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鲁剧”传播的奋进之笔与发展困境

第一节 “鲁剧”传播的品牌化建构与精品式生成

“鲁剧”传播的奋进之笔体现在“鲁剧”传播的三个辉煌亮点:“三连冠”现象、“鲁剧品牌”和“山影出品,必属精品”,三者之间在时空次序上依次递进形成了“鲁剧”传播的集中凝练和品质生成,而且具有一致的传承性,标记了“鲁剧”40年来在传播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绩。

笔者认为,三个传播亮点的成型也代表着“鲁剧”传播发展的三个宏观阶段划分。

第一个阶段是山东电视台和山东广播电视艺术团阶段,这一阶段的划分是与“鲁剧”发展史的第一阶段的划分是重合的。这一阶段的传播模式相对保守,媒介发展的语境决定了当时的电视剧传播与当前现状的迥然不同,这里面有一个反差,就是当时的媒介资源属于稀缺资源,它本身的传播张力完全可以架构起电视剧传播的所有流程和效果实现。一部剧集的播出不怕没有人看,只怕受电视机资源的限制而无法观看。所以,那个阶段衡量“鲁剧”传播质量的更纯粹的标准是获奖。在电视剧资源到达受众过程极度窄缩的情况下,唯有具有较高影视素养的专家评审并以奖项的界定来实现形象的确立才是当时提升电视剧传播质效的根本路径。“三连冠”现象的出现进一步传播了“鲁剧”形象并在全国大放异彩,成为业界的佳话,这是“鲁剧”传播的第一次发展高点。

第二个阶段与“鲁剧”传播史的第二个阶段划分也是重合的,这一阶段主要是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主导的阶段。这一阶段新媒体的传播并没有与传统媒体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但是,衡量电视剧传播水平的指标又有了新“成员”,即收视率。如果说“飞天奖”等国家级奖项的评奖代表专业评价的话,那么收视率则具有很好的市场评价标准。虽然,随着媒介技术不断地发展,“收视率造假”等不良现象拉低了收视率评价电视剧传播力的客观度。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收视率还是衡量电视剧传播效度的重要标准。这一阶段,“鲁剧”品牌标记了“鲁剧”的传播新高点。从《大染坊》勇夺全国收视率第一开始,《闯关东》持续标注鲁剧的传播影响力,以再夺全国收视率第一的骄人战绩将“鲁剧”品牌打响全国。同时,“鲁剧”在奖项评选上持续发力,除了延续“三连冠”的优良奖项品质之外,在数量上也火力全开,包揽数项大奖已成为“鲁剧”在“飞天奖”评奖上的常态,与收视率相得益彰,“鲁剧”传播进入品牌化阶段。

