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中国现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现代会计的产生

1840 年以后中国经济与社会管理体制的多次变革,导致了三次重大的会计改革。1840 年鸦片战争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侵略破坏了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造成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某些客观条件,促进了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产生,也加快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自给自足经济相适应的传统中式簿记,已难以适应当时经济管理的需要。西方复式簿记的传入,导致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重大的会计改革。1905 年清代著名学者蔡锡勇所著《连环账谱》一书,将西方借贷记账法正式引入中国,掀起了中国会计发展史上第一次会计改良、改革运动。20 世纪20、30 年代,以中国著名会计学家、教育家潘序伦先生为首的改革中式簿记学派和以中国著名会计学家徐永柞先生为代表的改良中式簿记学派为借贷复式簿记在中国工商界的推广使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中国地广人多,经济发展不平衡,且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西方复式簿记的推广使用仅限于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改良与改革的争议并未真正解决,大部分地区仍沿用传统的中式簿记。这意味着这一时期的会计改革是不彻底的,改革的任务并未完成,这是由当时仍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二、中国现代会计的发展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为了适应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的特点和要求,引进了苏联的会计模式,结合中国的特点,有所创新,形成了为计划产品经济服务的会计学体系。苏联模式的引入是对旧中国会计理论、制度、方法的变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彻底的会计改革,也是中国会计发展史上第二次重大的会计改革。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这次会计改革对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会计方法、建立会计秩序、提供会计信息、培养会计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间于 1962 年所作出的“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科学论断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 1979 年以前 30 年中,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与管理的需要对会计学体系和会计制度体系进行了若干改革,并开展了关于社会主义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结合中国的特点创立了增减复式记账法,并进行了借贷记账、收付记账和增减记账等三种复式簿记的对比、分析和应用,这些都是对苏联会计模式结合中国特点所进行的发展与变革,也是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管理的需要所决定的。

三、中国现代会计的改革

(一)中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进行的会计改革

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进行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决策,使中国的会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80 年 10 月 29 日至 11月 7 日召开的全国会计工作会议,改变了“会计是经济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的提法,指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中国的会计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一阶段的会计改革工作主要围绕着以下几方面进行:(1)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制定、修订有关会计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一个以《会计法》为主体的中国会计法规体系;(2)通过颁发《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等文件,对会计人员专业技术任职问题进行了规范;(3)注重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4)开展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活动,全面提高会计工作水平;(5)建立注册会计师制度,推动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发展;(6)通过颁布有关规定,规范会计电算化行为,促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7)开展会计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注重中国会计学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1991 年 7 月财政部印发了《会计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中国会计改革的方向、目标和主要任务。《纲要》指出:“会计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强化会计的经济管理职能,促进双增双节,提高经济效益。”该纲要对指导会计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开始,针对改革开放的需要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新生事物(例如基本建设借款、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等),中国曾三次修订印发了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二)中国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进行的会计改革

1992 年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使中国的会计改革找到了新的立足点。《企业会计准则》和分行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第三次重大会计改革迈出了转轨变型的关键性一步。如果说自 1979 年以来在会计改革上所做的一切努力属于第三次重大会计改革的预演和基础准备的话,则围绕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所取得的一系列会计改革的突破性进展,表明第三次会计改革已全面展开。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1992 年11 月30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 4 号)和《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 5 号),随后又先后印发了《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等 10 个分行业财务制度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等 13 个分行业会计制度,从 1993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中国从 1995 年开始印发具体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1997 年 5 月 22 日印发了中国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财会[1997]21 号),自 1997 年 1 月 1 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

到 2003 年底为止,中国陆续出台并逐步修订了 16 个具体准则,包括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收入,债务重组,建造合同,投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交易,或有事项,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中期财务报告,存货固定资产。

中国曾在 1998 年 1 月 5 日印发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财会[1998]7号),从 199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进行了统一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积极尝试。

中国在 2000 年 12 月 29 日印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 号),从200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取代了试行了 3 年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除了《企业会计制度》以外,中国还曾分别出台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1]49 号)和《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 号),分别适用于金融类企业和小企业的会计核算。

为了适应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会计核算的需要,中国从 2001 年开始出台专业会计核算办法。财政部 2001 年 9 月 12 日印发的《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1]53 号),是中国第一个专业会计核算办法。以后,还陆续出台了《电信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2]17 号)、《民航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3]18 号)、《从事银行卡跨行信息转接业务的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2]23 号)、《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3]27 号)、《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4]1 号)、《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4]4号)、《保险中介公司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4]10 号)、《投资公司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4]14 号)、《电影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4]19 号)、《水运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4]20 号)、《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5]1号)、《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5]17 号)等专业会计核算办法。按照财政部的规定,企业需要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执行专业会计核算办法。

(三)中国从 21 世纪初开始进行的会计改革

中国从21 世纪开始进行以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为主要目标的改革。2005 年11月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通过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署协议,做出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承诺。2006 年 2 月 15 日包括基本准则和 38 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意味着中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2010 年 4 月 2 日,财政部正式印发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财会[2010]10 号),提出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的主要项目和时间安排。

到 2017 年底为止,伴随着 12 个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合营安排,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四项具体准则和修订后的基本准则以及职工薪酬、财务报表列报、合并财务报表、长期股权投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会计、金融工具列报、政府补助、收入等具体准则的陆续公布或印发,中国逐步跟上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变革的步伐。

中国还将通过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趋同上取得新的进展。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得到了国际上的充分肯定。2007年 12 月 16 日,中国内地与香港签署了两地会计准则等效联合声明,确认两地会计准则实现了等效。2008 年 12 月 12 日,欧盟委员会就第三国会计准则等效问题发布规则,决定自2009 年起至2011 年底的过渡期内,允许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境内市场时采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2012 年 4 月 12 日欧盟委员会做出2012 年第 194 号实施决定,通过了对 2008 年第 961 号实施决定进行的修改,从2012 年 1 月 1 日起,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年报和中期报告,应被认为与按照欧盟认可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年报和中期报告等效

2015 年 11 月 18 日,财政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重申了全面趋同的目标,以及通过成立联合工作组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意向。 czDc5qglgsqEjjdc+4nB6WgNlDTRf/MyMQMO9xFh6HvmA5umWQ7wa+zKigaaEEm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