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给予学生更多主动参与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课堂逐渐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在这个背景要求下,作为数学教师亟待研究并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动态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出现了很多变化。学生为主体的动态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观察”“思考”和“探究”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在精心设计下构成的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全面发展的学习氛围;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过程。动态课堂可以减少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时间,增加学生相互交流和提出个人见解的时间,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表达、概括能力。有利于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驾驭所学知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课堂充满“鲜活与生动”,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在我国,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持续了很长时间。早在1979年上海市育才中学校长段力佩就率先发表论文《有领导的“茶馆式”的教学形式——读读、议议、练练、讲讲》,1983年江苏常州市提出了“尝试自学”,接着江西修水县、四川忠县、湖南龙山县、宁夏灵武县、黑龙江北安市等地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提倡“先学后教”“先做后讲”,都收到了良好效果。之后又产生了以邱学华先生为代表的“尝试教学法”以及江苏洋思中学的“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的提法(即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还有山东杜郎口提出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等等,一时间形成了若干基本策略。但无论哪一种策略,其本质都是要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交流,都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突破口的。

华东师范大学叶谰教授所著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蔡祖泉所著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等为我们更深入地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与研究我们发现:上述许多研究是针对初中教学的。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前辈和同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探究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张扬他们的个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求知成长的乐园,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本书是由北京市朝阳区特级教师童嘉森指导,由“贵阳童嘉森高中数学工作室”学员,贵阳市多名优秀一线高中数学教师执教,通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以学生为主体动态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课题,整理出的高中数学概念课、阅读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活动课、竞赛辅导课七种不同课型下的优秀课堂实录。教师课堂教学中,在情景设置、问题设置、学生活动、探讨交流、信息化手段的使用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设计,教学过程基本符合“三少三多”原则,容量少、剖析多;讲授少、互动多;平淡少,情感多。本课堂实录,是课题组的重要成果之一,有很多可供同人借鉴之处,当然,也有许多疏漏和尚需改进的地方。

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更多的高中数学教师认识到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以学生为主体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且能够自觉地接受动态生成课堂的理念,不断学习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不断研究和探索积极创建动态,生成自己的高中数学优秀课堂。

编委会
2019年4月 NWv2SR32wDR8M1HotPot4UtmQgaajG9Ta8XHzM6X6sGXbOs1SUqGpnaI0wKTpcQ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