第三个阶段与“鲁剧”发展史对应的是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即“鲁剧”传播的精品化阶段,这一阶段是由山东影视传媒集团主导,“山影出品,必属精品”是这一阶段精品化的标志。在这一周期内,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视剧传播的衡量因素打破了单一维度,除了评奖、收视率还有网播量、话题度、口碑传播等种目繁多的评价标准。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语境中,“鲁剧”传播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是发力探索网络剧领域,制作出品了《他来了,请闭眼》(2015年)、《鬼吹灯之精绝古城》(2016年)、《如果蜗牛有爱情》(2016年)等网剧作品,对开掘年轻群体的传播受众圈层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实现品质电视剧与网络小说之间的有机链接,融合网络小说的粉丝基础、年轻群体和女性受众与电视剧大众化表达的优势,生成头部“爆款”剧集,实现更大传播质效的提升,如《琅琊榜》(2014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017年)。三是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提质增效,全力突破。在这一阶段,“鲁剧传播”成功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突围,“鲁剧”海外发行播出成为“鲁剧”传播的新兴时髦举动。《父母爱情》《琅琊榜》《伪装者》《如果蜗牛有爱情》等系列品质“鲁剧”纷纷走出国门,亮相国际市场,在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互联网媒介平台和主流电视台播出,成功将精品“鲁剧”打向国际舞台,实现了“鲁剧”传播的又一次跨越。201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影视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提升‘鲁剧’国际影响力,与国内外优秀团队联合开展拍摄、制作、译制、播出等方面的合作,力推一批重点鲁剧作品输出海外,鲁剧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同时,规划还指出,“要积极鼓励龙头骨干影视企业在海外开设分公司,积极拓展海外销售渠道,进一步加强影视产业对外交流与交易”。这标志着“鲁剧”下一步实施跨文化传播将有政策机制和相应的配套激励措施,在发展进程上也将步入快车道。四是实现传播评价的新媒体标准关注,打造“社交传播+口碑传播+话题传播”的全新宣发营销模式。在社交时代,社交平台的评价交流方式对电视剧传播的影响毋庸置疑。社交传播是基于新媒体平台与人际交流沟通的新型传播方式,这一传播方式的基点载体是互联网,通过弹幕、微博等互联网新兴社交平台的介入加速并扩大了观众意见的表达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一种积极的信息反馈,这种反馈是基于社交平台的一种蔓延式推广,通过社交平台的交流,电视剧集的本身会产生一种沟通效应的裂变,进而放大电视剧的传播能量和作用。因为不是所有“鲁剧”的细节都能在短暂的几十分钟的播出时空区域内被受众充分理解,这还需要社交探讨的挖掘来逐步实现诸多亮点的呈现。所以,这一阶段的“鲁剧”传播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传播逆袭,如《琅琊榜》《欢乐颂》等剧集都是开播一段时日后才跃居收视第一,其中有一个慢慢递增的过程。而且网络平台的收视热度远高于电视的传统平台。比如,古装剧《琅琊榜》开播之际,收视率在0.5%以下,同时段排名第10,而都市偶像剧《欢乐颂》的首播收视率0.567%,同时段排名第13,但随着播出过半,收视纷纷超过1%,一直到最后跃居收视宝座,这与“鲁剧”良好的社交传播设计具有很大的关系。

互联网口碑营销也是这一阶段“鲁剧”传播模式的一大特色。以东阳正午阳光为例,在《欢乐颂》热播之际,剧组的道具组和美术组拿到剧本后,对剧中人物角色的设定、适合的社交平台以及依据剧情细节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研究微博、天涯等平台的用语习惯,将剧集的人物、情节做网感话语的改编,并经营销大号转发,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跟进剧中的经典台词,制作的众多话题经观众口耳相传,展开辐射状的裂变式传播,对剧集传播形成积极的拓展效应。口碑传播成为电视剧传播质效衡量的一个新的重要标准。

话题传播是这一阶段“鲁剧”传播的另一特点。虽然这一传播方式并非“鲁剧”的专利,其他电视剧发行机构也非常注重,但“鲁剧”在话题传播上注重守正品质,并不以演员的绯闻、私生活等作为话题传播的内容,而是借力打力,运用剧集中的人物设计与演员互动的彼此照应来缔造话题热度。比如,电视剧《伪装者》中明楼、明诚和明台三兄弟的组合,电视剧《琅琊榜》中梅长苏和靖王的组合……这样的组合借助互联网的链式传播效应,为受众喜闻乐见,并能够延伸话题的讨论扩大的热度。话题传播的品位性也为传播本身增彩添色。比如,电视剧《琅琊榜》在播出初期市场反响并不算好,但是,随着剧集优质内容的逐步展现,口碑传播的议程设置也全面进行,在网易娱乐、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发布《〈琅琊榜〉详细解析构图及衣服细节》《分析〈琅琊榜〉为什么这么“好看”构图篇》等文章,以接地气的语言和视角对《琅琊榜》的相关特色进行解读,这样的话题设置的格调较高,主要是知识普及式的话题议程设计,话题设计既让观众学习了知识,又体味了剧集创作的匠心,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审美快感,传播良好的效果自然水到渠成,为电视剧的宣发营销也集聚了传播力量。可见,这一阶段的“鲁剧”不仅传统平台的收视率呈现渐入佳境的状态,而且网播量、互联网口碑都有不俗的表现,再配合在“飞天奖”等国家级奖项的闪亮表现,这一阶段堪为“鲁剧”传播的又一个辉煌。

