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顶军帽

中秋节前夕,自驾游到漳州,正是骄阳似火,一家三口每人戴一顶草帽。走到阴凉处小憩时,我给儿子取下帽子,无意间顺手在儿子头上摸了摸。

“干吗呢,老爸!”儿子一脸不解。

是啊,干吗呢?我自己也觉得奇怪。突然间想起来了,小时候,只要进屋脱帽,父亲总要在我头上摸一摸。我那时也不解,父亲说:“摸一摸,就不会伤风了。”摸一摸就有这样神奇的功效?该不是迷信吧?我颇为疑惑,但疑惑中也渐渐接受并习惯了父亲的这个举动。

看来,我潜意识中的东西不经意间在儿子面前露出来了,呵呵。

说到帽子,现在农村人戴得渐渐少了,南方尤其如此。但我们小时候,几乎人人都有一顶帽子,不分男女老少。年长的女人们大约是围条头巾吧,年轻姑娘则多是自己动手编织,颜色和款式自然好看些。男人们的帽子式样可就多了,狗钻洞、毡帽、大檐帽、地主帽、工人帽(也叫鸭舌帽)、解放帽、雷锋帽、军帽,等等。父亲爱戴解放帽,蓝或灰色,软不拉几的,颇似赵本山戴的那种。姑父则一成不变,头上总是一顶工人帽——就是前面用一粒扣子扣住的那种——好一副城里人的做派,虽然他只是个从乡下到城里修补鞋子雨伞的手艺人。村里的裁缝雄观伯则爱戴顶大毡帽,看起来像旧上海的脸面人物,只可惜他是个瘸子,仍不免成为我们小朋友取笑的对象。

我最喜欢的自然是军帽,可能与小时候看的战争片太多有关吧。《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奇袭白虎团》《三进山城》《智取华山》《英雄儿女》……这些电影让人如痴如醉。红色样板戏却不爱看,脸谱化,不真实,唱段太多,唱起来吱吱呀呀的没完。反特片也不错,如《海霞》《冰山上的来客》《秘密图纸》等。《海霞》给我很深的印象,因为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大海的场景。但我最爱看的是关于红军和解放军的片子,比如《闪闪的红星》《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等。原因可能是穿上红军和解放军的军装更加英武帅气吧,特别是那顶缀有红色五角星的军帽和领口的红布领章,简直令我痴迷不已。八路军的帽子相当难看,单是灰色就很不入眼。游击队就更不用说了,头巾、斗笠、草帽,啥都戴,土得直掉渣。

就特别想有顶军帽。如果还能缀上个五角星,那该有多神气呢!其实我有一个当军官的三舅,官还挺大(后来才知道是某部的团政委),但他很少回家探亲,纵使回来了,我也是不敢向他开口的。有一年春节,大舅家也在部队当兵的表哥回来了,正好我去他家拜年,很意外,表哥竟送了我一颗军帽上的五角星!我爱不释手地捧在手中,正看反看,左看右看……

回来即央求父亲买一顶军帽。父亲还真遂了我的愿,虽然买回来的只是顶仿制军帽。我小心翼翼将五角星缀在帽檐正中央,戴在头上急急去照镜子,顿时沮丧万分:帽顶和帽檐交界处少了那道棱角,瘪瘪的,难看极了。我便仔细用手折出一道棱角,戴上再看时,棱角不一会儿就坍塌下去了。我再折,然后用牙细细地咬出棱角,在屋子里没走几圈,终还是塌下去了。我灵机一动,有办法了,折来一条柳枝,围个圈衬在里面,哈哈,这回再塌不下去了。

其实,很多戴军帽的人都喜欢将帽子弄出那道棱角的,大人们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里面衬上一圈报纸,那样戴起来便英武帅气了很多。只是,这个小秘密我后来才知道。

那顶军帽便成为村里小伙伴们仰慕的对象,特别是那颗红艳艳的五角星,煞是抢眼!瞧那些家伙们膜拜的眼神。“这可是解放军的真家伙!”我无不得意,相当坦然地接受众人的一致恭维和赞叹,自己也恍惚如帝王般俯视着芸芸众生了!

那几日,便有小人们陆续来家里,小心探问军帽能否一借。我是一概回绝,自己的瘾都还没过够呢!但当拥军来借时,我终于城防失守了。拥军走进我家,完全不提军帽的事,而是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炸豌豆塞给我。好家伙,个个都开花,沙沙的,脆脆的,香香的。吃着吃着,我就忍不住把军帽拿出来递给了他。看着他得意地离去,诡异地笑着,我又有几分懊悔:是不是中计了呢?

一顶军帽,是多少人儿时的向往啊!据高中同学泽华回忆,他曾有一顶正宗的军帽,布料考究,颜色纯正,一看就非凡品。最大的亮点是里面盖有红色印章,内有一组数字,大约是部队番号吧。可惜军帽带到学校,被校长儿子生生抢走了,那种失去心爱之物后的切肤之痛,是可以想见的。那时候,农村放电影时,军帽被抢是常有的,甚至发生过毛头小子骑自行车飞夺路人军帽之事,真是匪夷所思!所以,戴军帽固然得意,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那顶军帽,连同那颗五角星,后来也不知所终,但这段记忆却牢牢地印在脑海里。

2014.9.13 hmN+Q4dK7jMTKfxbRzaizeIXNkQ9Bxy+cPos0/niA9XPeMu1pdx4z6O7Bj6v1uT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