vol.15,No.1,1981,pp.1-29. uSm0JfEJV5mzpoZOEGlDRQQ1y21/+lM1f21pXKXN+IPJAzNt55GZcd0zInXMSXx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