纵观“鲁剧”传播的三个阶段,不难发现传播质效凭借的标准构成维度越发丰盈,评价标准的内容也愈发丰富。电视剧传播所面临的形势不断变化,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有着迫在眉睫的挑战。但是,“鲁剧”传播的可贵之处在于坚持以内容为中心,以精品意识为重心,以山东电视人的优秀传承,不断挑战传播领域的话语高地,缔造了一次又一次的传播高点,成功将“鲁剧”品牌打响全国。虽然,在具体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瑕不掩瑜,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鲁剧”传播依品牌之姿和精品之势,完成了“鲁剧”作为地域性文化品牌在国产电视剧方阵中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蜕变。最终实现了“鲁剧”跨地域跨文化的成功传播,奏鸣“鲁剧”传播奋勇向前的奋进之歌。

可以预期,随着受众影视素养的不断提升,衡量电视剧传播效度的指标会更倾向于受众个体的内生性体验与感受,传播受众将更注重自我的个体体验和审美判断,而不是拘泥于数据标准和网络意见。受众通过自身的体验形成稳固的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艺术认知,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将更加立体全面,而这无疑会增加电视剧的创作难度,但是,也会力促电视剧评价体系的文化自觉。当受众的艺术认识上升到一定的层次和高度,而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刺激,那么,整个电视剧的评价体系也会自觉完成新陈代谢与自我完善,形成更为客观全面的影视评价呈现,观众的自身确认的评价维度里会形成与优质作品的更高层次的交流,电视剧市场也会随之更加完善,从而以高质量的要求完成电视剧创作主题的自我更新和优胜劣汰,实现电视剧创作与发展的新提升与新跨越。

第二节 “鲁剧”传播的问题存在与症结分析

一、“鲁剧”传播的问题

经过40多年的积累,“鲁剧”的创作生产与传播已成为国产电视剧的重要创作部分,具备较强的影响力,备受关注。“鲁剧”以主流话题和事件为题材、以鲜明的地域特色沁润主流文化旨归,构成国产电视剧方阵中特色独具的重要一极。

随着市场环境和媒介发展语境的变化,“鲁剧”的创作生产和传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业界与学界对“鲁剧”的传播问题关注明显不足,缺乏系统研究。在国家倡导“弘扬主旋律”和“电视剧走出去”的背景下,面对同类型地域性电视剧品牌、网剧、国外电视剧等多重挤压和市场分销,“鲁剧”的传播问题亟须引起关注和重视。

(一)三重压力挤占“鲁剧”传播空间

当前,“鲁剧”传播面临着地域市场的分化竞争,面临三重压力的挑战。第一重压力是同类型电视剧品牌的强劲崛起。比如,“陕剧”品牌高位崛起。“陕剧”近三年生产完成电视剧42部1794集,位居西部第一,全国六强,影响力不断提升。其中,《长征大会师》《大秦帝国》等14部电视剧在央视黄金时段首播,《好先生》《那年花开月正圆》等一大批作品在全国卫视热播,赢得广泛好评,《白鹿原》《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等11部作品荣获国内外14项大奖。尤其是在2017年,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与《白鹿原》双箭齐发,前者雄踞同期电视剧收视率榜首,后者实现口碑传播新高度,在电视剧领域掀起西北文化劲风奇观。鲜明的地域特色、精湛的制作水准、爆款的传播热度让“陕剧”以品牌化面貌走入大众视野,成为当前国产电视剧方阵中值得关注的影视现象。另外,“陕剧”也是典型的地域性文化品牌,和“鲁剧”的发展特色相似,在同一个市场竞争,一定程度上会分销受众对“鲁剧”的传播关注,在共同的传播区域内也会形成一定程度的阵地挤压。第二重压力是网络剧的后来居上,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白夜追凶》《无证之罪》《河神》等网络精品剧集的出现,在电视剧市场的竞争中,越发挤占传统电视剧的传播空间。由于网络剧所擅长的“网感叙事”以及贴近年轻受众的爱情、玄幻和悬疑题材的大量运用,让网剧在年轻受众圈层具有绝对的号召力。第三重压力是国际强劲电视剧文化品牌的强势传播,会大量地挤占国内电视剧市场,在对外传播的国际市场上更会增加强大的压力。尤其是韩剧、美剧等制作体系比较成熟的电视剧文化品牌,其先进的制作流程、具有普适性的叙事策略以及极具号召力的明星文化,对国内地域性电视剧品牌的冲击不言而喻。2005年国产电视剧在国际市场上受韩剧的冲击出现跨文化传播的困难,便是有力的印证。

