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网络数据库评价研究成果综述

作为网络信息资源的一种形式,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面的研究对于网络数据库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一)国外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1. 早在1991年,Betsy Richmond就提出了评价网络信息资源著名的10C原则,即:内容(Content)、可信度(Credibility)、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版权(Copyright)、引文(Citation)、连贯性(Continuity)、审查制度(Censorship)、可连续性(Connectivity)、可比性(Comparability)和范围(Context)

2. Allison Woodruff是最早对核心网站开始研究的学者。他于1995年11月利用Inktomi crawler收集了260万个网页,通过对网页链接的分析,筛选出被链接频率最高的网站

3. 1996年,McKiernan提出“链接”(Citation)一词来表示网页间的链接关系

4. 1997年,Ronald Rousseau建立起利用搜索引擎确定核心网站的方法

5. 美国乔治大学教授Wilkinson等提出了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11个门类共125个评价指标。这11个门类是:(1)可检索性和可用性;(2)信息资源的识别和验证;(3)作者身份的鉴别;(4)作者的权威性;(5)信息结构与设计;(6)信息内容相关性和范围;(7)内容的正确性;(8)内容的准确性与公正性;(9)导航系统;(10)链接质量;(11)美观与效果

6. 1997年,Wilkinson与Bennett、Olive创立了OASIS评价系统。OASIS是由客观性(Objective)、准确性(Accuracy)、来源(Source)、信息门类和信息量(Information)和信息时间跨度(Span)这5方面构成的

7. 1998年,Jim Kapoun以表格的形式在他的论文《网页评价五标准》中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五条标准:(1)准确性:包括作者的联系方式、文献的写作目的、作者的资格等;(2)权威性:包括出版机构的性质等;(3)客观性:包括页面的偏向性、广告的目的、作者的观点等;(4)时效性:包括创作时间、更新时间、链接的可靠性等;(5)全面性

8. 2000年,Robert C. Vreeland用“luminosity”表示某网站指向其他网站的链接的数量,用“visibility”代表某网站被其他网站链接的次数,对156个法律图书馆网站的影响力进行了研究

9. 英国的David Stoker和Alison Cooke对网络信息资源提出了8条评价标准是:(1)权威性;(2)信息来源;(3)范围及论述(目的、学科范围、读者对象、修订方法、时效性及准确性等);(4)文本格式;(5)信息组织方式;(6)技术因素;(7)价格和可获取性;(8)用户支持系统

10. 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Robert Harris提出了专门针对网络信息资源真实性的8条评价标准:(1)有无质量控制的证据,比如专家编审或同行评论;(2)读者对象和目的;(3)时间性;(4)合理性;(5)有无令人怀疑的迹象,如不实之词、观点矛盾等;(6)客观性,作者的观点是受到控制还是能够自由表达;(7)世界观;(8)引证或书目。还提出了著名的“CARS”检验体系,由四个方面构成:置信度(Credibility)、准确性(Accuracy)、合理性(Reasonableness)和支持度(Support)

11. 新西兰Alastair G. Smith借鉴印刷型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提出了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1)信息的覆盖范围,包括深度、广度、时间、格式等;(2)信息内容,包括准确性、权威性、通用性、独特性、与其他网络资源的链接情况及文本质量等;(3)图形和多媒体设计;(4)信息资源设立的目的与用户对象;(5)相关评论;(6)便利性,包括用户界面是否友好、计算机环境、检索、浏览、组织、交互、响应速度等;(7)成本费用。这一评价体系内容较为丰富细致,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标准即是按照这一体系构建的

12. John R. Henderson提出的六种信息选择方法,也可以看作是评价信息资源的六项指标。它们是:(1)适用性:该网站的主题与是否与自己的需求相关?是否值得访问?(2)置疑:应当检查信息作者的研究方法和为最后结论所提供证据的科学性,必要时应参考其他信息源。(3)来源:此网站是政府、学术团体网站,还是商业或个人网站?谁对此网站负责?负责人是否具有资证?(4)目的:网站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信息交流还是商业目的?信息是否容易理解?是否有遗漏的信息?(5)组织细节:所需要的信息是否能在网站的首页出现或者能够很容易地在网站其他网页上找到?是否有语法和拼写错误?链接了哪些另外的信息源?(6)与原始信息的关联

