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他又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地方优秀历史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精神,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珍贵的素材,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和最佳教科书,对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和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意义十分重大。引导大学生参观和凭吊地方历史文化,让他们重温中国人民的奋斗史,唤起他们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在身临其境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对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思政课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必须理直气壮地传播地方优秀历史文化,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将地方历史文化融入属地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不但能引导大学生传承地方历史文化,营造树立共同理想和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地方历史文化氛围,而且能增强教学的亲和力,使教育更加接地气和人气。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部门应充分发掘和利用这座宝库,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深厚力量。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的探索,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为了对实践教学经验进行总结,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了对“实践读本”的编写,本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是“05”方案增加的课程,旨在通过对近代以来一百多年历史的梳理,让大学生了解党史、国史、国情,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

“纲要”课实践教学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基础上的综合实践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生动形象的历史素材的感知和了解,创设特定的历史或现实情境,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对有关理论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感。因此,在读本的体例安排上,应体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自然过渡,先梳理知识要点和历史脉络,随后对有关原著内容、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史事钩沉等进行拓展阅读,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行社会实践。

在引导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时,由于“纲要”课兼有历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有很多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利用,特别是利用学生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配合实践教学,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客观、科学、正确、全面的评价。此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质疑和对既有观点的合理批判,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独立思考和独自判断的能力。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参观考察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学习属地杰出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从他们身上汲取智慧与经验,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化对近现代史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还可以使学生磨炼坚强的意志,树立勇于创新、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法律品质,达到实践教学的育人性。有鉴于此,本书设计了几种实践形式——“读书报告”“实地调查”“观看视频”等,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具体指导,并提供一些思路供学生参考。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形式。

本书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课教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的总结。进入新时代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空间和领域仍有待开拓,我们的探索也在继续。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本书的不当和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本书编写组
2020 年 1 月 7NwPgstvzAU8pXWUrUbNU0rj5Ed6R++1jfsSD6Fa6enENf15keE9d6rkRjgo6hF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