(二)传播渠道融合度分化

传播渠道是电视剧传播过程的核心环节,对实现电视剧与受众之间的可通达传播具有重要作用。遗憾的是,“鲁剧”在传播渠道的挖掘上融合度明显不高,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传播渠道综合运用能力较弱,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渠道参与性较低,在具体的实施上无法形成多媒体联动的格局,定位的非明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传播资源的浪费。比如,反映“棚改”题材的电视剧《安居》,虽然剧集的主题具有传播广度,但在传播渠道上太过单一,人际传播意识不强,组织传播理念滞后,致使剧集在传播磁场中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制约了电视剧的社会影响力。二是传播渠道多集中在传统电视平台的不同频道,新媒体、智媒体平台开掘力度欠缺,在当前比较火热的付费频道、网台联动、先台后网、先网后台、独播剧场、季播剧场等传播编排上,“鲁剧”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对于新媒体的传播话语占据力薄弱,阵地意识的弱化致使“鲁剧”在传播渠道上的开掘力和创新力用力不足。

(三)传播受众开掘面窄化

传播受众是影响传播质量的关键元素,对受众群定位准确、传播对象确认清晰无疑对于提升电视剧的传播效果具有积极意义。“鲁剧”在传播受众方面有五个明显的不足。

一是山东本土受众开掘度薄弱。“鲁剧”是典型的地域性品牌,独具特色的齐鲁文化资源和鲜明的山东民俗文化特征理应成为山东受众与“鲁剧”之间默契共鸣的强劲支撑。但遗憾的是,“鲁剧”对于山东本土受众的吸附度和覆盖力并不强。笔者在调研过程中,选取了中老年和年轻大学生两个受众群体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仅年轻受众对“鲁剧”的关注度达不到预期,而且中老年受众地对“鲁剧”的了解也是一般。在调查中山东区域受众对“鲁剧”作品的了解,集中于《闯关东》《红高粱》《水浒传》《琅琊榜》《大染坊》《青岛往事》等几部作品,甚至有23%的调查对象表示一部“鲁剧”都没有看过,68%的调查对象不知道“鲁剧”的概念及所指,甚至在中年群体中有近38%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知道“鲁剧”是什么?并没有看过相关作品。这些调查结果与“鲁剧”高歌猛进的发展根本不成正比,对比“鲁剧”传播的成绩,这样的“倒挂”现象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省外的受众支撑起“鲁剧”传播的高度,也印证了“鲁剧”传播在本土开掘受众的薄弱。

二是女性受众吸引度低迷。这与“鲁剧”的创作风格和美学取向有关系。“鲁剧”创作的题材多为家国情怀的宏大题材,在人物塑造上也是典型的“重男轻女”,艺术风格上强调厚重大气,娱乐性、小儿女情调明显不足。这与大部分女性受众的观剧审美显然不同,两者无法实现审美倾向上的沟通,那么,传播效果自然也无从谈起。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国产电视剧的受众市场中,女性受众在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在女性市场上的传播占据力不足无疑会影响“鲁剧”整体传播的质量和水准。

