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篇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偏离了教学目标的教学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提升,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我们要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依据。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20 世纪 80 年代初,教育部决定在 5 所大学附中进行计算机选修课实验,产生了第一个以程序设计为主的试验性教学大纲,由此开始了中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1984 年 2 月,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观看两位少先队员进行电子计算机表演时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这一句话具有很强的政策指导意义。1986 年第三次全国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原国家教委颁发了第二个试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增加了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数据库等应用软件,开课年级向初中发展,选修课名称改为“计算机课”。1994 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同年 9 月,确定了 18 所中学作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实验学校,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的计算机教育体系。2000 年 10 月,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通知》等三个重要文件。课程名称正式改成定位更加准确、内容更为宽泛、更为国际化的“信息技术课程”。会后还决定从 2001 年开始用 5 ~ 10 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2003 年 4 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其中包括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正式将信息技术课程确立为国家规定的高中必修课程,并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模块设置与内容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和描述。其中对于课程目标是这样描述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可以看出,这个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已经由重视操作技能教育转变为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这适合当时我国国情,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是相适应的。

从 2003 年至 2017 年近 15 年间,信息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一个崭新的信息化社会已经到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种形式下,教育部修订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于 2018 年 1 月出版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这个版本的课程标准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的教学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2017 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凝练出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其中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价值的集中体现,计算思维必将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关于中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也应成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关注的一个特别重要和迫切的核心研究问题。我申请了北京市教育学会的课题“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我们从计算思维的概念、计算思维培养的措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是我近三年来撰写的关于计算思维的论文、教案、教学设计等的汇总,以期反映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ypSwVEJ4KJ9/zcXE2vewSR0TOSYcHyi7A8CuRqO2NcUq8B540FqP72MspAHxKmQ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