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研究主题

为全面了解教学交往问题研究的基本状况,有必要按照文献篇目数从少到多的排列顺序对各个主题的相关研究进行整体梳理。同时,也对这些不同主题相关研究中英语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

一、教育交往

共搜索到教育交往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86篇(见表1-3)。

表1-3 教育交往问题研究相关文献检索结果

搜索结果显示,在各相关主题的文献中,以“教育交往”为篇名的文献最少,只有86篇。除2004年相关文献篇目数达到10篇之外,其余年份相关文献篇目数都是个位数。相关文献最早出现在1994年,2019年没有出现相关文献。

在这86篇文章中只有26篇文章的被引频次超过10次,被高频引用的相关文献见表1-4。

表1-4 教育交往问题研究被高频引用的相关文献

早期文献提出21世纪人类交往的实践格局呼唤用对话取代异化的交往关系,实现主体间的视野整合,培养以存在为目的的主体间性的类主体,这种类主体不同于以占有为目的的单子式主体性的个人主体。 因而,需要秉承教育交往理念,用交往精神来审视和改造现代教育,使教育理念实现从“塑造”到“交往”的转变以及教育实践形态实现从“独白”到“对话”的转变。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有学者开始探讨教育交往在建构个体、实现自我解放与超越、促进学生道德自主成长和教学主体角色转换等方面的功能,分析现代教育交往的缺失、阻隔、言语困境与重建,并进一步提出教育交往实践的基本结构。 近期的研究则注重从文化哲学 、雅思贝尔斯 和承认理论视域 等不同视角展开相关研究。当今的教育交往范式正在实现从主体间性到他者性的转型。

没有检索到以“英语教育交往”为篇名的相关文献。

二、课堂交往

共搜索到课堂交往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99篇(见表1-5)。

表1-5 课堂交往问题研究相关文献检索结果

搜索结果显示,在各相关主题的文献中,以“课堂交往”为篇名搜索到的文献也比较少,只有99篇。除2008年相关文献篇目数超过10次之外,其余年份相关文献篇目数都是个位数。相关文献最早出现在1995年,2019年没有出现相关文献。

在这99篇文章中只有17篇文章的被引频次超过10次,被高频引用的文献见表1-6。

表1-6 课堂交往问题研究被高频引用的相关文献

最早关于课堂交往的文献是南京师范大学的程晓樵、吴康宁、吴永军和刘云杉等人在1995年发表的3篇文章,分别探讨教师课堂交往行为的对象性差异、学生课堂交往行为的主体差异和我国小学课堂交往实践构成的社会学分析。此外,早期文献还包括张大均和张斌1999年发表在《社会心理科学》的《课堂交往的社会心理学分析》一文。研究相关问题的代表人物为张希希,其主要相关研究成果包括1篇博士学位论文和2篇学术期刊论文,具体探讨有效的课堂交往及其意义和策略。 中期的相关研究开始关注主体性教学、课堂交往的现实偏误及其矫正等。近年来的研究在关注国内外比较研究 的同时,更加注重将课堂交往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各学科教学之中。

共搜索到4篇英语课堂交往方面的相关文献,包括3篇期刊论文和1篇硕士学位论文。发表年限和篇目数分别为:2005年1篇、2011年1篇、2012年1篇和2016年1篇。其中,2篇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交往凸显的问题及其对策 ,另外2篇探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交往问题。研究指出,中学的英语课堂长期以来沉醉在“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中,忽略了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往互动。但只有编织英语课堂交往的经纬线,让用课堂交往和英语交流成为一种习惯,才有可能学好英语这门语言 。其并针对英语课堂交往中存在的虚假交往、垄断交往、独裁交往、师生交往冲突等阻碍学生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英语课堂交往的合作学习策略、提问策略和情景设置策略。

三、教学交往

共搜索到教学交往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299篇(见表1-7)。

表1-7 教学交往问题研究相关文献检索结果

搜索结果显示,在各相关主题的文献中,以“教学交往”为篇名搜索到的文献比较多,有299篇。其中,2007年达到了20篇、2010年达到了23篇、2015年达到了32篇,有12年的相关文献篇目数在10多篇,有7年的相关文献篇目数只是个位数。