13. LII(Librarians. Index to Internet)的信息选择六项标准:(1)权威性(作者的声誉、资格);(2)范围和服务对象;(3)内容(信息准确性、独特性、及时性和可读性等);(4)设计(信息检索方式、使用的环境要求等);(5)功能(搜索引擎的功能、网站的速度、是否显示出错信息、能否播放影音文件等);(6)生命周期

14. IPL的六选择标准:IPL(the Internet Public Library)是美国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与Bell & Howell信息知识公司(前身即UMI公司)建立的网上公共图书馆。IPL的信息选择标准是:(1)提供全面的信息且信息内容的使用频率要高;(2)信息要有定期、持续的更新;(3)图像内容应该对信息起到补充作用,而不应该转移用户的视线;(4)对于非图像浏览器,只提供文本界面;(5)信息经过认真的校对,没有语法和拼写错误;(6)要包含与信息相关的活链接

15. OPLIN的电子信息资源采集标准。OPLIN(the Ohio Public Library Information Network)是美国俄亥俄州公共图书馆信息网络,它针对免费信息的采集有12项指标,事实上也可以用作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标准。它们包括:资源的目的性、权威性、广告和电子商务性、用户适用性、内容真实性、准确性、传播面、主题覆盖面、信息独特性、稳定性、可用性以及形式状况

(二)国内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1. 蒋颖认为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标准包括:信息质量(学术水平、可信度、时效性、内容的连续性)、范围(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易用性(链接速度快、无空链、无死链)和稳定性等

2. 左艺、魏良、赵玉虹提出的定量评价方法是:(1)通过各种查询引擎和主题指南及各站点提供的相关站点链接,统计有关某一类型和某一特定主题站点出现的频次来选择出常用站点;(2)通过各站点被访问次数统计排序来确定常用站点;(3)统计电子期刊订购人数、文章被访问和下载次数、超文本链接次数,并借鉴文献计量学中的引文分析法,利用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光盘及期刊引文报告(ICR)对网上出版的电子期刊进行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分析,从而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 左艺、魏良、赵玉虹认为定性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指标为:(1)范围(广度、深度、时效及格式);(2)内容(准确性、权威性、时效性、独特性、精炼性);(3)可使用性(用户友好性、可检索性、可浏览性、组织方式及链接稳定性);(4)图形和多媒体设计;(5)目的及对象;(6)评论

4. 董晓英提出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9项标准是:(1)准确性;(2)发布者的权威性;(3)信息的广度和深度;(4)主页中的链接是否可靠和有效;(5)版面设计质量;(6)时效性;(7)读者对象;(8)独特性;(9)主页的可操作性

5. 黄奇、郭晓苗提出了对网络信息资源5个方面的评价标准:(1)内容(正确性、权威性、独特性、内容更新速度、目的及目标用户、文字表达);(2)设计(结构、版面编排、使用界面、交互性、视觉设计);(3)可用性和可获得性(链接、硬件环境需要、传输速度、检索功能);(4)安全;(5)其他评价来源

6. 罗春荣、曹树金认为,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体系及具体指标应该包括3个方面:(1)内容(实用性、全面性、准确性、权威性、新颖性、独特性、稳定性);(2)操作使用(导航设计、信息资源组织、用户界面、检索功能、连通性);(3)成本(技术支持、连通成本)

7. 粟慧对各种网络资源评价标准进行综合整理,归纳出定性评价标准可以从三方面考虑:(1)内容:包括的指标有准确性、权威性、客观性、可靠性、独特性、新颖性、针对性、范围面和写作水平等。(2)设计:包括的指标有界面友好性、浏览和检索的难易程度、信息组织的科学性、页面设计的艺术性和适用性等。(3)运营:包括的指标有信息提供的保障性、可存取性、链接的可达到性、设备使用的兼容性及费用的高低等