三是年轻受众群体的占据力不强。“鲁剧”创作的擅长在于年代剧与主旋律题材电视剧,而年轻受众偏爱的剧集类型多为网络剧、古装剧、爱情剧,偏爱搞笑轻松的氛围,偏向对玄幻与悬疑题材的选择,而这些,恰恰是“鲁剧”的短板。再加上“鲁剧”传播的平台定位偏重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套黄金剧场等强势平台,与年轻受众的观剧平台相异,造成了年轻受众与“鲁剧”传播链接的疏离感。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发展,有55%的年轻受众对“鲁剧”知晓度为零,看过5部以上的年轻受众仅占23%,这证明年轻受众对“鲁剧”地追剧持续度、忠诚度并不高。但是,年轻受众属于传播圈层中典型的潜力圈层,年龄的广阔延伸度让这一群体在电视剧传播领域的开拓上极具竞争力优势,也是决定传播后劲的关键因素。长远来看,如果“鲁剧”在年轻传播受众群体中不能开掘到位,“鲁剧”传播后劲将受到猛烈的冲击,制约“鲁剧”潜力受众层面的拓展,对“鲁剧”可持续发展难有积极作用,至少当前来看,“鲁剧”的传播潜力后劲明显不足。

四是“鲁剧”的传播体系有待完善。针对当前的传播现状,“鲁剧”在传播链条的重视度上还有待提升,尤其是后期品牌延伸阶段的开掘力明显不足。“鲁剧”传播的理念比较老化,还停留在媒介的海量信息展现,这样的传播方式的针对性和深入性并不强,传播占据的受众的忠诚度和稳定性不具备较好的竞争力。同时,“鲁剧”传播的普及化阶段也属空白,至少在山东本土领域应该进行“鲁剧”的普及化推广,形成海外传播、国内市场推广、省内区域普及的三重传播体系,可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鲁剧”的三重体系尚未构建,也没有具体的项目抓手和实施策略,极大制约了“鲁剧”传播的准度和效度。

五是传播内容丰盈度窄化。“鲁剧”的传播内容较为集中,从电视类型来看,年代剧和主旋律题材电视剧在“鲁剧”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而古装戏和都市言情戏的比例则较低。在主题的选择上更倾向以微小个体展示时代发展,凸显家国情怀。所以,“鲁剧”内容的时空跨度较大,创作手法倾向于现实追忆,艺术风格厚重大气。这样的内容确认形成了“鲁剧”特色,但是,从传播视角审视,这也直接带来了传播窄化的问题。狭窄类型定然造成传播受众的窄化,内容过度集中也容易形成传播内容的固化,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持久的吸引力和关注力,在一些特定的重点受众圈层的定位上也容易造成市场拓展的困境,制约“鲁剧”传播的广度和宽度,影响传播策略的灵活度,亟须引起业界重视。

(四)品牌传播辨识度模糊

品牌传播的辨识度在影视传播领域内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传播主体的问题,也交织着文化语境、受众期待、市场变革等多方面复杂元素。当前,国际电视剧文化品牌都有着共同特点,即具有符合自身特色的优势点,有着精准的类型化定位,在市场品牌传播的过程中能够平衡好政治、文化、商业和艺术之间的话语关系。

反观“鲁剧”创作,虽然有着“三连冠”“鲁剧品牌”“山影精品”的美誉,但其并没有形成独具一格的传播辨识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知偏差,对“鲁剧”的认知局限在传统戏曲的剧目,知晓度明显欠缺,直接造成传播接受视野的窄化。二是定位模糊,在传播过程中,“鲁剧”没有形成明晰的受众定位,要么杂糅多样元素以期覆盖更大的市场,却偏离主旋律本身的时代精神;要么窄众化定位,脱离市场形成曲高和寡的市场格局,反而失去本有的受众群。三是传播话语体系失衡,不能够平衡传播政治性、文化性、商业性和艺术性之间的话语关系。在传播过程中,要么以政治话语为主导,成为宣教色彩浓重的应时之作;要么以文化话语为主导,成为曲高和寡的游离之作;要么以商业话语为主导,成为低级迎合的庸俗之作,这些都是亟须克服的问题。