在这299篇文章中有56篇文章的被引频次超过10次,被高频引用的文献见表1-8。

表1-8 教学交往问题研究被高频引用的相关文献

续表

被高频引用的文献几乎全部是最早10年发表的文献,这些早期的相关文献明确提出教学交往是现代教学的本质和新理念,主要对交往和教学交往进行哲学分析,探讨教学交往研究的价值导向、方法论和教学论意义,考察素质教育视野中和网络环境中的课堂教学交往,关注中小学课堂教学交往的时间结构、有效课堂教学交往的特征、教师教学交往风格对教学交往有效性的影响以及课堂教学交往的概念、功能、类型、特点、策略与有效性,还对课堂教学交往进行了现场观察,并深入分析了课堂教学交往中的虚假与真实、缺场与失当。

中期相关研究引入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 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深入分析教学交往的方式、原则与合理化途径 ,具体探讨教学交往中的生生交往和教师角色、教学交往的意义生成,有效教学交往的实现机制以及教学交往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并进一步指明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教学交往“对话”品性的迷失与回归。 与此同时,教学交往研究走入课堂实践,出现了高中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的看法 和中学教师课堂教学交往的行为意向 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以及一些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

近年来,学者对教学交往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反思 ,进一步关注信息化教学媒体在教学交往中的运用 ,探讨教学交往范式从主体性、主体间性到他者性的转型 ,实现为他者负责的教学交往 。与此同时,教学交往研究进一步走入课堂实践,出现了对教学交往研究的文献综述。

共搜索到2篇英语教学交往方面的相关文献。其中,1位初中英语老师提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填鸭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认为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改变旧的传统观念,要求以“对话”作为教学中交往的主要途径或形式。 重庆市教育学院的胡红梅则分析了小班化英语教学交往让师生在优化情境交往中实现互动、让师生在优化情境交往中实现角色“互融”和让师生在优化情境交往中个性化“互进”等“三互”策略。

四、师生交往

共搜索到师生交往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398篇(见表1-9)。

表1-9 师生交往问题研究相关文献检索结果

最早的相关文献是陈枚于1986年发表在《心理学报》的《试论师生交往的师生心理结构》。其中有54篇文章的被引频次超过10次,被高频引用的文献见表1-10。

表1-10 师生交往问题研究被高频引用的相关文献

续表

早期的相关研究主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师生交往,中期相关研究对师生交往的不同风格和不同类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从不同理论视野对师生交往和具体课堂进行研究,后期相关研究在引入不同研究视野的同时进一步拓宽研究的内容和空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出现了师生交往方面的探讨,陈枚早在1986年就尝试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讨师生交往问题,认为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交往结构由相互影响、信息交流、相互认识三个主要侧面和个性、角色、群体等三个主要层面构成。 经过十来年的研究,学者们逐渐提出了中小学班主任规范管理型、温和放任型、亲近威严型与冷漠专制型等四种不同类型的交往风格 和权力控制型、平等对话型、服务契约型和代理监护型等四种不同的师生交往模式 ,开始从布迪厄资本理论的角度探讨教师的师生交往能力建设 ,在社会学交换理论视域内以师生交往为例讨论感恩教育的限度 ,还从社会互动论视角 和西方批判教育理论 对师生交往进行研究。其不仅从理论高度探讨我国当代师生交往制度的价值,让我国师生交往制度回归教育性,还从实践层面深入分析具体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出现了师生交往研究方面的文献综述,从师生交往的特质、价值导向与方法论、结构能力以及师生交往的异化根源与对策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与总结。 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一步引入生命哲学和关心伦理视域来审视师生交往现实与重建,呼吁超越“技术理性主义”旨趣,深入探讨师生交往生活的公共性建构、课堂隐性文化师生交往的影响、他者对师生交往主体构成性的影响、师生交往空间立体化构筑模式的建构和师生交往的课堂沉默及其唤醒。

