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黄庭坚家族世系新考

区域文化研究、家族宗谱研究,在当代已成为文化研究的重要方面而愈来愈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视。研究黄庭坚,倘若忽略其家族的影响,则显然是一件令人感到十分遗憾的事。黄庭坚作为有宋一代的文化巨子之一,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均造诣精深,卓然名家,向与苏轼并称。对于这样一位通才艺术家的宗族世系,不会不引起学人的关注。

然而,自古迄今,对黄庭坚家族世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间讹误杂出,真伪并存。台湾学者刘维崇先生曾作《黄庭坚的家世考》 、四川大学周裕锴教授亦有《黄庭坚家世考》 ,都对黄庭坚家族世系做了有益的探究。这里,笔者并不打算进行宗谱文化研究,但准确地了解、掌握和清晰黄庭坚家族宗系,澄清有关的疑窦和讹误,以推动黄庭坚研究的深入及宋代文化研究的开展,则是十分必要的。诸如,现在流行的黄庭坚宗族世系的说法是否正确?分宁黄氏始祖究竟为谁?黄庭坚实属分宁黄氏第几代?黄玘究系何人?其与黄赡 是怎样的关系?有学人以为,分宁黄氏始祖为黄赡,“黄赡当为五世祖” ,黄庭坚为分宁第六代 ;也有人认为,黄玘为黄氏五世祖 ,他是黄赡的儿子;这些说法虽然均持之有据,但同时又存在着很多难以圆通的矛盾,造成令人十分迷惑的混乱景象,故很有必要对黄庭坚家族世系再做考察梳理和订正。

一代宗师欧阳修曾谓“黄氏世为江南大族” [1] ,黄庭坚亦称,“凡分宁仕家,学问之原,盖皆出于黄氏” 。今见较早的黄氏家世记载,是族人黄注(字梦升,997—1039) 写给远房别支族侄黄晦甫的一封叙论家族宗谱的书信(以下简称“注《书》”),中云:

注在江陵与吾侄相见,未得叙宗派,今日之会,幸露底里。始吾高祖本东阳人,与吾侄五代祖,实亲昆仲也。唐季畔涣,思避兵难,乃携持书室,来分宁卜遗种之地。伯仲非不睦也,终以占田稍艰,势阻饥,遂一族贾于长沙。时移世变,宗盟遂寒。

黄注撰写的这封书信,全文见存《山谷别集》卷10《跋七叔祖主簿与族伯侍御书》中,黄庭坚跋曰:“此书乃七叔祖作南阳主簿时,族伯父晦甫侍御叙宗盟书也。叔祖梦升是时年四十,文章妙一世,欧阳永叔爱叹其才,称之不容口。不幸明年遂捐馆舍于南阳耳”。黄注卒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享年四十二岁(见欧阳修《黄梦升墓志铭》),黄庭坚《跋》谓作书“时年四十”,合而推知,这封叙述谈论家族前辈的书信,作于辞世前两年,即仁宗景祐四年(1037)。黄梦升论宗书于黄氏家世的叙述,值得珍视的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祖籍为“东阳”。东阳为三国时期吴国天宝元年(266)分会稽郡而建置,治所在长山(今浙江金华市),至南朝之陈国天嘉三年(562)改名金华,隋大业及唐天宝时又曾改婺州为东阳郡。故知东阳、金华、婺州实为一地。其二,“高祖”于唐季携室徙居分宁。“高祖”之称,在古代有实指与虚指之分,实则指祖父的祖父,虚则指始祖或远祖,无确指性。实指称谓序列一般为:高祖、曾祖、祖、父、子,此处言其“高祖”与黄晦甫“五代祖实亲昆仲”,则取始来分宁之祖意,非实指。其三,黄注“高祖”(实为曾祖)与黄晦甫五代祖为亲兄弟,则分宁、长沙两支而同宗。黄庭坚在《跋》语中清楚地表达了自己与黄梦升、黄晦甫的辈分关系。如果将黄庭坚视为最低一辈的话,那么由黄注之《书》和黄庭坚的《跋》语可以推知如下表:

由上表可知,黄氏徙居分宁,至黄庭坚辈已是六世。可惜黄注的书信未能言明先人字讳名号。

除黄注论宗系的书信之外,较早描述黄庭坚家族世系的当数欧阳修撰写的《黄梦升墓志铭》(以下简称“欧《铭》”,文见《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28),其开篇部分云:

