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区位优势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说过:“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着戏剧!”上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无论在中国经济格局还是在亚太经济格局都处于势位特殊的重心区域。

上海的南方有以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地区为主的东南沿海经济区。东南沿海经济区是祖国向海外侨胞展现改革开放政绩的窗口,承担着促进祖国统一的任务。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的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依靠 20 世纪 80 年代的体制创新和优惠政策,已经成为中国增长最迅速和吸引外资最多、经济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上海的北方有以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北京、天津、河北为主的环渤海湾经济圈。环渤海湾的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北京和天津是北方的经济和科技、文化中心,青岛、大连、营口是我国第五、第八、第九大港,这一区域的钢铁、石油、原棉、原煤占全国产量的2/5 和 1/5,资源和工业基础强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强于珠江三角洲,不亚于长江三角洲。 按照居重驭轻、本固邦宁的管理原则,政治中心不应远离经济中心,首都周边的环渤海湾经济圈迅速成为一个经济腾飞的拱卫区域,符合国家深谋远虑的战略思想。

上海的西方有长江流域苏、浙、皖、赣、湘、鄂、渝、川 7 省1 市支撑经济发展的广阔腹地。180 万平方公里的长江流域以中国1/4 的耕地,生产了中国 1/4 的粮食和 1/3 的棉花;以 1/2 的淡水面积提供了 2/3 的鲜活水产。发达的农业哺育了实力雄厚的工业。长江南北的重点钢铁工业占中国的 1/2,钢和钢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45%;石油化工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的 40%;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47%;新材料、生物工程、微电子、通信设备等朝阳工业已颇具规模。

从西往东,乡村富裕,都会繁忙,长江流域 30 个大中城市首尾呼应,奠定了发展第三产业的牢固基础。其中,南京、武汉、重庆都是中国区域性经济、金融、商贸中心城市,宁波、杭州、苏州、无锡、芜湖、九江、长沙、岳阳、荆州、宜昌皆是 19 世纪中晚期和 20 世纪初期就已对外开放的口岸。长江和两岸城乡分布着世界罕见的奇峰秀川、名胜古迹,更是旅游资源丰富的风景画廊。

上海的东方,有被称为“伟大公路”的海洋航线,是距离相对接近的东北亚经济圈的日本、韩国与东南亚经济圈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欧美各国中心城市连接中国大市场、沟通中国沿海和长江经济带的主干道。

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是世界最大的城市群之一,2018 年国内生产总值13.796788 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0.12%。 从公元 4 世纪以来,长江三角洲就一直是中国经济、文化的心脏地带之一。长江三角洲的南京、扬州、杭州、苏州、宁波等都曾同时或先后跻身中国最大城市的行列。一个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能够延续 1600 余年仍然生机蓬勃,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历史上也十分罕见。这样的奇迹,不仅鲜明地展现了长江三角洲人民勤劳、勇取、智慧的文化底蕴,而且充分显示了三角洲沿长江,环太湖,邻运河,濒东海,宜农、宜工、宜商的自然禀赋。

长江三角洲超前发展,地利人和的现实条件表现为:

(一)长江三角洲各城市自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大型化,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具备了大规模分工合作、大范围周转交换的经济主导力量。长江三角洲市区人口超 500 万的城市和市区人口 100 万以上的城市各占三角洲 15 个城市 1/2;经济总量超 5000 亿元的城市约占15 个城市的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万元的城市约占2/3;乡镇企业、合资企业与国有工业,商品市场、批发市场和国家级要素市场名列全国前茅;科研院校处于领先地位,科技群英荟萃,旅游资源丰富。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有四成在长江三角洲,百强县的头名状元在长江三角洲。百强县的前十名,长江三角洲的县级市占十之七八。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和农村电力、通讯、水利设施齐全,交通既有朝发夕至的快捷干道,又有量大重载的集疏运网络。陆路运输已建成的有京沪、沪宁、沪杭、沪昆、杭深、沪蓉、京福高速线路和城际铁路等铁路;沪宁、沪杭、杭甬、宁芜、宁合等高速公路;宁扬泰通、宁连一级公路;南京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沪甬跨海交通通道等。水路运输有黄金水道长江,黄浦江和吴淞江航运线(每条拖轮带 20 节驳船,运量就相当甚至超过了一列大运量火车),以及南京、镇江、扬州、张家港、常熟、太仓、南通等沿江港口;还有年运量 6000 万吨,航道单向通过能力相当于津浦铁路江苏段的苏北运河;年运量 1 亿吨,相当于沪宁铁路年运量四倍的苏南运河;年运量 5800 多万吨,相当于沪杭铁路年运量两倍的杭嘉湖内河航道(主干为京杭运河浙江段、长湖申线、杭申线)以及杭甬运河。海路运输有年吞吐量突破 7 亿吨的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年吞吐量突破 2 亿吨的南通港等。

(三)长江三角洲城市在加强合作方面具有较强的相容性。长江三角洲在行政区划上虽隶属两省一市,但自然环境、经济地理、人文背景却属同质一体的地理单元,每个城市都拥有无法替代的特定优势,长江三角洲城市在发展中,点、线、面之间集聚、辐射、扩散,长期来看,城市之间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长江三角洲 15个城市,隋唐前或隋唐之际兴起的有 9 个(南京、扬州、镇江、苏州、常州、杭州、绍兴、湖州、宁波),五代兴起的有 3 个(南通、泰州、嘉兴),晩清兴起的有 3 个(上海、无锡、舟山)。明朝长江三角洲 11 府,除了松江原因特殊外,其余 10 府至今仍是省辖市和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其他 5 市则由州县升级为省辖市,呈现了历史发展的稳定性和继承性。此外,长江三角洲城市的风土人情、语言风俗类似,城市之间交流多,移民分布广泛,亲缘关系深厚。尽管沪宁、津浦铁路的通车,曾一度削弱了长江三角洲运河城市的优势,使南京、无锡、常州等铁路城市发展快于扬州、镇江,上海开埠以来曾一度影响苏州、宁波的商业、贸易,但从长远观察,铁路并未取代运河,开埠也更加促进了苏州、宁波的现代化。 OOsi0J22QHmIglk2HNDC888f3pltobW2L6qdssWY2T7lBrn0utO2z+1zoybVePX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