没有搜索到英语师生交往方面的相关文献。

五、课堂互动

共搜索到课堂互动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1576篇(见表1-11)。

表1-11 课堂互动问题研究相关文献检索结果

其中,有185篇文章的被引频次超过10次,被高频引用的文献见表1-12。

表1-12 课堂互动问题研究被高频引用的相关文献

续表

续表

前期相关文献既有从一般意义上分析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本质的社会学意义 、探讨课堂互动的策略、特点、有效性及其教学设计、比较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 、分析教师话语在课堂互动中的人际功能 ,也有相当多的文献从课堂互动与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语言输入输出及其应用、语法听写以及英语课堂互动的策略模式和教师话语等角度探讨英语教学中的课堂互动,还出现了国内外课堂互动研究状况述评 以及中外教师英语课堂互动模式对比研究。

中期的相关研究继续开展课堂互动理论研究,深入分析课堂互动的意蕴与课题 ,涉及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情感因素、师生关系的重构和课堂互动模型。课堂互动在大学英语教学和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仍然是研究的热点。相当多的文献集中探讨英语课堂互动模式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主要包括用课堂互动的行动研究来打破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沉默 ,对高中英语阅读课中专家、熟手和新手教师的课堂互动情况进行比较 ,构建二语课堂互动话语中的教师“支架” ,分析大学和高中英语课堂互动中的教师反馈语 。这一时期的课堂互动研究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将反馈技术、Multipoint技术、MouseMischief互动教学平台、多鼠标系统、Leary课堂互动模型、教室应答系统、课堂互动评估系统和CLASS课堂互动评估系统引入课堂互动研究, 还出现了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师生课堂互动的比较研究。 在开展上述各方面研究的同时,也有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课堂互动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涉及课堂互动研究的主题、方法与趋势 ,课堂互动话语研究 ,国内外外语/二语课堂互动研究 和我国外语教学课堂互动研究

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在整体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同时,不断引入面向智慧教室的中小学课堂互动观察工具 、基于ARS的课堂互动双编码分析模型 和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等新的技术手段分析工具,使得课堂互动研究更加具体可行。同时,课堂互动研究成果被进一步广泛运用于各阶段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出现了一定数量高质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课堂互动研究日渐成熟。

共搜索到英语课堂互动方面的相关文献411篇。其中,352篇期刊论文,51篇硕士学位论文,7篇会议文章,1篇报纸文章(见表1-13)。

表1-13 英语课堂互动问题研究相关文献检索结果

有49篇文章被引频次超过10次。其中,2007年李素枝发表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的《中外教师英语课堂互动模式对比研究》被引频次达147次;李丹丽2012年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的《二语课堂互动话语中教师“支架”的构建》,被引频次达112次;韩光2003年发表在《教育探索》的《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互动教学——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被引频次达102次;徐锦芬和曹忠凯2010年发表在《外语界》的《国内外外语/二语课堂互动研究》,被引频次达82次;罗晓杰和王雪2011年发表在《课程·教材·教法》的《专家—熟手—新手教师高中英语阅读课课堂互动比较研究》,被引频次达64次;裴学梅和李敏2006年发表在《安徽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模式和教师话语抽样研究》,被引频次达54次;程熙旭2011年发表在《中国外语教育》的《打破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沉默——提高课堂互动的行动研究》,被引频次达51次;其余文献的被引频次都低于50次。

英语课堂互动问题研究中,使用的研究方法比较丰富,出现了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方面都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在21世纪前十年的相关研究中,有研究者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以英语为母语的本族语教师与中国教师所执教的大学英语课堂对师生交互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 研究认为课堂互动在英语语言“输入”和“输出”之间起桥梁作用,有利于学生掌握语言,改进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还可以通过语法听写的形式在课堂互动和显性二语知识练习中学习写作。 因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促使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并提出了一系列课堂互动策略,并将课堂互动模式运用到大学英语和中学英语教学之中。但课堂现场观察研究结果也显示,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模式主要为启发——反馈——跟踪(IRF)模式,尽管互动频繁,成功率高,教师常用问题启动交互,采用意义协商、及时反馈、元语言和体态语等来维护和平衡交互,但互动内容多为语言操练,缺乏真正意义的语言交际,不利于语言的学习和习得。 有学者通过分析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互动课例和实验研究,深入探讨如何有效组织教学互动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最近十年的相关研究中,有的学者比较了国内外外语/二语课堂互动研究的基本概况、方法、对象与环境、内容,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国内外语课堂互动研究提出了建议。 有学者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数据统计与质化内容分析的基础上,阐述外语教学课堂互动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而指出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并将课堂互动研究成果运用到大学和中小学的英语教学实践之中,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效能、课堂沉默、阅读教学、教学质量等具体问题。课堂互动中的教师话语和反馈语也引起了学者的高度关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环境对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效果和学生问题意识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