予友黄梦升,其先婺州金华人,后徙洪州分宁。其曾祖讳元吉,祖讳某,父讳中雅,皆不仕。黄氏世为江南大族,自其祖父以来,乐以家赀赈乡里,多聚书以招四方之士。梦升兄弟皆好学,尤以文章意气自豪。予少家随州,梦升从其兄茂宗官于随。予为童子,立诸兄侧,见梦升年十七八,眉目明秀,善饮酒谈笑,予虽幼,心已独奇梦升。

这篇墓志铭作于黄梦升去世四年后的庆历三年(公元1043)。欧阳修与黄梦升既同年进士,又终生为友,故叙述行谊颇为细致。黄梦升墓志铭既说明了黄氏家族的原籍与徙居分宁,也记述了其先人的名讳与家族的特点。据《黄梦升墓志铭》中文字所示,其黄氏家族世系为:黄梦升—父仲雅—祖某—曾祖元吉。较之黄注的叙论宗亲书,除了原籍、徙居分宁、黄注为分宁四世相同之外,墓志铭还提到了黄注其父与曾祖的名讳。由于墓志铭的文字并非石刻,且撰者又非族人,所写黄氏家世乃据述而书,或有遗忘颠倒(对此,后文再作辩证),很难完全准确无误,故祖讳阙如,但其墓主世系年辈与父讳则毋庸置疑。

黄注之《书》、欧阳修之《铭》以外,便是黄庭坚亲自撰写的有关家族世系的文字。其中尤以元祐八年(公元1093)五月为叔父黄廉(字夷仲)撰写的《叔父给事行状》(下称《行状》)、十二月为叔父黄育(字和叔)结撰的《和叔墓碣》(下称《墓碣》)以及崇宁三年(公元1104)正月写于衡阳的《赠益阳成之主簿》诗引(下称《诗引》)等最为集中,此将有关部分摘录如下:

黄氏本婺州金华人,公高祖讳赡,当李氏时来游江南,以策干中主,不能用,授著作佐郎知分宁县。解官去游湘中。久之,念藏器以待时,无兵革之忧,莫如分宁,遂以安舆奉二亲,来居分宁。公曾太父及光禄府君皆深沉有策谋而隐约田间,不求闻达。光禄聚书万卷,山中开两书堂,以教子孙,养四方游学者,常数十百。……

——《山谷别集》卷8

黄氏自婺州来者讳赡,以策干江南李氏,不用,用为著作佐郎知分宁县。……其后吴楚政益衰,著作乃去官游湖湘间。久之,念山川深重,可以避世,无若分宁者,遂将家居焉。……著作生元吉,豪杰士也,买田聚书,长雄一县,始宅于修溪之上,而葬于马鞍山。马鞍君生中理,赠光禄卿,光禄始筑书馆于樱桃洞、芝台。两馆游士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故诸子多以学问文章知名。黄氏于斯为盛,而葬于双井。光禄生茂宗,字昌裔,……登科授崇信军节度判官……崇信生育是为和叔。……

——《山谷全书》正集卷32

予之窜岭南,道出衡阳,见主簿君益阳黄成之,问宗派,乃同四世祖兄也。于是出嫂氏子妇,相见喟然。念高祖父之兄弟未远也,而殊乡异井,六十岁然后相识,亦可悲也。益阳兄之叔父晦甫侍御,在家著孝友之誉,立朝有忠鲠之名。……

——《山谷别集》卷1

显而易见,较之黄注之《书》、欧阳修之《铭》,黄庭坚所叙尤以为详。《行状》不仅交代了黄氏家族原籍和徙居分宁的因由始末,而且明示了卜居分宁的始祖名讳及高祖赡、曾祖父、光禄府君、给事黄廉的辈分承传关系。《墓碣》则进一步昭示了黄氏家族的谱系和历代的善迹行实、名讳官职、墓葬茔址,成为迄今见到的宋代较为详赡完整的黄氏家族谱系文献资料 [2] 。《诗引》虽不如《行状》《墓碣》系统详密,但同样明晰地记述了部分家世谱系关系,可与黄注之《书》互相参见。另外,黄庭坚尚有《宋故南阳黄府君夫人温氏墓志铭》(黄庭坚《山谷别集》卷9,下称“温志”)叙述了黄注一支的世谱,其曰:“夫人太原温氏,南阳主簿梦升之配也……子男四人:齐、敦、庾、燮……孙男十人:公器,宣德郎知衡州常宁县……梦升讳注”,此可补欧阳修之《黄梦升墓志铭》之阙而全黄注一支谱系。

