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裴松之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东晋正员外郎裴珪之子。松之博览坟籍,立身简素。年二十,拜殿中将军。此官直卫左右,晋孝武太元中革选名家以参顾问。拜员外散骑侍郎。义熙初,为吴兴故鄣令,入为尚书祠部郎。刘裕北伐,领司州刺史,以松之为州主簿,转治中从事史。除零陵内史,征为国子博士。元嘉三年,诛司徒徐羡之等,分遣大使,巡行天下。松之兼散骑长侍,使湘州,反使,转中书侍郎、司冀二州大中正。封西乡侯。出为永嘉太守,入补通直为常侍,复领二州大中正。寻出为南琅琊太守。十四年致仕,拜中散大夫,寻领国子博士。进太中大夫,博士如故。元嘉二十八年,卒,时年八十。事迹见《宋书》卷六十四《裴松之传》《南史》卷三十三《裴松之传》。

据《山西通志·经籍》著录,裴松之的著述有《集注丧服经传》一卷;《三国志》注六十五卷,叙录一卷;《国史要览》二十卷;《裴氏家传》四卷、《裴氏家记》四卷;《裴松之集》十三卷,注曰:“梁二十一卷。”除此之外,《宋书》卷六十四《裴松之传》记载曰:“松之所著文论及《晋纪》,骃注司马迁《史记》,并行于世。”由此可知,裴松之的著述还有《晋纪》,《晋纪》没有被史志及诸家书目著录,可知此书早已经亡佚。据《宋史·艺文志》记载:“裴松之《国史要览》二十卷。”此书已经亡佚。《集注丧服经传》一卷,此书已经亡佚,清代学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佚本,山西大学图书馆藏有此书。又,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宋太中大夫《裴松之集》十三卷,梁二十一卷。”《旧唐书·经籍志》记载曰:“《裴松之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曰:“《裴松之集》三十卷。”由此可知,隋朝时著录的《裴松之集》卷数较少,而唐朝时著录的卷数较多,可能是唐朝开元年间广征天下典籍时复得古本。《裴松之集》,今已经亡佚。又,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裴氏家传》四卷,裴松之撰。”《旧唐书·经籍志》记载:“《裴氏家记》三卷,裴松之撰。”《新唐书·艺文志》记载:“《裴氏家记》三卷,裴松之。”由此可知,裴松之的著述还有《裴氏家传》四卷、《裴氏家记》三卷,此二书皆已经亡佚。又,据《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记载:“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绍败走。”注曰:“裴松之《北征记》曰:‘中牟台下临汴水,是为官渡,袁绍、曹操垒尚存焉。’在今郑州中牟县北。”由此可见,裴松之还著有《北征记》一书,此书已经亡佚。据《三国志·魏志·三少帝纪》记载:“(景初三年)二月,西域重译献火浣布,诏大将军、太尉临试以示百僚。”注曰:“裴松之《西征记》曰,臣松之昔从征西至洛阳,历观旧物,见《典论》石在太学者尚存,而庙门外无之,问诸长老,云晋初受禅,即用魏庙,移此石于太学,非两处立也。窃谓此言为不然。”由此可见,裴松之还著有《西征记》一书,此书也已经亡佚。除此之外,据《文苑英华》卷七百五十四《史论一》记载,裴松之的著述还有《宋元嘉起居注》六十卷。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宋元嘉起居注》五十五卷,梁六十卷。”《旧唐书·经籍志》记载:“《宋元嘉起居注》六十卷。”《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宋元嘉起居注》七十一卷。”此书已经亡佚。裴松之的著述大多已经亡佚,只有《三国志》注流传了下来,据《宋史·艺文志》记载:“陈寿《三国志》六十五卷,裴松之注。”《三国志》注明清刻本较多,较为常见的版本有:明万历年间刻本,运城市临猗县图书馆藏有此书;明崇祯十七年(1644)毛氏汲古阁刻本,运城学院图书馆藏有此书;清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刻本,山西省图书馆藏有此书;光绪十年(1884)上海同文书局影印本,山西大学图书馆藏有此书;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27 年版);《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等。以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 年版),较为通行。除了《三国志》注之外,裴松之还存有文章七篇,收录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全宋文》中。

附一 (民国)《闻喜县志·名贤传》

裴松之,员外郎珪正子,字世期,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博览坟籍,立身简素。年二十,拜殿中将军。义熙初,为吴兴故鄣令。在县有绩,入为尚书祠部郎。松之以世立私碑,有乖事实,上表陈之,以为“诸欲立碑者,宜悉令言上,为朝议所许,然后听之。庶可以防遏无征,显彰茂实,使百世之下,知其不虚,则义信于仰止,道孚于来叶”。由是并断。

武帝为司州刺史,为州主簿,转治中从事史。既克洛阳,居州行事,宋国初建,毛德祖使洛阳,高祖敕之曰:“裴松之廊庙之才,不宜久尸边务,今召为世子洗马,与殷景仁同,可令知之。”于时议立五庙乐,松之以妃臧氏庙乐亦宜与四庙同。除零陵内史,徵为国子博士。

元嘉三年,分遣大使巡行天下。松之兼散骑长侍,使湘州,反使,条奏礼俗得失,以事为书以系之,甚得奉使之义,论者美之。转中书侍郎、司冀二州大中正。封西乡侯。

上使注陈寿《三国志》,松之鸠集传记,增广异闻,既成,奏上。上善之,曰:“裴世期为不朽矣。”出为永嘉太守,勤恤百姓,吏民便之。入补通直,为常侍,复领二州大中正,寻出为南琅琊太守。致仕,拜中散大夫,寻领国子博士,进大中大夫,使续何承天国史,未及撰述,卒,时年八十。著有《文论》《晋纪》文集三十卷,注《丧服经传》一卷,注《三国志》六十六卷,《国史要览》二十卷。子骃。

