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国际现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994 年国内外会计学界隆重举行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简称《数学大全》)问世 500 周年的纪念活动,反映了一个重要的事实:1494 年帕乔利的这本名著在意大利威尼斯城出版发行,标志着现代会计学的产生。现代会计学 500 年的发展史充分说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相应产生的经济管理需要,是现代会计学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500 多年来,科技革命推动着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也促使着现代会计理论与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与完善。成本会计学与管理会计学的产生与发展,使现代会计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极大地丰富了会计理论与方法宝库。实践证明,会计具有能够推动经济乃至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巨大作用。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反过来会计又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推动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的进步。当前,中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正在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会计模式而进行一场伟大的会计革命。研究科技革命与会计发展的关系对搞好中国的会计改革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现代会计的产生及其原因

会计学也像其他任何学科一样,有着其产生、发展、形成、演进的历史过程。会计学的发展史表明,经济发展与管理的需要,是现代会计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13 世纪初的意大利北部城邦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地出现了发达的商业与金融业;商业与金融业经营管理上的需求使复式簿记得以产生并流转开来。1494年 11 月 10 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城出版发行的划时代巨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复式簿记方法,使复式簿记成为一门完整的科学,拉开了现代会计学发展的序幕。

二、现代会计的发展

(一)簿记以及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簿记学的发展与创立,从 15 世纪末到 19 世纪中叶经历了近 400 年的风雨沧桑。在此期间,尽管于 18 世纪发生了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产业革命,工厂化的机器生产方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但以作坊、工场手工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以独资或合伙经营为主的企业组织形式,仍占主导地位。人们最为重视的仍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富积累,这就使得反映经济业务的簿记学和反映企业债权债务情况的资产负债表在此期间得以较快地发展。

17 世纪初,荷兰数学家、会计学家西蒙·斯蒂文最早提出了编制资产负债表的设想。在其思想影响下,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在 1671 年 4 月 30 日的股东大会上,报出了第一份准公开的资产负债表。1844 年,英国发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认可公司独立法人地位的法律:合作股份公司法,明确要求合作股份公司编制年度资产负债表;1857 年,德国法律也明确要求编制年度资产负债表。

19 世纪铁路的诞生和以内燃机发明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得大规模生产经营成为可能。大规模生产所需的巨额资金决非独资或合伙所能承担得了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导致了由较多的私人投资者或财团共同提供资金的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形式的形成。这样就产生了两个新的问题:一是股份公司要在法律上成为“法人”,并明确其在投资、经营、交易等方面所有债权、债务的权利和责任;二是要准确地核算损益,定期向投资者和债权人反映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并对企业的损益进行分配。这一系列新的业务导致了成本会计学的出现,使现代会计学从19 世纪中下叶开始进入了发展的第二阶段,即成本会计学的发展演进历史时期。

早期成本会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为确定损益提供成本数据。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研究院的成本会计学权威尼克逊教授曾经认为,成本会计在其发展的早期,主要是对工厂产品成本的计算,用于存货计价、决定损益和制订售价。这意味着,早期的成本会计以满足确定损益和编制财务报表需要为限,并未形成健全的成本会计制度。根据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 1916 年的一份调查报告,当时美国工商业仅 10%有产品成本;40%有约略的估计;50%连估计成本也没有。由于企业只注重成本核算,不注重成本管理,难免造成产品成本高,缺乏竞争能力。随着生产发展,规模扩大,企业表面一片“兴旺”,实际上危机四伏。20 世纪 20 年代发生的经济大危机,使美国有 40%以上的企业垮台倒闭。原因有许多,但缺少对生产耗费的监督,不重视经济效益,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 20 世纪 30 年代初开始,成本会计学进入了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成本会计工作,主要围绕着以下三方面展开。

1.建立标准成本制度

制定标准成本,建立标准成本会计制度,是企业控制产品和劳务成本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制订与完善产品和劳务的标准成本,有助于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实际耗费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2.实行预算管理

企业在建立产品和劳务的标准成本和预定间接费用分配率的基础上,通过编制营业预算以反映产品和劳务成本控制的总目标;并运用弹性预算方法与标准成本相配合,以控制费用支出,降低产品和劳务成本。

