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掠夺的方式,在短短的200多年时间里,创造的财富要比人类之前上千年创造的财富都要多。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婪和私欲,为了无休止的物质享受,疯狂无度地破坏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稳定。20世纪中叶以来,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呈越来越严重之势,特别是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全球性的气象灾害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已深度触及水资源安全、农业和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全球生态系统安全。如果再不采取行动,人类将会陷入无法挽回的生态危机之中。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这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高度觉醒,也表明了人类共同行动的决心。1983年3月,联合国秉着确保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并制定长期的环境对策,研究更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1987年,该委员会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第一份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系统探讨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集中探讨了人口、粮食、物种和遗传资源、能源、工业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并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这次会议共有183个国家的代表团和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会。会议最后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又名《地球宪章》)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此次会议高举可持续发展的旗帜,是人类在解决生态环境和发展问题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人类在积极探索和找寻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来摆脱工业文明带来的人类生存危机,这种文明形态就是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的“生态文明”,是全球范围内公认的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最新文明形态。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作为与生态文明相呼应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在世界范围呼之欲出。其核心要义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含量和高效能、高效率、优环境为基本特征;以应对气候变暖的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因此,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低碳经济必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模式,低碳社会正在向我们走来。

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峻的主要因素是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趋暖,而导致温室效应的根源是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增长。交通运输行业作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行业,其碳排放量超过世界碳排放总量的五分之一,到2030年交通碳排放量将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交通需求的规模不断扩大,居民的交通出行总量迅速提升,加大了化石资源的消耗和节能减排的压力。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面临需求增长和碳排放高速增长的双重压力。为缓解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减少其碳排放,国务院已将交通运输行业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并明确要求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同时,国务院已将城市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到对当地政府的考核体系。因此,发展低碳交通已成为各个城市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本专著从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视角,探讨低碳经济这个新的经济模式的必要性;从低碳交通的理论构建,研究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式和政策建议。最后较为系统地介绍淮安市低碳交通建设的主要成就和今后的发展路径。 DEdNg9ThskOoEFL4KuQBPG4c37+PpuW5wAecTngWd7FFQmS4jMO4bJrEFRjgKzs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