六、对话教学

共搜索到对话教学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1584篇(见表1-14)。

表1-14 对话教学问题研究相关文献检索结果

续表

其中有161篇文章的被引频次超过10次,被高频引用的文献见表1-15。

表1-15 对话教学问题研究被高频引用的相关文献

续表

最初几篇关于英语对话教学的相关文献只是讨论通过英语对话而非单独句子的形式来教授英语,其中的对话与交往、互动意义上的对话不同,因而从本质上来讲不属于对话教学研究的范畴。这种类型的文献在所有搜索到的文献中,也占一定数量。20世纪的相关文献多数在探讨学科教学中的语言对话,也有少数文献对对话教学进行了初探和尝试。最早的两篇相关文献出现在1988年和1989年。 到2002年,每年相关文献的篇目数都是个位数。2009年,每年相关文献的篇目数达到三位数。

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正在进入一个社会间相互联系日益紧密为特征的新的历史时期,对话与合作逐渐成为人们的生存样态。作为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 ,对话教学随之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的新理念,相关研究逐渐成为热点。21世纪的前十年,相关研究主要从对话教学的时代特征、概念与要素、模式与策略、含义与价值、内容与方式、特征与原则等方面进行一般性探讨,也具体分析对话教学的课堂设计、实践形式、环境创设、目标设计、理念与原则、问题及方法以及迷失与出路。深入分析马丁·布伯的对话教学思想 ,探讨对话教学的师生观 、课程观 和知识基础 ,认为对话教学是为思维而教,能赋予课堂生命的呼唤,因而,有必要从教学对话走向对话教学。 其还逐步开始关注对话教学的实践以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最近十年,学者从现象学视域 和解释学视域 出发展开对话教学相关研究,主要探讨对话教学的内涵、价值追求及功能、价值意义与实践观照、模式设计与应用策略、课堂心理环境的构建、课堂话语环境的特征与构建以及对话教学关系的多维融合。研究者开始理性反思对话教学理论研究出现的问题及其技术主义倾向 ,提出重建对话教学的方法论 ,实现教学范式向对话教学的转向 ,还出现了系统的文献综述。这一时期的相关研究非常注重理论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对话教学在语文 、数学 、化学 、生物 和历史 等各学科教学以及远程开放教学 中得到广泛运用,还深入探讨对话教学的实施前提、对话教学中的教师倾听、教师的问题意识以及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生成,提出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模式和基于对话教学理论的课堂学习共同体。与此同时,研究者直面对话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客观分析中小学课堂对话教学中的偏误与对话教学低效性的病理,并提出了匡正和纠偏的有效措施。

共搜索到英语对话教学方面的相关文献171篇。其中,153篇期刊论文,11篇硕士学位论文,7篇会议文章(见表1-16)。

表1-16 英语对话教学问题研究相关文献检索结果

其中,只有8篇文章的被引频次超过10次,包括3篇期刊论文和5篇硕士学位论文。最早发表的5篇文献以及后续发表的有些文献,只是探讨语言教学中作为一种特别类型出现的对话,而非交往、互动意义上的对话,和本书关注的主题关系不大。其他交往和互动意义上的对话教学的相关文献多是对一般性的对话教学的移植和简单运用,发表层次也不高,主要是对话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分享,多是关于小学阶段的英语对话教学,也有一些高校、高职、初中和高中阶段关于英语对话教学的探讨,没有必要对这些文献做进一步的详细分析。 FSPIe+GW/+NDXDgb26mZzqsfwMg3BCu5tvKWlRjZLBoTRrrrjftibK4/fWz5IR+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