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研究综述

在确定研究对象之前,我们首先回顾一下韩汉两种语言在此领域的相关研究。

一、韩国语外来词研究

(一)外来词研究的主要成果

韩国语的外来词研究主要以韩国国立国语院(即原韩国国立国语研究院)为中心进行,围绕外来词的规范、外来词的收集整理和外来词使用状况调查等展开,成果如下:

(1)外来词词典的编纂。韩国《国语大辞典》和《标准国语大辞典》的编纂发行虽然也包含部分外来词,但相对于生活中实际使用的外来词,其涵盖范围远远不够。目前出版的外来词词典,其收词范围限于日常生活中的外来词,如:《외국인을 위한 한국어 외래어》《상용외래어》《韩中外来语学习手册》《韩中常用外来语词典》等。

(2)外来词用例集的发布。韩国国立国语院就外来词的规范做了如下工作:

1988年发布“外来语标记用例集(一般外来语)”;

1993年发布“基本外来语调查资料集”,“外来语标记用例集(东欧人名地名)”;

1995年发布“基本外来语用例集”;

1996年发布“政府媒体外来词审议共同委员会(第 1—第 14次)决定外来词标记用例集”;

1997年发布“政府媒体外来词审议共同委员会(第 1—第 19次)决定外来词标记用例集”;

2002年发布“外来语标记用例集(人名)”;

2005年发布“外来语标记用例集(葡萄牙语、荷兰语、俄语)”。

(3)年度新词(包括外来词)的收集整理。国立国语院从 1994年开始,以韩国的主要新闻媒体为调查对象,收集新词并集结成册。主要收词年度有,1994、1995、2000—2005。这为记录新词,特别是外来词做了有益的工作。

(4)外来词的纯化。所谓外来词的纯化就是规范外来词的使用,用规范的语言和文字记录外来词,主要措施就是把日式汉字词、难懂的汉字词,以及泛滥的外来词,用合适的固有词和简单明了的汉字词代替,使韩国语保持纯净,提高交际的经济性。

国语院的纯化资料集中,外来词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些资料如下:

1991—2003年《国语纯化资料集》;

2000—2003年《媒体外来词纯化资料集》;

2005年《日式用语纯化资料集》。

(5)语言使用状况调查。国立国语院开展了 1910—1970、20世纪 80年代,以及 1991年度的汉字词和外来词使用状况调查,2005、2010年度的“韩国人的语言意识”调查,外来词认知、理解和使用调查,以及青少年语言生活现状的调查等。

韩国的一些学者也对外来词进行了研究,如:姜信沆(강신항)在《现代国语词汇使用现状》(《현대 국어어휘의사용 현황》)(太学社,1991)中对外来词分领域进行了考察,并研究了外来词的本土化过程;《新国语生活》2008年第 18卷刊登外来词研究专刊,收录的研究本书包括:《外来词概念及范围问题》《外来词标记硬音化问题》《外来词标记法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汉语标记问题》等。

(二)研究的局限性

因为韩国语外来词在语言生活中大量且频繁使用的现状,也由于语言本身的特点,韩国语外来词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来词的规范等问题上。因而对外来词词典的编撰、外来词本体方面的研究,特别是不同语言外来词之间的对比重视不够,研究的力度不强。

二、汉语外来词研究

外来词的研究一直是汉语词汇研究的热点之一,汉语中的外来词现象很早就引起了中国学者的注意,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对外来词本体的研究和对外来词外围的研究。

(一)汉语外来词本体研究

外来词本体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外来词的概念、类型、结构、语义以及外来词的同化、影响、规范等。

从语言角度研究外来词,包括“外来词”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外来词引进方式的分类、外来词的“汉化”、外来词的修辞功能、外来词的缩略、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外来词的规范等。大多数现代汉语词汇学专著都会谈及外来词,学术期刊中也不乏这方面的文章。而特别值得注意的主要包括以下一些著作和刊物:(l)高名凯等的《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它是第一部系统全面地分析现代汉语外来词的著作,就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定义、来源和创制方式及规范等方面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考察分析;(2)梁晓虹的《佛教词语与汉语词汇的发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分析了来自佛经的各种类型的词语(包括外来词),总结了佛教词语对汉语固有词汇的影响;(3)史有为的《汉语外来词》(商务印书馆),从形式、功能、语义、使用等角度对外来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促进了外来词的精细化研究,很有意义;(4)以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创办的期刊《词表建设通信》为阵地,广大学者对汉语外来词包含的范围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外来词研究进一步深化。

与此同时,也有若干篇从不同角度研究外来词的博士本书,如:钟吉娅的《汉语外源词——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周红红的《从功能的视角考察外来词的生存规律》,方欣欣的《语言接触问题的三段两合论》,李彦洁的《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以及顾江萍的《汉语中日语借词研究》等。

(二)汉语外来词外围研究

外来词的外围研究主要包括社会、文化、心理等语言外部因素与外来词关系的研究,以及外来词词典的编纂等。

研究外来词与文化的关系,首推罗常培先生的《语言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50年),罗先生在汉语外来词与文化的研究中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此外,陈原先生的《社会语言学》《语言和人》从社会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外来词;周振鹤、游汝杰的《方言与中国文化》专章讨论了语言接触过程中形成的外来词。值得一提的是,史有为先生在《外来词——异文化的使者》中对古今汉语外来词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在汉语外来词词典的编纂方面,1984年,高名凯、刘正琰、麦永乾、史有为四人合编的《汉语外来词词典》的问世,在汉语外来词研究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后,岑麟祥独立完成并于 1990年出版的《汉语外来语词典》收词 4000余个,在收词及考证方面独具特色。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于 1993年开始通过《词库建设通信》建立“外来概念词词表”,收集了大量词条,并进行了词源考证和词形发展沿革的考察,于 2001年出版了《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其中收入了大量的近现代外来词。

此外,各种学术期刊以及大量学术讨论会中也从各个层面和角度对汉语、英语、俄语等语言中的外来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三)有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汉语外来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外来词的概念与类型、汉化与影响、文化与心理机制,以及词源考察与资料搜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如下不足:

(1)对于外来词的概念仍有分歧,比如“日源汉字词”的归属、围绕“字母词”的争论、意译词是否应纳入外来词,以及“外源词”“外来概念词”和“外来影响词”概念的提出,表明对于外来词的概念仍然需要厘清。

(2)外来词语料的搜集与整理仍然滞后。随着世界进入网络时代和全球化时代,语言的接触导致外来词大量产生,而专门的外来词词典屈指可数,而且收词范围较窄。如刘正琰等编的《汉语外来词词典》收词截止于 20世纪70年代末;岑麟祥的《汉语外来语词典》也大体相当,大量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外来词只能被分散收录于后来出版的部分《新词新语词典》等。这部分外来词的整理和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全面。

(3)多静态、内部的研究,少动态的比较研究,特别是跨语言的对比研究。正如世界上的语言具有共性和个性一样,不同语言中外来词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共性和自身的个性。对比不同语言外来词,找出其在产生、演变过程中相似和不同之处,有利于我们认识外来词和词汇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韩汉语外来词对比研究

关于韩汉语外来词对比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目前还没有有分量的本书和专著,主要有以下若干硕士本书:黄丙刚的《韩中外来语对比研究》、金多荣的《韩汉外来词对比研究》等。

以上本书以全体外来词为研究对象,主要对韩汉外来词的借用类型、构词特点、历史发展,以及对借入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对韩中外来词的对比研究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 G8vR1OLTNCEp1HgY+aiwnJ0Wno1LN7npXAh6zYxKO20Gv8EcqS+6z4Is0NkQJZw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