黄庭坚之后,南宋周必大在嘉泰元年(公元1201)所撰《分宁县学山谷祀堂记》(下称“周记”)里描述黄氏家世说:

“黄氏本金华人,先生六世祖瞻(赡)尝为邑宰,厥后奉亲卜居,没则就葬,历三世,家修水上,宦学有声,而先生出焉。此世家之可考者也”

显然,此处所言是经过一番稽考方形诸文字的,虽未列依据和历代族人名讳,而大体明确清晰,其所本则可推知即黄庭坚所撰《行状》《墓碣》等。南宋袁燮为黄荦撰《秘阁修撰黄公行状》(下称《荦状》)亦追述其家世云:

“其先婺州金华人,有仕江南者,以著作郎宰分宁。乐其土俗,因徙居焉。分宁之四世孙朝散大夫讳湜,以儒学奋……朝散之长子曰康州太守庶,有诗名,实生太史氏庭坚,朝散之次子,公之曾大父也,讳廉……官至朝散大夫给事中赠太师……大父讳叔敖……绍兴中为户部尚书……”(《洁斋集》卷14,上海古籍缩印四库全书本)。

此处“分宁”代指分宁县宰黄赡,至黄湜恰是四世,黄庶、黄廉昆仲为五世,庭坚与叔敖从兄弟则是六世,所述与庭坚无异。

宁宗嘉定元年(1208),黄庭坚的裔孙黄铢重刊《豫章先生遗文》,书识于编末,云:

“铢龆龀时,先祖训之曰:‘吾七世祖仕南唐为著作郎,知分宁县,因家焉。传三叶,有孙十人,登第者七名,旁皆从水,从是者第四左,朝散大夫位也,子四人,长从广从共,中庆历二年进士,经大理寺丞,盖太史之父也。次从广从兼,中嘉祐六年进士第,终给事中,太史之叔父也。族广而散,不可缕述,姑自兹列为二派,钩牵绳联,其名从木从火从土从金”。(以下简称“铢识”)

黄铢所言“先祖”无确指性,既无字讳,则祖父之上皆可称之,然训语叙述家世宗系却颇为清晰,对照黄庭坚所述,亦完全吻合无异。

嗣后,系统描述黄氏宗谱的尚有《山谷全书》首卷1所附黄庭坚《宋史·本传》(下称“本传”)和黄 黄山谷先生年谱》(明嘉靖刊本,适园丛书七集)卷首所附元代马端临撰写的《豫章先生传》(下称“马传”)。《宋史·本传》云:

豫章黄庭坚字鲁直,其先婺之金华人,六世祖赡,以策干江南用为著作佐郎,知洪州分宁县。赡生元吉,元吉始卜筑修水上,葬两世于山中,遂占数焉。元吉生中理,赠光禄卿。中理生湜,赠朝散大夫。湜生庶,尝摄康州,赠中大夫,坚之考也。

马端临撰写的《豫章先生传》曰:

豫章先生讳庭坚,字鲁直,姓黄氏。其先婺之金华人。六世祖瞻(赡)以策干江南用为著作佐郎,知洪州分宁县。瞻(赡)生玘,玘生元吉,元吉始卜筑修水上。葬两世于山中,遂占数焉。元吉生中理,赠光禄卿。中理生湜,赠朝散大夫。湜生庶,尝摄康州,赠中大夫,公之皇考也。

