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解”:张载的儒家经典诠释方法

我们应该如何阅读理解经典?张载的经典诠释方法或可作为古代的典型。学界多认为,张载是“气”学家,但他的经典诠释思想却是“心解”派。经验实证、历史思维等“气”学方法,并未充分体现在张载经典诠释方法中,显示出张载思想的复杂性。张载如何“心解”经典文本?和孟子等有没有不同?和陆九渊、王阳明等心学家有何不同?这些都值得关注。

中国诠释思想,伴随中国学术史进程,有自己的悠久传统和鲜明特色。在 21世纪到来之际,西方诠释学越来越为国人所熟识,诠释活动作为传统文化现代化和中西文化融会贯通的必经环节,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这时,揭示中国诠释思想的特质,无疑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中国思想家在把握理解环节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气派、理性规范和基本精神,为建设科学的中国诠释学提供必要的传统文化基础。

大体说来,中国诠释思想,可以划分为三大派别,即汉学的实在论诠释观、理学的规范论诠释观和心学的主体论诠释观。三派紧密相联,在逻辑上、历史上,提供了中国诠释思想的整体框架。张载“心解”论,作为诠释思想,徘徊于规范论与主体论两大派之间,具有双重性,但又不自觉地偏向于主体论一边。

张载说,“心解则求义自明,不必字字相较。譬之目明者,万物纷错于前,不足为害;若目昏者,虽枯木朽枝皆足为梗” 。其强调“心解”可以超越汉儒“字字相较”的训诂法,而明了经典中的义理本身,由此而达到“自明、自觉”。他又说:“‘诵《诗》三百,亦奚以为’,诵《诗》虽多,若不心解而行之,虽授之以政则不达,使于四方,言语亦不能。如此则虽诵之多,奚以为?” 明确提出“心解”问题,要求对经典中的义理能“心解而行之”。

根据《张载集》的思想材料,以下将着重讨论何谓“心解”、怎样“心解”以及“心解”的特点、地位几个问题。 PQcmfNlz952IRbpME92pNnMKpLfKSp1gd74xHbtYVgGKZF0OkdqcJ4yJ1qNxQk4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