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年1月28日,梅耶荷德出生在俄罗斯中南部小城奔萨的一个日耳曼裔酒商家庭,原名卡尔·杰奥多尔·卡齐米尔·梅耶戈德,有七个兄弟姊妹。梅耶荷德的父亲艾米尔·费奥多罗维奇·梅耶荷德是犹太人,之后从犹太教转入路德教,并始终以新教传统培养自己的孩子。他曾经营一个酒厂,属于当地的富商之一,但他多年疾病缠身,临死前所经营的酒厂也濒临倒闭。母亲阿里维娜·达尼洛芙娜知书达理,爱好文学与戏剧,对梅耶荷德影响很大。得益于父母都是戏剧艺术爱好者,演员、画家、音乐家等常常是家中的座上客,在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熏染之下,梅耶荷德自小就喜爱文学和音乐,可谓耳濡目染,同时对戏剧表演更是充满好奇与浓厚的兴趣,中学时代便开始参与戏剧演出,展示出特有的敏锐与热情。1895年,梅耶荷德从奔萨中学毕业并考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同年,他改信东正教,并为纪念他喜爱的作家符谢沃洛德·米哈依洛维奇·迦尔洵而将自己的名字也改为符谢沃洛德,同时脱离普鲁士国籍,改为俄国公民,从此以全新的身份符谢沃洛德·艾米里耶维奇·梅耶荷德开始生活。进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习后,无论是法学课程还是周遭的同学都让他心生厌倦,在大学二年级毅然决然地结束了法律系的学习生活,怀着对戏剧艺术的热爱,转而考入由涅米洛维奇·丹钦科创办的高等音乐专科学校,开始学习戏剧表演。
1898年,梅耶荷德戏剧学校毕业后,与其他毕业生一起加入了莫斯科艺术剧院,这一年成为梅耶荷德戏剧生涯的重要起点。在莫斯科艺术剧院工作期间,他参演多部戏剧,扮演了《沙皇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中的瓦西里·舒伊斯基、《伊万雷帝之死》中的伊万雷帝、《意大利商人》中的阿拉贡王子、《第十二夜》中的马尔沃利、《海鸥》中的特列普廖夫和《三姐妹》中的图森巴赫等角色。
1902年,梅耶荷德离开莫斯科艺术剧院,与科舍维尔罗夫在赫尔松共同组建了俄罗斯戏剧演员剧团,后更名为“新话剧社”,并一直沿用至1906年夏。该剧团在尼古拉耶夫和塞瓦斯托波尔排演了多部戏剧。在两年半的时间里该剧团共进行了250部戏剧演出。在最初阶段,梅耶荷德主要效仿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舞台设计来排演戏剧,之后开始独立探索自己的戏剧风格。“新话剧社”还先后在不同的城市进行巡演,包括赫尔松、第比利斯和波尔塔瓦等,在当时的戏剧圈内知名度与日俱增,产生一定的影响。
1905年初,梅耶荷德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邀请,回到莫斯科,开始在波瓦尔斯卡娅大街主持戏剧实验学校的工作。其间与年轻作曲家伊里亚·萨茨、画家尼古拉·萨普诺夫和谢尔盖·苏杰金合作,实验性地排演了梅特林克的《丁达奇尔之死》和霍普特曼的《什留克与雅乌》。
1905年10月,戏剧实验学校关闭,梅耶荷德再次组建赫尔松的剧社前往波尔塔瓦进行演出。巡演期间梅耶荷德结识了著名女演员维拉·科米萨尔日芙斯卡娅。1906年8月,在后者的邀请下,梅耶荷德开始在位于彼得堡军官巷的科米萨尔日芙斯卡娅私人剧院担任导演工作。
虽然,梅耶荷德在科米萨尔日芙斯卡娅剧院只停留了一年(1906—1907),但这一年却是梅耶荷德导演之路发展的重要阶段,他在此进行了具有探索意义的象征主义戏剧实验,提出了“雕塑戏剧”原则,对舞台动作和言语的塑造特点以及布景和灯光设计进行大胆创新,为假定性戏剧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06年11月22日,由他导演的梅特林克的剧作《修女贝阿特丽莎》获得巨大成功,成为梅耶荷德导演初创时期的凯旋之歌。同年还排演了勃洛克的《滑稽草台戏》,不仅首次采用了“台中台”的原则,梅耶荷德本人还在戏中扮演了皮耶罗一角,也被后人奉为经典之作。
这一时期是梅耶荷德戏剧实践革新的突破性阶段,他不仅成功地导演了数部剧作,而且开始进行文字创作与翻译工作。1906年,他写作的多篇关于戏剧的文章陆续发表在杂志上。这些文章于1913年被编为合集《论戏剧》出版,这也是梅耶荷德一生最重要的戏剧著述。
离开科米萨尔日芙斯卡娅剧院后,梅耶荷德出人意料地接受了皇家宫廷剧院的工作邀请,与圣彼得堡亚历山大剧院和马林斯基剧院的艺术总监亚历山大·戈洛温合作,在亚历山大剧院排演了莫里哀的《唐·璜》、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和莱蒙托夫的《假面舞会》,在马林斯基剧院编排了格鲁克的歌剧《奥菲欧》和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十年间,梅耶荷德在宫廷剧院共排演24部戏,其中包括3部歌剧。与此同时,梅耶荷德还以达佩尔图托的笔名在其他剧院进行戏剧试验,包括“塔楼剧院”“小喜剧之家”等。1913年,应尼·鲁宾斯坦的邀请,梅耶荷德在巴黎沙特莱歌剧院排演了邓南遮的歌剧《皮萨内洛》。
1908年,梅耶荷德在其位于茹科夫斯基大街的寓所成立了第一个戏剧学校,一年后关闭。与此同时,梅耶荷德还在丹涅曼戏剧中学、波洛克音乐戏剧班从事教学工作。1913年他在彼得堡再次成立了自己的戏剧学校,1914年至1918年初该学校迁至鲍罗丁大街。1914年至1916年出版期刊《对三个橙子的爱》,出版八期后停刊。
十月革命后,梅耶荷德成为新型苏维埃戏剧的创始人之一。1918年8月,率先加入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开始在戏剧委员会工作。在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之际,在马列维奇的布景设计配合下,梅耶荷德导演了马雅可夫斯基的《宗教滑稽剧》。1920年9月至1921年2月,担任苏维埃教育人民委员会戏剧局局长,提出“戏剧的十月”纲领,代表性剧作是维尔哈伦的《曙光》。1922年,导演了克罗梅林克的《宽宏大量的乌龟》,被视为结构主义戏剧的经典之作,也是首部按有机造型术原则表演的戏剧。
1920年“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第一剧院”成立,1923年更名为梅耶荷德剧院,1926年正式更名为梅耶荷德国立剧院。20世纪20年代初是梅耶荷德的戏剧丰产期,最重要的戏剧作品包括《肥缺》《森林》《委任状》《钦差大臣》《聪明误》《臭虫》《洗澡》《最后的决战》《茶花女》等。梅耶荷德还曾携剧团到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进行巡演。1923年3月,梅耶荷德被授予共和国人民演员称号。
1938年,梅耶荷德国立剧院被关闭。此后,梅耶荷德开始从事歌剧导演事业,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去世后,他成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国家歌剧院的主要导演,并完成了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开始的威尔第歌剧《弄臣》的排演。1939年6月15日,梅耶荷德在莫斯科全苏导演会议上反驳了指责他“形式主义”的论调,其戏剧工作至此全面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