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在古代指的是六艺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如今,人们把艺术概括为对社会生活进行形象概括而创作的作品。艺术体现着人们一定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无论艺术的审美创造抑或审美接受,都需要通过主体的感官去感受和传达并引发相应的审美经验。对艺术的审美分类,主要应根据主体的审美感受、知觉方式来进行,依据这个原则,艺术可以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四大类。其中造型艺术(视角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摄影等;表演艺术主要包括音乐、舞蹈、曲艺等;综合艺术主要包括电影、电视、戏剧等;语言艺术通常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
真正的艺术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形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存在方式,艺术作品作为人的精神生产的产品,依存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它必须是直观的、具体的,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的感性存在。形象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所以每个艺术形象都必须以个别具体的感性形式出现,把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特征真实地表现出来,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使人产生一种活灵活现的真实感。因此,艺术欣赏的过程也要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感情来引发对作品中情境、意境的体味。同时,艺术形象的创造又不能离开理性,艺术中的形象是有意味的形象,是渗透了艺术家深刻理性思考的形象。它不是客观生活图景的随意照搬,而是艺术家经过选择、加工并融入艺术家对人生的理解,对社会事物的态度和理性认识的外化和彰显。艺术家从事创作活动中的理性思维,在把握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有机统一。
二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艺术活动总是伴随着情感。艺术家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所表达出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艺术家的情感往往通过艺术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艺术家反映生活,描绘艺术形象,绝不是冷漠的、无动于衷的,而是凝聚着他的思想情感、爱憎褒贬,渗透着他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在审美及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活动中,情感不仅与形象联系在一起,也同认知联系在一起,是随着审美认知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其基础是审美认知。经过审美认知,生活中的美才能被发现、被感悟。在艺术活动中,情感与思想认知是交融在一起的。没有情感的说教不是艺术,没有思想的情感也不能产生艺术。真正的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
三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标志。所谓审美特性,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学品质和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理想的结晶,是美的创造的结果。它不仅以情动人,更以美感人,使人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享受。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的活动,具有审美特性,而且艺术仍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具有意识形态性质。归根结底,艺术是人对世界的一种精神把握的方式,人们通过艺术达到对世界的认识,也包含着人对自己的认识。而且,艺术中的审美性是其最根本的本质属性,其意识形态特征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更为广阔和深刻的内涵,因此,我们说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艺术具有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现在,全国各族人民正按照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奋斗目标,一步一步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进。在这个过程中,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聚中国力量,都离不开艺术。艺术关乎人的生活,关乎人的心灵,关乎国民精神的塑造,关乎一个民族的品质和未来。有艺术浸润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有艺术滋养的心灵才是高贵的心灵。全民艺术鉴赏普及所指向的是全民文化艺术素养的提高、审美水平的提升、精神面貌的提振、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文化创造力的激发。它旨在让艺术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生活审美化、艺术化,更有情趣,更有精神和审美内涵,更有价值和意义。
本书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如何鉴赏艺术;第三章书法鉴赏;第四章绘画鉴赏;第五章音乐鉴赏;第六章摄影鉴赏;第七章影视鉴赏。其中第一、二、三、七章由王兴国撰稿,第四章由邓娜撰稿,第五章由黄金城撰稿,第六章由朱敬撰稿,全书由王兴国统稿。
感谢各位同仁的精诚合作,感谢四川省社科联、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领导对本书编写工作的大力支持!由于时间紧迫,再加上编写人员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足之处难免,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王兴国
2018 年 5 月于成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