附二 《宋书》卷六十四《裴松之传》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也。祖昧,光禄大夫。父珪,正员外郎。松之年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博览坟籍,立身简素。年二十,拜殿中将军。此官直卫左右,晋孝武太元中革选名家以参顾问,始用琅邪王茂之、会稽谢輶,皆南北之望。舅庾楷在江陵,欲得松之西上,除新野太守,以事难不行。拜员外散骑侍郎。义熙初,为吴兴故鄣令,在县有绩。入为尚书祠部郎。

松之以世立私碑,有乖事实,上表陈之曰:“碑铭之作,以明示后昆,自非殊功异德,无以允应兹典。大者道勋光远,世所宗推;其次节行高妙,遗烈可纪。若乃亮采登庸,绩用显著,敷化所莅,惠训融远,述咏所寄,有赖镌勒,非斯族也,则几乎僭黩矣。俗敝伪兴,华烦已久,是以孔悝之铭,行是人非;蔡邕制文,每有愧色。而自时厥后,其流弥多,预有臣吏,必为建立,勒铭寡取信之实,刊石成虚伪之常,真假相蒙,殆使合美者不贵,但论其功费,又不可称。不加禁裁,其敝无已。”以为“诸欲立碑者,宜悉令言上,为朝议所许,然后听之。庶可以防遏无征,显彰茂实,使百世之下,知其不虚,则义信于仰止,道孚于来叶”。由是并断。高祖北伐,领司州刺史,以松之为州主簿,转治中从事史。既克洛阳,高祖敕之曰:“裴松之廊庙之才,不宜久尸边务,今召为世子洗马,与殷景仁同,可令知之。”于时议立五庙乐,松之以妃臧氏庙乐亦宜与四庙同。除零陵内史,征为国子博士。

太祖元嘉三年,诛司徒徐羡之等,分遣大使,巡行天下。通直散骑常侍袁渝、司徒左司掾孔邈使扬州,尚书三公郎陆子真、起部甄法崇使荆州,员外散骑常侍范雍、司徒主簿庞遵使南兖州,前尚书右丞孔默使南北二豫州,抚军参军王歆之使徐州,冗从仆射车宗使青、兖州,松之使湘州,尚书殿中郎阮长之使雍州,前竟陵太守殷道鸾使益州,员外散骑常侍李耽之使广州,郎中殷斌使梁州、南秦州,前员外散骑侍郎阮园客使交州,驸马都尉、奉朝请潘思先使宁州,并兼散骑常侍。班宣诏书曰:“昔王者巡功,群后述职,不然则有存省之礼,聘眺之规。所以观民立政,命事考绩,上下偕通,遐迩咸被,故能功昭长世,道历远年。朕以寡暗,属承洪业,夤畏在位,昧于治道,夕惕惟忧,如临渊谷。惧国俗陵颓,民风凋伪,眚厉违和,水旱伤业。虽躬勤庶事,思弘攸宜,而机务惟殷,顾循多阙,政刑乖谬,未获具闻。岂诚素弗孚,使群心莫尽,纳隍之愧,在予一人。以岁时多难,王道未壹,卜征之礼,废而未修,眷被氓庶,无忘钦恤。今使兼散骑常侍渝等申令四方,周行郡邑,亲见刺史二千石官长,申述至诚,广询治要,观察吏政,访求民隐,旌举操行,存问所疾。礼俗得失,一依周典,每各为书,还具条奏,俾朕昭然,若亲览焉。大夫君子,其各悉心敬事,无惰乃力。其有咨谋远图,谨言中诚,陈之使者,无或隐遗。方将敬纳良规,以补其阙。勉哉勖之,称朕意焉。”

松之反使,奏曰:“臣闻天道以下济光明,君德以广运为极。古先哲后,因心溥被,是以文思在躬,则时雍自洽,礼行江汉,而美化斯远。故能垂大哉之休咏,廓造周之盛则。伏惟陛下神睿玄通,道契旷代,冕旒华堂,垂心八表。咨敬敷之未纯,虑明扬之靡畅。清问下民,哀此鳏寡,涣焉大号,周爰四达。远猷形于《雅》《诰》,惠训播乎遐陬。是故率土仰咏,重译咸说,莫不讴吟踊跃,式铭皇风。或有扶老携幼,称欢路左,诚由亭毒既流,故忘其自至,千载一时,于是乎在。臣谬蒙铨任,忝厕显列,猥以短乏,思纯八表,无以宣畅圣旨,肃明风化,黜陟无序,搜扬寡闻,惭惧屏营,不知所措。奉二十四条,谨随事为牒。伏见癸卯诏书,礼俗得失,一依周典,每各为书,还具条奏。谨依事为书以系之后。”松之甚得奉使之议,论者美之。

转中书侍郎、司冀二州大中正。上使注陈寿《三国志》,松之鸠集传记,增广异闻,既成奏上。上善之,曰:“此为不朽矣!”出为永嘉太守,勤恤百姓,吏民便之。入补通直为常侍,复领二州大中正。寻出为南琅琊太守。十四年致仕,拜中散大夫,寻领国子博士。进太中大夫,博士如故。续何承天国史,未及撰述,二十八年,卒,时年八十。子骃,南中郎参军。松之所著文论及《晋纪》,骃注司马迁《史记》,并行于世。 ibYeWTunkc0MWuuUICxxQGEaM9EDR4IBC9GQ+Gks8yYiQcdgKEEMo+sbx3NZXUe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