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高校网络思政的历史方位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变革,高校网络思政的教学形式、手段、覆盖范围将思政教育推向了新的发展时期,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使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积极与消极两个侧面。

(一)高校网络思政的积极作用

不同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政借助网络这一具有信息传播更快、范围更广的方式与平台,收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当前信息时代网络技术高速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内容多样,互动性强,覆盖范围广等积极方面。

1.网络思政信息内容多种多样

相较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网络思政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效提升了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对提高教育的灵活性、多样性,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网络思政信息的内容丰富多彩,内容展现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特点,在传统的文字信息以外,网络思政信息还包括大量的图片视频及音频资料,这些多种形式的信息呈现促使网络思政过程更加直观,具备更强的可信性和说服力。另外,通过网页、邮件、手机App应用等多种方式对指定学生群体进行定点发送信息,能够确保信息投递的准确性和快捷的传递速度,从而有效保证网络思政内容的时效性,紧跟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要求。

2.网络思政信息传递的互动性强

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主要是灌输式教育,思政教育工作者根据自身积累的专业知识、素养与经验对学生进行说教式教育,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只能被动接受教育,鲜少得到发表个人观点与想法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常常感到自己是教育的被动一方,导致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不高。在开放的、互动性强的网络上,网络思政为学习提供开放性的环境,所有的参与者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由于网络世界具有隐秘性,学生不必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这就排除了因此而引起的紧张和尴尬,教师与学生双方都可借助网络平台畅所欲言,利用各项传播工具对传统“权威者”的言论提出质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这一模式也促使网络思政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转变教学态度。在此过程中,网络思政者只需针对关键性、敏感性问题进行合理引导,方可达到期待中的良好教育效果。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网络思政区别于传统思政教育的重要优势,教学的民主性因此得到发扬。

3.网络思政信息获取途径多样、覆盖全面

传统课堂上的思政教育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兴趣需求,导致思政教育的时效性走下坡路。而多种多样的网络传播途径却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网络思政工作者只需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发挥学校网络阵地优势,结合专业QQ群、微信群等手机无线网络,及时解读新鲜出炉的国家法律法规,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搜集并掌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利益诉求。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优势,快速地统一学生的主要思想,引导正能量的主流言论成为学校网络舆论的主导,并进一步利用网络传播手段在学生群体中深入广泛地传播,进而收获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果。网络思政的方式呈现多样性特征。它帮助思政专业教师摆脱单一的课堂授课方式,为教师在课堂之外的时间与地点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受众广泛的网络平台。例如,建立课后主题讨论群、创建教师思政网络论坛,为广大学生提供及时讨论课程内容、分享学习资料的机会;团支部书记和学院辅导员可以创建微信群、QQ群、微博、贴吧等平台,及时发布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有效信息,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与实际需求,实现网络思政的预见性与前瞻性。

(二)高校网络思政面临的挑战

鉴于网络环境的多元化发展,网络上存在许多难以控制的因素,这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极大挑战。大学时期是青少年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网络不良信息产生的诱惑的抵抗力较差,复杂难辨的网络环境会对大学生脆弱的心理防线产生一些负面作用。此外,长期使用手机或者电脑进行频繁长时间的网络活动,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当前网络思政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对复杂的网络环境,过于单一的网络技术手段,有待完善的教育手段,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思政的工作成效。

1.高校网络教育环境相对复杂

由于网络传播环境复杂多样,而大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抵抗力较差,在进行网络教育的过程中,一些错误思潮难免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当大学生长期身处网络环境中,混淆了网络虚拟环境与现实场景时,一些违背道德伦理的行为难以避免,这就需要高校网络思政发挥其重要作用。一些高校大学生缺乏对网络思政活动的兴趣,倘若思政教师不进行及时的思想和舆论引导,当面临网络敏感话题时,将出现相对严重的后果。此外,高校网络教育环境具有开放性特点,积极和负面的信息都有可能同时出现,当积极的思政教育内容不被接纳,而负面的思政教育内容广受传播,高校思政教育氛围将受到严重威胁。再者,大学生容易遭受复杂的网络环境侵害,出现自私、冷漠的心理状态,缺乏正确的引导将会造成逃避现实、孤立自闭等情况,这都对高校顺利开展网络思政形成挑战。

2.高校网络思政技术有待创新

高校思政教育网络技术不完善的主要表现是,网络思政工作者缺乏对网络技术的了解,以及网络实践教学的经验,导致在应用网络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而大学生由于长期并乐于使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活动,这种掌握技术的不对等性容易造成师生交流困难现象。另外,高校不重视或者缺乏对思政教师进行网络教学培训,会导致教师在授课时片面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网络技术的掌握和应用,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更重要的是,由于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不到位,大多数高校还未建设完善的、规范化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部分高校网络思政主体责任及处置制度也存在不健全现象,难以对不良信息的传播起到及时约束和制止作用。高校网络思政技术的不完善,影响了学生之间文化信息的及时有效传播,影响高校网络思政的时效性。

3.高校网络思政手段有待丰富

当前高校网络思政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教育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如此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容易致使学生丧失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兴趣。在多元文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的方式已经得到普及,而在高校网络思政平台中,过于繁琐的文字介绍即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不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忽视将学生的个性、喜好与采取网络思政网站建设措施相结合,必然导致网络思政网站的点击率低下,公众平台人气凋零。网络思政内容更新缓慢,思政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图文结构不合理,网络思政平台中缺少吸引学生注意的生动性活动,难以吸引大学生主动学习思政内容,由此产生对网络思政的怀疑和抵触心理,不利于思想政治观念的正面宣传。

4.高校网络思政机制体系有待完善

网络思政需要同时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以及网络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大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远远不及。一方面,专业思政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普遍缺乏较强的网络操作能力,不重视对网络思政课程、社会热点、学生关注的焦点等重要信息的维护,更新频率较低,耐心不足;另一方面,擅长网络管理的人员又缺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能力。因此,在绝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合作机制和平台的情况下,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水平陷入困境。另外,网络思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丰富的信息储量、广阔的内容涵盖面、多样的表达方式和高速的传播效率做支撑。然而,高校在搭建这一完善的网络思政体系方面呈现出许多不足之处。有的高校思政教育网站不重视自身的宣传,内容更新缺乏吸引力、不及时,造成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网站的关注度不高、访问量较少等问题;一些思政教育网站上的信息内容多为枯燥乏味的思政教育文章或是学校的规章制度,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校园网络思政内容多是一些经过处理的信息,对于一些时事政治、热点新闻会出现更新滞后、专业化程度不高等情况;一些高校的网络思政平台还存在定位不够明确、教学特点不够鲜明和对网络平台的整治力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或弊端是高校网络思政体系构建不完善的充分体现,也进一步限制了网络思政机制的发展。因此,完善高校网络思政体系,构建合理的现代化网络思政体系,实现网络技术的灵活性与思政教育的实践性有机统一,必将成为高校完善网络思政的着力点之一。 kviGnE+CZ8kTTK/guKjv19rTGl7ddylkI1zT58W/NWsQUVZ4zwXkwkCXdoAW0pF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