8. 田菁则是从图书馆的角度提出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的标准:(1)内容(网络信息的主题重点);(2)学术水平(作者的学术水平、作品结构的合理性、创造性、参考性、搜索引擎对信息的收录情况);(3)取用方式(使用的限制、费用);(4)站点及信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9. 李爱国认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应从下面几方面考虑:(1)覆盖范围(宽度、深度、时间、格式);(2)内容(准确性、权威性、通用性、唯一性和文本质量);(3)图形和多媒体设计;(4)目的与用户群;(5)评论;(6)便利性(用户友好性、需要的计算机环境、检索、浏览和组织、互动性、连通性等)

10. 陈雅、郑建明构建的网站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信息内容(内容范围、时效性、稳定性、新颖性、独特性、完整性、有序性);(2)网站概况(网址、网站性质、面向的用户、安全管理与维护);(3)网页设计(结构与层次、用户界面、版面编排);(4)操作使用(可访问性、链接的质量、计算机环境需求);(5)网站开放度(提供服务的数量、主动性、交互性)等

11. 张咏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网络资源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将网络信息评价指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要求指标,适用于所有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是基本质量要求;第二层是主题领域要求指标,适用于特定主题领域;第三层是用户专题要求层,适用于特定专题领域

12. 金越将网页内容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和网站相关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分开构建。网页内容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有:全面性、正确性(可信度)、权威性、适用性、时效性、独特性。而网站作为一个系统,具有动态变化特征,会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而不断进步,而指标本身具有静止性的特点,所以必须采用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将二者统一于网站评价指标体系中。网站相关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有:链接性、稳定性、创建者、目的用户、多媒体设计、交互性、费用、安全性

13. 强自力提出了3项评价大学图书馆网站的定量指标:(1)站点被AltaVista收录的网页数量;(2)站点被AltaVista链接的次数;(3)分别选定某领域的各个站点,检索出每个站点被该领域其他站点链接的次数以确定核心站点。这3项指标都是完全定量的

14. 沙勇忠、欧阳霞利用网站链接分析及网络影响因子测度的方法,通过搜索引擎AllTheWeb收集数据,对中国省级政府网站影响力做出评价。他们提出的研究指标是:(1)网站网页数;(2)总链接;(3)站内链接;(4)站外链接;(5)政府站外链接;(6)商业站外链接;(7)WIFtotal((2)与(1)的比值);(8)WIFin((3)与(1)的比值);(9)WIFex((4)与(1)的比值);(10)网站访问量;(11)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

15. 邱燕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及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根据萨蒂(Thomas L. Saaty)提出的“1—9标度方法”,建立一系列的判断矩阵,计算各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相应的排序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的结论为: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但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其结果只是针对准则层中评价因素而来,人的主观判断对于结果的影响较大。另外,在进行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中,应该注意不同主题、不同性质的网站之间,如商业网站和学术网站,网站和网页之间在许多方面具有不可比性

16. 庞恩旭利用基于模糊数学的方法构建网络信息资源多层次综合评判体系,并以专业网站为例进行了综合评判

17. 陈文静、陈耀盛则认为:以元数据为基础的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在很大的程度上其成功需依赖于信息提供者的主动参与认证和用户对认证机构、评价标准、认证结果的信赖程度。由于元数据是由评价机构或网站提供的,存在一定的虚假的可能性;而现在进行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权威机构不多,所以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不高

18. 甘利人、郑小芳、束乾倩构建了一套IA评价指标体系

19. 杜佳、朱庆华应用IA评价网站的基本标准,包括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法,对南京大学网站IA做出了评价

20. 徐英考察了网站排行榜评价模式,分析了网站排行所依据的评价方法。目前的网站排行榜依据的评价模式有三种,即网站流量指标排名模式、专家评比模式和问卷调查模式。徐英分析了这三种评价模式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鉴于上述各种网站评价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该发展一种综合评价模式:集动态监测、市场调查、专家评估为一体的综合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需要有科学的分析评价方法,全面、公平、客观的评价体系,权威、公正的专家团体,也需要有科学、合理并有足够样本量的固定样本作为基础