《宋史·本传》文字亦本于黄庭坚撰写的《行状》和《墓碣》,几乎没有新的变动,但《宋史本传》第一次正面而系统地描述黄庭坚一系,是为可贵。应当指出,此传与现在传世的《宋史》文字出入颇大,今本《宋史》无家世描述,抑或《宋史》原稿本,抑或收编者篡入,俟考。马端临撰写的《豫章先生传》乃刊黄 《黄山谷先生年谱》时自《文献通考》采录(查今本《通考》亦未有庭坚世系),其文字基本与《本传》仿佛,唯“赡生玘,玘生元吉”说,大异于前代,首次出现“黄玘”一代,疑其自有所本,必非妄拟。然其既言赡为“六世祖”,则玘、元吉、中理、湜、庶,至庭坚已是七世矣,分明自相抵牾。考《行状》言赡“遂以安舆奉二亲来居分宁”,《墓碣》谓“著作(赡)生元吉,……始宅于修溪之上”,由此而知黄赡父母亦随其一起来分宁,至元吉时又建宅修溪,故《周记》说“先生六世祖赡尝为邑宰,厥后奉亲卜居,没则就葬,历三世,家修水上。”由黄赡父母至元吉恰为三代。《本传》说“赡生元吉,元吉卜筑修水上,葬两世于山中,遂占数焉”,所“葬两世”无疑为其父赡与其祖父。黄赡父讳字号,遍查《山谷全书》,未见记载,疑“玘”乃黄赡父讳,马端临《豫章先生传》失察疏忽,而将父子易位,至成罅漏。查《黄氏金字谱牒》(锡类堂版)中世序为玘生赡,赡生元吉,而黄赡为庭坚六世祖,恰与黄庭坚所撰家族宗系吻合,则玘为赡父甚明,可正《马传》之误。

明代周季凤(字来轩)综合前代有关黄氏家世资料,撰成《山谷黄先生别传》(下称“别传”),其叙黄庭坚家世说:

山谷黄先生,宋洪州分宁县高城乡双井人也。六世祖赡,世家金华,以策干江南李氏,用为著作佐郎,知分宁县。念山川幽邃,可以避世,无如分宁,遂家焉。则生玘(原作“玘”,据别本改),玘生元吉,元吉生中理。尝筑书馆于樱桃、芝台洞,两馆游学士,常溢百人,故黄氏诸子,多以文学知名,称江南望族。中理生湜,湜生庶,并举进士。庶有诗名……尝摄康州,实生先生。

——明嘉靖刊本《黄山谷年谱》卷首附

周季凤《山谷黄先生别传》除承袭马端临《豫章先生传》“赡生玘,玘生元吉”的错误之外,其他皆无异于前代,唯对黄庭坚故里的名称,又详于诸家。

值得一提的还有《山谷全书》卷首所附《黄文节公世系图》,较为详明地图示了黄氏自赡而后的宗谱,据图知赡生元吉、元绩,别为两支,而元吉为长;元吉生中雅、中理,中理为次支;中雅生黄注等,中理生黄湜,湜生庶,庶有庭坚。是图未署作者,疑为全书编辑者采自他书,或有意始自黄赡,而不言其父黄玘。此图亦与黄庭坚所叙吻合。

根据以上介绍的诸种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列成简表,清晰黄庭坚家族世系(表截至黄庭坚一代而始于来分宁卜居者,无字讳则以称谓代之):

黄庭坚宗族世系表

续表

由上表并结合前面引述资料可知:黄氏家族自婺州金华来居分宁,至黄庭坚一辈已是七代,而非六世,此其一;其二,黄赡为黄庭坚之六世祖,而非五世祖;其三,黄氏分宁一支的始祖应该是黄玘,而非黄赡;其四,黄玘为黄赡之父,而非黄赡之子;其五,欧《铭》中元吉应为黄注之祖父而非曾祖,撰者由于多种原因致使叙次颠倒;其六,黄庭坚一支的世系顺序应为“玘—赡—元吉—中理—湜—庶—庭坚”。

[1] 洪本健.欧阳修诗文集校笺:第28卷[ M]//黄梦升墓志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755.
李逸安.欧阳修全集:第27卷[M]//黄梦升墓志铭.北京:中华书局,2001:419.

[2] 《叔父给事行状》《叔父和叔墓碣》为黄庭坚亲撰,其自叙家世谱系必极恭慎准确,不致有误,故可信性最强,亦最富权威性。宋周必大《分宁县学山谷祠堂记》(见《周益国文忠公集·平园续稿》卷19),黄 《黄山谷年谱》(适园丛书第七集)卷首所附《文献通考·豫章先生传》及明周季凤《山谷先生别传》《山谷全书》首卷1所附《宋史本传》(此与现行《宋史》卷444《文苑传》中的黄庭坚本传文字多有不同),均言黄赡为庭坚“六世祖”,或由此而推定。《山谷全书》首卷1所附《黄文节公世系图》亦同此说。 Us8KOKNX2OWnnL/kpSKMZYGQeWlw/Lum8OYOGoDltkmqifW3y5xTzpzauo+krCM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