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是传播信息的媒介,也是高校管理的必要工具,更是高校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网络平台上信息的开放性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思政教育与网络相结合有助于拓宽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渠道。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传播学原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政的主要方式是在了解网络技术与多媒体知识,掌握现代网络传播技术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制作、传播和控制网络信息,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接触信息,选择吸收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有效信息,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网络科学技术相融合的表现。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是,它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和传播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方式。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建设和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时代意义。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繁杂多样的信息时刻环绕在人们周围。无论是大政方针、社会热点、金融财政,还是休闲娱乐、出行交通等领域的新奇事物层出不穷。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的频繁使用者和信息渗透的易感人群,对网络提供的新鲜资讯、便捷服务更是趋之若鹜。在此背景下,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变得很难满足当代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需求,大学生们对事实的真相有着强烈的渴望,他们迫切地想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与立场,急切希望得到他人和大环境的认可,希望借此来彰显他们独特的个性,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且获悉与他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有用信息。
网络思政作为网络传播时代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够满足大学生相应的这些需求,更是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重要补充。而网络作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更应该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之一,受到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强烈重视。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当通过网络宣传、传播等方式,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形象,引导大学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为自身成长、成才的行为准则,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家国情怀,自觉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帮助他们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合格人才。
网络思政有别于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将传统单一的说教式灌输教育模式转变为有反馈的双向互动型教育模式。网络思政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意选取自身方便的时间和对自己有益的内容进行学习、消化、吸收。网络思政在教育内容方面体现出传递信息的丰富性,在教育方式方面体现出表现模式的灵活多变性,在教育结构方面体现出组织结构的缜密严谨性,在教育实施方面体现出教育途径的高效便捷性,所有这些优势都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网络思政,节约了教育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更加有助于教育资源的重复利用,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在提高思政教育质量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只要思政教育工作者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技术的功能和形态,把握网络技术的运用规律,就能有效促进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推进高校网络思政健康有序发展。
在网络技术大发展、大变革的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升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培养大学生主体性、创新性、主动性、人本性、法制性等多维度品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培养优质的高校毕业生和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而网络思政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为一体,能够帮助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增强了学生的精神投入和兴趣倾向,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传统思政教育所不能实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收获高质量的思政教育效果,形成广泛认同的教育综合效应。
日益丰富的社会物质与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更高的要求。网络思政通过信息收集、统计分析、程序编写、指令生成等功能,不仅能够顺应社会教育变迁的趋势,更能够满足广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创造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营造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形成程序化、科学化、数字化的网络思政长效模式。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网络思政突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瓶颈,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了全面创新,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便捷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切实增强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及时传达学生诉求,帮助网络思政者更加便捷地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及时反馈信息,从而促成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协调教育模式,用正面、平等、鼓励、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进步,同时鞭策网络思政工作者自身成长,形成自我成长和他人教育相结合的良性机制。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政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应当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目标。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应当始终坚持通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引导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传统与目标。思政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当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紧密的结合,宣传党的光荣传统和正确指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思政教育,必须坚决服从这一根本目标,在网络技术基础上进行的改革与创新也应围绕这一思想主题进行,如果不能确保这一根本目标和思想主题,那么无论从何种形式上进行的创新都将偏离我国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
网络思政的核心目标在于立德树人,旨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网络思政的出发点在于育人,切忌单纯追求业绩而流于形式忽视内容。
网络思政的主要任务是聚焦线上线下两条主线,依托线上传播信息、互动交流的同时,举办一系列线下活动,实现线上线下联合发力,确保网络思政有落脚点,有载体。网络思政应当坚持依托教师、行政人员、学生三大主体,充分发挥三大主体作用,切实做到全员育人,实现自律自治。网络思政的视角要站得高,就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将之与国家形势政策紧密结合,努力实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目标。网络思政在内容选取上要注重兼收并蓄,广泛选取各类素材,在开阔学生视野方面发力,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网络思政要选取有一定热度的主题,确保主旨内容紧跟时代热点问题,做到反应迅速,落点准确。网络思政的形式要贴近学生的根本喜好,主动贴近大学生的行为习惯,选取大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开展教育。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起到引领作用,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三因”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其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并将其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不断变革的新时代,互联网引发的信息革命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时代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新媒体新技术的大势,唯有紧跟新时代发展脚步,开拓创新,不断进取,才能确保高校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在大学生日均使用互联网时长超过6小时的背景下,站在充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重网络思政的建设与发展,在线下实体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同步做好“线上教学”。创新网络教学方式、丰富网络教学内容、强化网络教学手段、优化网络教学技术,让学生有线下实体教学获得感的同时,收获线上虚拟教学的体验感。在建设社会主义网络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主动占领并坚决守住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新阵地,关注大学生思想认识新动向,运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形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