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国内网络数据库建设现状

我国数据库建设大约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当时主要工作是引进、学习和借鉴国外数据库的理论和成果,特别是引进和解决汉字处理技术。80年代开始研究和建设中文数据库,主要集中在科技文教部门。到了90年代,以中国第一家数据库专业公司——“万方数据公司”的正式成立为标志,数据库开始进入市场。根据1995年的统计,我国共有各种数据库1038个,其中一半左右已在一定范围内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务,且容量大部分在10—100MB之间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我国目前在线数据库约为29.5万个;拥有在线数据库的网站数约为17.0万,占全部网站的24.5%;以拥有在线数据库的网站为基数,全国平均每个网站拥有1.7个数据库;以所有网站为基数,全国平均每个网站拥有0.43个在线数据库。在拥有在线数据库的网站中,68.1%的网站只拥有1个在线数据库,18.2%的网站拥有2个在线数据库,13.7%的网站拥有3个及以上的在线数据库。

从在线数据库数量上看,企业网站拥有的在线数据库数量最多,占全部在线数据库的50.4%;从拥有在线数据库的网站上看,其他公益性网站、政府网站和商业网站拥有在线数据库的网站比例最高,分别为30.8%、29.3%和24.7%;在线数据库按内容分类以产品数据库为最多,达61.0%,其次为图片数据库、企业名录数据库等。记录数在1000条以上的数据库仅占全部数据库的29.8%;数据库字节数在50MB以上的占28.9%

可以看出,中国的网络数据库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1)数据库数量的激增,特别是可用数据库增加;(2)数据库容量明显扩大,总容量有很大提高;(3)数据库开发深入,促进了数据库与信息网络的结合;(4)结构发生变化,从过去的科技数据库为主,转向以经济和社会的数据库为主;(5)服务方式多样化,光盘镜像数据库成为主要销售方式。

国内数据库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垄断现象比较严重。(2)数据库开发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严重。(3)标引不规范,缺乏统一的标准。(4)收录内容不完全。收录年代较近,需要加大数据库回溯力度。还存在漏收现象,核心期刊收录率低,降低了检索结果的参考价值。(5)数据库更新不够及时,有些数据库更新缓慢,电子期刊的发行比印刷型滞后太久。(6)数量多,容量小,数据库发展水平低。(7)内容广泛,深度不够,联网数据库少。(8)二次信息多,一次信息数据库比重偏低。(9)检索界面不够友好,检索功能有待开发。(10)信息人才匮乏,用户信息意识不强。(11)网络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力。

同国外数据库的发展相比,我国在数据库建设方面还比较落后。我们应吸取国外的经验与教训,尽快改进不足,从高起点上起步,逐步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jRC1aRWhS0+x/9DI456HuVDRP88lL5x8Xn74sLjkN9DsnBY6Yh84OYXuBu9JqAk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