21. 陆宝益认为,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体系,应该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既考虑到网络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又考虑到其内部特征,即信息的内容属性。同时,这个指标体系还应该考虑到各项指标的适用对象或范围。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评价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使用“调查求重”的方法求得每个指标的权重,利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得出网络信息评价

22. 蓝曦,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及其评价。pdf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基于内容:权威性、可靠性;时效性;原创性;基于网络信息资源可获得性:用户界面友好性;响应时间;检索功能;导航系统;费用

(三)网络数据库评价研究现状

相对于国外文献较难获得,本文重点对国内的网络数据库评价研究做了深入调查,总结归纳如下:

1. 汪媛针对网络版全文数据库做出综合评价模型,确定的13个评价指标分别是:全文刊价值、摘要价值、馆际互借价值、检索功能、检索技术、检索结果、用户交互、更新频率、数据传递方式、免费试用期限、用户服务、存档、价格。具体如下表3-1

表3-1 网络版全文数据库各评价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重

2. 曾昭鸿从图书馆采购的角度构建的网络数据库评价体系,主要有内容、设计、检索系统和易用程度。具体分析如下:(1)内容。主要从网络数据库的准确性、实用性、创新性、独特性、权威性、稳定性、时效性和文字表达等方面评价网络数据库的价值。(2)设计。主要从信息资源的组织、用户界面、交互性和美感程度判断。(3)检索系统。主要包括检索性能、检索技术、检索结果等。(4)易用程度主要包括电脑环境需求、信息资源传播速度和链接情况

3. 罗春荣则针对数据库检索平台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内容包括:1. 检索功能:检索功能直接影响信息检索的检全率、检准率、检索的灵活性、方便性及检索速度,是评价与选择数据库检索平台的核心指标。(1)检索方式:检索方式单一还是多样;(2)检索字段:检索字段的设计是否具有多、广、专等特点;(3)检索技术:所使用的检索技术是否先进、多样;(4)检索限定:对所查信息是否有选择与限定的自由;(5)检索界面:检索界面功能键或工具条的设置是否清晰、明确、完备;界面的切换是否灵活;检索界面或检索步骤的设计是否简洁、紧凑。2. 检索结果处理:(1)是否提供检索提问修改功能,以进一步提高检全率或检准率;(2)检索结果的显示:检索结果的显示方式是否灵活、多样;(3)检索结果的输出:是否便捷、多样。3. 检索效率:(1)检全率;(2)检准率;(3)检索速度。4. 整合功能:即检索系统可否将多种资源和多种服务整合成一个互动、互连的有机整体。整合功能包括:(1)资源整合;(2)跨库检索;(3)超链接。5. 服务功能:网络数据库检索平台在检索功能之外,还可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其服务功能可从以下几方面考量:(1)用户页面定制;(2)个性化服务;(3)人员培训;(4)其他服务。6. 管理功能:(1)使用管理;(2)用户管理;(3)统计报告;(4)数据更新与平台升级

4. 张丽园分析了国内高校图书馆常用的几个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该评价分析是从数据库所收录的期刊的学科分布、核心期刊数量、检索特性、JCR影响因子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

5. 甘利人等从信息构建角度作了我国四大数据库网站IA评价研究

6. 卢恩资提出的网络数据库选择评价体系包括三个方面:(1)功能方面有五个指标,即输出选择、检索界面、检索选择、内容和本地化;(2)使用方面七个指标,具体为:卖方的支持情况、多次复印和使用的版权问题、对软硬件的性能要求、资源的格式、自身的技术支持能力、用户使用该数据库的知识需要、储存信息或相关支持附件对物理空间的需要;(3)价格方面

7. 甘利人、马彪、李岳蒙采用ACSI(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模型来对数据库网站进行用户满意度测评 。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要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经计算后获得的权重值见表3-2。

表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续表 EUtbj12VGrWce5HsLQT5NVjBirj7G/+w78PJ6wgIwaq8aiyPNt3E4XHblXPAAYA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