二、“鲁剧”传播症结的归因分析

笔者认为,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传播理念的保守,而理念的保守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山东整体的影视产业发展转型力和升级储备不强。这是全省的产业大环境造成的大方向制约。2018年山东省主导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其中重要的产业支撑就有文化创意产业。而且,201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影视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一方面印证了省级层面对以影视产业为重要促成部分的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山东影视产业转型升级的诉求已经迫在眉睫。另外,浙江省、湖南省等影视业高度发达的省份已经对省级影视资源形成了虹吸效应,比如,从山影脱离出去的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的注册地就在浙江省,浙江省不仅有闻名中外的横店影城,还网罗了华策影视、花儿影业等国内顶级的电视剧制作团队,如今再加上正午阳光,形成当前国内影视业较为发达的聚集地之一,品牌的高密度聚集让影视产业的发展环境与配套越发成熟,反过来又为影视创作与传播的高水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当前,山东省至今没有形成完备的影视发展体系与配套,尤其是科学的规划、相关的政策以及各方面资源的配套,都有较大的补足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鲁剧”创作与传播的提升。二是对“鲁剧”本体认知的模糊。“鲁剧”是典型的地域性品牌,其高质量的传播首先要实现跨域,然后再实现跨文化,而且,作为传播内容,须有清晰的本体认知、品牌辨识度和精准定位。但是,遗憾的是,“鲁剧”制作至今没形成文化标注力非常强的品牌辨识度,充其量有了品牌和精品的称谓,形成了一些共性的美学特征和艺术创作规律,但与韩剧、迪士尼动画、美剧等国际影视品牌相比,单纯提及“鲁剧”在受众中还无法实现以上品牌的识别度和辨别性。近年来,“新鲁剧”代表东阳正午开始全力塑造自己的品牌区别标志,如水墨、抽象美术设计的片头,这是“鲁剧”品牌辨识度改善的一个很好的起端。另外,“鲁剧”本体的概念内涵和边界界定都没有相关的理论做跟进,概念内涵的模糊直接制约了产业实践的精准度。同时,“鲁剧”市场的受众圈定也没有明确,在当前电视剧市场高度竞争的语境下,显然会极大程度地制约传播效果。所以,对“鲁剧”本体认知的模糊、政策机制的引导不到位、对电视剧市场的敏锐度不高等多元素造成了当前的“鲁剧”传播困境。三是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影视制作机构对影视市场与媒介发展的转型升级的认知不足,直接导致了传播理念与影视创作实践发展的不对称,理念的更新跟不上媒介更迭以及影视作品不断翻新的快节奏。主旋律电视剧的品牌传播意识薄弱,缺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交融的立体化传播网络,缺乏传播的自主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形成了理论视角的滞后呈现,导致了一系列传播问题的出现。四是产业活力不足,如评价体系不完善、鼓励扶持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民营新力量的注入亟须有序引导等,以上活力机制配套的缺位对“鲁剧”创作的品牌建立、内容生产、渠道拓展都有着消极的影响,制约了“鲁剧”的市场适应力和核心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鲁剧”创作方已开始关注“鲁剧”的传播问题。在传播渠道的问题上,开始重视话题、粉丝等传播手段,在营销上也注重多平台的开掘,并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套黄金剧场的专属。尤其是正午阳光近年来对于剧集话题热度的开掘、市场营销策略以及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深度拓展可圈可点。而在传播内容的问题上,近年来“鲁剧”也有新的突破,在类型上实现了都市偶像剧、网络剧的突破,在题材的选择上也注重效果的提升。当前,“鲁剧”最核心的传播问题在于传播受众,如何研究好、开掘好、联通好受众群是当前“鲁剧”传播的核心任务,也是国产电视剧市场竞争的关键点,是诸多电视剧制作主体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下一阶段,“鲁剧”在经营传播受众方面,如何更好地提升受众对“鲁剧”的忠诚度、辨识度和理解度,是其传播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传播问题的关键着力点。笔者认为,除了传统的传播方式的继续巩固,还应该实施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新型传播手段,而这需要打通不同领域进行融合汇聚,不断提炼出适合电视剧本身的传播方式。能够持续培养电视剧的传播受众,增强电视剧受众的传播后劲,这是“鲁剧”传播需要着眼于长远而进行抉择的必由路径,也是本书探讨的核心点和着力点。 pfRusI1bjGVtsGo9NVOZKymk0+bxeVkqxUdOrfDOE/EysT2cbTOl0F4wyklnMiA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