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拒绝平庸:拿什么对抗大变动社会

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成型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礼乐崩坏。在原来夏商周以来形成的社会秩序完全崩解,社会面临全面的变革:从井田制走向小农自给;礼乐基础上的天下共主走向诸侯林立、各自为政,直至逐鹿天下。

这正如荀子在《荀子·赋》中所言:“天地易位,四时易乡;列星殒坠,旦暮晦盲。幽暗登昭,日月下藏……仁人绌约,敖暴擅强。天下幽险,恐失世英。螭龙为蝘蜓,鸱鸟为凤凰。比干见刳,孔子拘匡。”

社会呈非理性状态,社会原有的秩序丧失,正如墨子所说,这个社会不再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品行像桀、纣的暴虐之人,也会身居高位,而没有关系,即使品行如禹、汤、文王、武王之人,也不会得到任用。

大变动社会,使得社会中一切外在的东西,人的地位、财富、能力、关系都不足以成为人依靠的对象。变动之中,人如草芥,也若浮萍,随风而逝、随波逐流,苦海无边。君子与“斗筲之人”的争斗,终会以“斗筲之人”的胜利而告终。君子讲仁慈,而“斗筲之人”无处不用其极;君子讲自身的修养,而“斗筲之人”沉浸于“利与财”之中,终日算计;君子讲宽恕,“斗筲之人”讲斩尽杀绝。由此,强调自身修养唯一的出路似乎已隐遁山林。在《论语》中,陈文子到不同的国家,发现当道者都非善类。当时的人也感叹,乱世之下,道之不存,久矣,人心不古,周礼丧尽。

身处乱世,对人的生存智慧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是遵循良善?还是随波逐流,成为桀纣的帮凶呢?“礼义不行,教化不成”,为什么一个人还要苦苦支撑呢?“知者不得虑,能者不得治,贤者不得使”,社会黑白颠倒,坚持的结果是什么呢?“为恶得福,善者有殃。”身处乱世,对人的生存智慧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不约而同拒绝随波逐流,尽管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同,但其校本都认为这并不是无解的人生。而且,他们拒绝的理由都是相同的。

庄子说,我们面对乱世的苦恼是因为我们的“小知”,如果我们能够以“五百年为春,五百年为秋”,甚至“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我们就能够知觉我们身上的神奇的力量。“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人身上这种神奇的力量,如果能够发挥出来,就能够做到“智者无虑、仁者无忧、勇者无惧”,成为具有“艺、勇”等各种才能的“成人”,能够实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矢志不渝,成就“仁者无敌”。

无怪于荀子指出来,“有物于此,居则周静致下,动则綦高以钜。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大参天地,德厚尧、禹。精,微乎毫毛;而大,盈乎大寓。忽兮其极之远也,攭兮其相逐而反也,昂昂兮天下之咸蹇也。德厚而不捐,五采备而成文。往来惛惫,通于大神,出入甚极,莫知其门。天下失之则灭,得之则存”。“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窬而行。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从,又善连衡。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不用则亡。”人身上这样的宝物,“天下失之则灭,得之则存”,“时用则存,不用则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宝物呢?能够让人超越世间的变动不居,实现“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岂不至尊、至富、至重、至严之情举积此哉!”

那么,孔子讲的“成人”、庄子讲的“神奇力量”、荀子讲的“宝物”、圣经讲的人的“神性”,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

依现代人的认识,人的能力是由意识所掌控,而人的意识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意识,二是前意识,三是潜意识。这就像冰山一样,意识只是浮在水面上的那部分,由人的思想、情感、想象组成,构成我们通常所讲的人的能力。其他两个部分即前意识与潜意识,均在水面之下。前意识是人通过特殊方法,如冥想、沉思、反省等方法可以触及的部分。而潜意识,是人不可通过意识触及的部分,包括性渴望、侵略性冲动、压抑性经历等。如果将人的前意识和潜意识都开发出来,将是人的能力的三万多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可以理解为什么讲“我们的潜力是无穷的”“一个人不可逾越的高山是自己”“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可以理解人的智力、能力、家庭、财富与经历都各不相同,但在真理面前却人人平等。只要我们做正确的事(Rights),就可以实现目标。而将这些事情汇集在一起,就能够做到历时而不变,成为经典,这就是近代以来法典化的思想。

由此可见,一个人只要找到了这种力量,就可以成就自己,一个民族找到了这个力量,就可以经久不衷,即使衰落,也可以走向复兴。 IJgxwMEio40BwUQy14fKgk13gAVqCVFQhe4HqxmHrf4lAB0V721leO1Zy/HpvEx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