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渊源

当代法国哲学家让-吕克·南希(Jean- Luc Nancy),出于对共同体的怀旧情怀提出:“现代共同体思想所缘起地对过去业已消失的共同体生活的缅怀思绪伴随着西方的历史,它激励着卢梭、黑格尔、马克思等一系列的思想家。” 古希腊哲学形成了以思考和追问人的存在方式以及自然本源为传统的哲学思维方式和提问方式,柏拉图就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在希腊城邦基础上建立世界共同体的设想。从历时性维度看,人类初期对共同体的理解是以宗教为纽带的自然、人、神的统一体。自托马斯·阿奎那在自然法的名义下提出共同体的建立不需要任何神的力量以来,宗教自然法容纳了世俗世界。在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的近代,理性主义自然法开始在西方盛行。西方传统自由主义价值理念的核心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主张人与人的自由体现在“分”,而在共同体本位的社会中,国家共同体的社会关系要求是“合”,争议在封闭与开放、分化与建构之间形成了矛盾张力。马克思摒弃了古代和中世纪的“神学共同体”思想,围绕如何把人的私利倾向与公共的善统一起来,也即“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问题,向现代哲学迈进,展开了通过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涵义丰富的历史学探索。成长于西方文化传统大背景下的马克思,深受古希腊罗马文化、犹太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思想等的浸润。这一点,诚如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戴维·哈维所言:“马克思是启蒙思想的儿子,一生都致力于把乌托邦的理想转变为唯物主义的科学。” 因此,要从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历史过程深入到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所产生的历史渊源,把握每一个历史节点上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发展的具体语境。列宁曾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总体层面阐述了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渊源,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这正是欧洲三大主要启蒙思想的策源地。马克思在理论建树上超越三大启蒙传统的突破口正是前人共同体探索所涉及的问题域。马克思批判了其所处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古典自由主义,从自身的自由主义思想反思开始,经过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最终转向并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立场。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渊源梳理要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本源、主流思想史中厘清主要思想家的理论成果,并从中归纳马克思分析、批判资本主义虚假共同体的现实维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视阈,探析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超越维度。因此,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渊源大体可以追溯四个时期的思想资源,即古希腊时期以亚里士多德的城邦共同体思想为最高成就的伦理共同体思想,启蒙运动后期以霍布斯、洛克、卢梭为主要代表的契约建国论共同体思想,德国古典哲学家代表人物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关于共同体建构的思考以及以法国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共同体思想。正是对这些思想的批判和扬弃中,马克思从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逻辑分析出发,探讨人类共同体建构的分合之象,最终超越了黑格尔国家观“虚幻的共同体”的狭隘视界,以人在共同体的发展中实现个体自由为基点,依据生产方式的历史变迁,预见了世界历史趋势,并以更高的政治诉求和理论思维重建了真实共同体:“自由人的联合体。” 4ossTr8wWPIQlwCKnAUq/Hzn/2prhIx9d3SNJhAFUrMSb69LEk8qfi+mHxWVPpI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