3.建立责任会计制度

企业在制订产品标准成本、实行生产过程成本控制和业绩考核的基础上,开始建立与实施责任会计制度。

在这一阶段,成本会计处理技术、程序和原则不断改进;成本计算方法由制造业推广到其他行业;成本会计的实务从记录、归集历史成本向以成本控制为主发展;成本会计的作用由确定产品成本扩展作为管理的工具和制订产品售价的依据;等等。这些标志着一个健全、完善的成本会计制度正在逐步形成。如果说早期的成本会计学仍然是普通会计学的附带部分的话,则这一阶段成本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足以表明成本会计学已从普通会计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会计学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民用物品奇缺,物价高涨,获利容易;而军用产品,则以保证供应为目的,价格从宽。为了保证军火数量与质量,美国政府采用了实际成本加成的定价制度,这意味着成本越高,利润越大。这种做法容易使企业忽视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成本会计学的进一步发展。战时会计人员缺乏,先进的会计理论与实务难以建立和实施,也是会计理论与实务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管理会计的产生与管理科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20 世纪初,由于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得企业强烈地意识到,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努力降低成本、费用,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适应该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产生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制),为管理会计概念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1922 年,奎因坦斯在其编著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管理会计的概念。但鉴于当期的历史环境,管理会计单独成科的条件并未成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形势: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使生产力获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另一方面,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日益突出,迫使企业去寻找国外市场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这导致了市场竞争国际化。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国际大资本、跨国公司的形成,国际金融不稳定,生产经营日趋复杂,市场情况瞬息万变,资本收益下降等等,都不断地扩大了矛盾,加剧了竞争,加深了危机。在新的形势下,企业的生产技术如果不发展,管理工作如果没有新的提高,就会被挤垮、淘汰。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对于在企业管理中以提供财务成本信息为主的管理实践,就迫切要求进行理论总结以求不断提高,在新的基础上形成相对独立的会计管理领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新的会计领域形成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为了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为了促使企业管理部门重视预测与决策工作,加强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与业绩考核,以提供未来的财务成本信息为主、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管理会计就从传统会计中独立出来,成为与财务会计(传统会计中对外服务部分)并驾齐驱、相对独立的现代会计领域。传统会计划分为对外为主的财务会计和对内为主的管理会计两大部分,传统会计学划分为财务会计学与管理会计学两大理论体系,标志着现代会计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52 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年会正式采纳了“管理会计”的表述并用来统称企业内部会计体系,标志着管理会计的正式形成

现代管理会计是在传统会计中的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的成本会计侧重于成本的记录与计算,而现代成本会计则以成本计算为基础,但侧重于对成本概念的理解,向成本规划、预测、决策、控制等方面发展。成本会计的作用从侧重于提供过去的成本信息向侧重于提供未来的成本信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方面发展,这就使得成本会计与现代管理会计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原来从属于成本会计学的一部分内容如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差异分析、成本特性分析、本量利分析等等,已成为现代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中国会计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将成本费用管理完全纳入企业内部管理。这意味着,现代成本会计已完全成为现代管理会计领域的一部分。应当指出的是,确定与损益有关的财务成本费用与确定产品成本是两项完全不同的工作。前者需严格遵循会计准则以及有关规定,以保证据以编制的财务报表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而后者则是完全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在管理会计中对产品成本的计算与反映,取决于企业内部成本规划、成本决策、成本控制以及业绩评价与考核的需要。从这一意义上,成本会计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来研究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及其选择的;变动成本计算、标准成本计算、责任成本计算、制造成本计算、作业成本计算等成本计算方法的产生及运用,就是这一基本思路的具体体现。将材料采购过程中的非合理损耗从材料采购成本中剔除;将停工待料损失、生产人员闲置、非正常性废品损失等与生产人员责任无关的经济损失不列入产品成本,有利于对产品成本的有效控制与考核。而这些损失,则属于财务成本费用的组成部分。将成本会计学纳入管理会计学的范畴,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由管理会计的性质决定的。

财政部于 2014 年 10 月 27 日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 号),提出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在企事业和行政单位大力发展管理会计的基本要求。2016 年 6 月 22 日,财政部印发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财会[2016]10 号),明确了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管理会计的目标、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当遵循的原则、管理会计应用环境、对管理会计活动的定义以及单位应用管理会计涉及的相关工作、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及其主要应用领域以及管理会计信息与报告等内容。2017 年 9 月 29 日,财政部印发了《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100 号——战略管理》(财会[2017]24 号)等 22 项具体指引,标志着中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

(三)国际会计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交往的扩大,国内国际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形成等,在客观上对会计信息的社会化、标准化提出了要求。美国会计师协会于1938 年成立了会计程序委员会,负责制订会计准则,标志着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正式形成。1959 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了会计原则委员会;1973 年 6 月成立的财务会计准则理事会取代了原来的组织,成为独立的权威性财务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在美国会计准则的影响下并源于对会计趋同的需要,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也纷纷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开始着手制定各自的会计准则。1973 年 6 月,由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日本、墨西哥、英国和美国等 9 个国家的 16 个主要会计职业团体发起,在英国伦敦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始制定与发布国际会计准则,标志着国际会计准则一体化开始形成。

2001 年 4 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取代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始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到 2017 年底,共发布了 17 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四)物价变动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从 20 世纪 60 年代末开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促使了通货膨胀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现行购买力会计模式、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现行销售价格会计模式等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发展,丰富了现代会计理论,也对传统会计原则惯例等提出挑战。例如,通货膨胀是导致“实物资本保全”理论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货膨胀使人们开始重视对“利润概念及其确定”问题的再认识,并将此纳入高级财务会计研究的重要内容。国际会计准则第 15 号和 29 号,原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 33 号及其补充和修订、第 89 号(代替第 33 号),原英国标准会计实务公告第 16 号等会计准则中已涉及通货膨胀会计处理问题,对规范通货膨胀会计实务、丰富通货膨胀会计理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mS5q8PLdI1wwkmHFHXOwLthuwlDXC/xjWAARSXwXGcyVH02N+gHho93YapIEPm/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